正在加载图片...
p=1.15×58(1-(0.30))1(1+0.066)-19 20.256 =52.82公斤/毫米2。 表1 全异步轧制时计算轧制力与实测值比较表 轧制道次 轧件厚度 平均 平均 实测总 切应力 计算单位 计算总 屈服强度 张应力 轧制力 系数 轧制力 轧制力 No (毫米) 公斤/毫米公斤/毫米2 吨 £ 公斤笔米 吨 0 ho hi Os 9 P测 E p 心 1 0.5 0.4 38 15 17.8 0.15 33.6 14.89 2 0.4 0.32 50 17 17.2 0.25 45.61 18.20 3 0.32 0.256 58 19 18.6 0.30 52.82 19.89 4 0.256 0.205 64 23 17.0 0.30 55.93 17.03 若用(10)式计算平均轧制力,则 p=2K1-1+号合+号4的-g 2h =1.15×58(1-(0.30)2)1=(1+号Q.066+1(0.066)-19 20.28830.288 =53.30公斤/毫米2 其二式计算的差值△=53.30-5.82.=0,8%可见其计算结果甚接近。当要求计算精 52.82 确时,可选用(10)式进行平均轧制力的计算。 总轧制力 P=B.1·p=150×52.82×1, πE=8×67x0.91 x,=8.R.p.1-vi π×2.2×10 =70.69×10-4·p=0.37毫米, I,=√R△h+x2+x=√67×0.066+0.13+0.37 =2.51毫米。 P=150×2.51×52.82=19.89吨 此计算值与实测数据18.6吨甚为接近。从表1中可看出,第一道的实测数据比计算值较 高,而其余三道,在考虑切应力的作用之后,其计算值皆比实测数据略高。这可能是第一道 的轧制条件不稳定或混入实验误差所致,其原因,尚须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 四、关于切应力的讨论 在常规的同步轧制中,由于轧件在变形过程中主要是承受的压应力,且在入口及出口部 位产生后滑及前滑,因此引起“摩擦峰”的出现,从而使轧制力增大。在异步轧制时,轧件 在变形过程中受到的是压应力、切应力和拉应力。此切应力在异步轧制中是个重要的轧制参 数,现作如下的讨论。 144, 〔 一 名 〕 ‘ , 〔 一 ﹂ 一 公斤 毫米 。 全异 步轧 制时计算轧制 力与实 测 值 比较表 轧制道次 轧件厚 度 毫米 平 均 张 应 力 公斤 毫米 , 实 测 总 轧 制力 吨 切应 力 系 数 七 计算单位 轧 制 力 公斤庵米 , 夕 计 算总 轧 制力 吨 曰,八吕城︸︵ 吸︺︸甘口 … 任匕月一了甘月 上,‘孟上 ,曰上 介吕丹 … 勺合口︸﹄ 左口户勺匀口﹃ 乃自,﹄一 邑 … 八甘日几八﹄甘︸ 。几· 平 均 屈 服强度 公斤 奄米 盆 侧 ‘八内 … 曰上,生月,八己了‘ 任曰卜月口‘ 、吃︸一 日﹄跪︸︹”甘 若用 式计算平 均轧制 力 , 则 ‘ “ 一 “ , 八 “ 合竿 合塔卜 ’ · ’ “ ‘ 〔‘ 一 ‘ · ” , ’ 〕 ’ ’ “ 合长器 么 公斤 毫米 ‘槛 ,’ 一 ‘ ” 其二式计算的差 值 △ 一 可见 其计算结果甚接近 。 当要求 计 算情 确时 , 可选 用 式进行平均轧制力的计算 。 总轧制力 , 一 乡 , 二 , , 一 生 兀 。 亢 又 一 · 乡 毫米 , 侧 · △ ’ 亿 干叹而 毫米 。 二 吨 此 计算值 与实测数据 吨甚为接近 。 从 表 中可看 出 , 第一道的实测数据 比计算值较 高 , 而其余三 道 , 在考虑切应 力 的作用 之后 , 其计算值 皆比实测数据略高 。 这可能 是第一道 的轧制条件不稳定或混入实验误差所致 , 其原 因 , 尚须通 过进一步 的实验来验证 。 四 、 关于 切应 力的讨论 在 常规 的 同步 轧制 中 , 由于 轧件在变 形过程 中主 要 是承受 的压应 力 , 且在入 口 及出 口 部 位 产生后 滑及前滑 , 因此 引起 “ 摩擦峰” 的出现 , 从而使 轧制力增大 。 在异步轧制时 , 轧件 在变形过程 中受 到 的是压 应 力 、 切 应 力和 拉应 力 。 此切应 力在异步 轧制中是个重要 的 轧制参 数 , 现作如 下 的讨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