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9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 1《金属材料学的原理和应用》 的“材料的工艺和工艺性能”. 第1章“引言”,共3节,分述本书的历程、 1959~1961年,我为金物61级及62级开设 特色和体系;第2章“简易材料论”讨论材料的 《金属材料学》课程,建立了“以性能为线索、以 8个共性问题,提出24个观点或方法:第3至第 钢为中心的金属材料学体系”;1966年夏,增修 6章分别论述四大类以力学性能为主要要求的、 了讲义,并已3次校对,拟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 广义的结构材料:第7章则分析功能·智能材 版这本教学用书,后因故中止.1996年由包钢科 料;这5章在总结有关性能规律的基础上,分析 技处编印时作了大量增和删.其结构示于图1. 理解和控制这些性能的组织结构和工艺.第9 全书共9章.在“引言”与“结语”之间,安排了2 章“结语”陈述两点体会一物美价廉与省、精、 个共性问题,第2章的“简易材料论”和第8章 新,总结了材料观和方法论 (①)引言 (2)简易材料论 现象 (3形变 (4)腐蚀 (⑤)氧化,蠕变 (⑥)摩擦,磨损 (7)物理作用 性能 强度,韧性 耐蚀性 耐热性 耐磨性,减磨性 功能 材料 结构 耐蚀 耐热 耐磨,减磨☐ 功能 学科 力学 化学 热学 力学 物理 [(⑧)工艺和工艺性能 (⑨)结语☐ 图1《金属材料学的原理和应用》的结构 因钢是用途最广和用量最大的金属结构 恰好相反:一般使用高碳钢,碳含量在0.4%~ 材,料在金属材料中,对它的研究所积累的资 1.0%范围内:热作工具钢由于在工作中反复加 料,也最多:顾及到温度和化学介质对于材料力 热和冷却,碳含量较低:而高耐磨性的工具钢碳 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了以钢为中心的金属结构 含量可高达约2.5%. 材料的分类.钢中碳含量对于钢的各项力学性 应力腐蚀 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图2的径向 上,标出各类钢的大致碳含量范围, 强度 (1)在第一象限的结构钢中,由于焊接、加 中MAE中 工等原因,建筑钢的碳量一般在0.20%以下:调 质钢需要淬火一回火的调质热处理,最常用的碳 质 含量约为0.20%~0.40%;弹簧钢在弹性范围内使 5C1 用,可使用高碳来提高其强度,故一般的碳含量 热强性 约为0.60%0.70%. Tuui太mtt 作 0.2 耐 作 (2)在第二象限的不锈钢中,为了提高耐 磨 0 蚀性,一般使用低碳钢(≤0.20%C)或超低碳钢 (≤0.03%C):如需要用调质热处理来提高强度, 耐热 则碳含量约在0.2%~0.4%范围内:如需要获得 热硬性 高硬度和耐磨性,则碳含量可高达1.0%左右. (3)第三象限的工具钢与第二象限的不锈钢 图2金属结构材料的分类. 3 09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 0 0 年 第 5 期 1 (金属材料学的原理和应 用》 19 5 9一 1 96 1年 , 我 为 金物 61 级 及 62 级 开 设 《金 属材料学》课 程 , 建立 了 “ 以性能 为线 索 、 以 钢 为 中心 的金属材料 学体系 ” ; 1 9“ 年夏 , 增修 了讲 义 , 并 己 3 次校对 , 拟 由上海 科技 出版社 出 版这本教学用 书 , 后 因故 中止 . 19% 年 由包钢 科 技 处编 印 时 作 了大 量增 和 删 . 其结 构 示于 图 1 . 全书共 9 章 . 在 “ 引言 ” 与 “ 结语 ” 之 间 , 安排 了 2 个共性 问题 , 第 2 章 的 “ 简 易 材料论 ” 和 第 8 章 的 “ 材料 的 工 艺 和 工 艺 性能 ” . 第 1 章 “ 引言 ” , 共 3 节 , 分述 本书 的历 程 、 特色和 体系 ; 第 2 章 “ 简易材料 论 ” 讨论材料 的 8 个共性 问题 , 提 出 2 4 个观点或方法 : 第 3 至 第 6 章分别论述 四大类 以力学性 能为主要要求的 、 广 义 的 结构材料 ; 第 7 章则分析功 能 · 智能材 料 ; 这 5 章 在总结有关性能规律 的基础上 , 分析 理解 和 控制这 些性能 的 组织结构和 工 艺 . 第 9 章 “ 结语 ” 陈述两点 体会— 物美价廉与省 、 精 、 新 , 总结 了材料 观和 方法论 . 现象 性能 材料 学科 图 1 《金属材料学的原理和应用》的结构 因 钢 是 用 途最 广 和 用 量 最大 的 金 属 结构 材 , 料在金 属材料 中 , 对它 的研 究所积 累 的资 料 , 也 最 多 ; 顾及到温度和化学介质对于材料力 学性能的 影 响 , 采 用 了 以钢 为 中心 的金 属 结 构 材 料的分类 . 钢 中碳含量对 于 钢 的各项 力学性 能起 了十 分重要 的作用 , 因 此 , 在 图 2 的径 向 上 , 标 出各类 钢 的大致 碳含量范 围 . ( 1) 在第一 象 限 的 结 构钢 中 , 由于 焊接 、 加 工 等原 因 , 建筑 钢 的碳量 一般在 .0 20 % 以下 ; 调 质钢 需要淬 火一 回火的调 质热 处理 , 最 常用 的碳 含 量约 为 .0 20 % 司.4 0% ; 弹簧钢 在弹性范 围内使 用 , 可使用 高碳来提 高其 强度 , 故一般 的碳含量 约 为 .0 6 0% 司 . 7 0% . (2 ) 在第 二 象 限 的不 锈钢 中 , 为 了提 高耐 蚀 性 , 一般使用 低碳钢 ( ` .0 20 % )C 或 超低碳钢 ( 毛 .0 03 % c) ; 如 需要 用调 质热 处理来提 高强 度 , 则 碳含量 约在 .0 2 % 司.4 % 范 围内 ; 如需要 获得 高硬度和 耐磨性 , 则 碳 含量可 高达 1 . 0% 左右 . (3 )第三象限 的 工 具钢 与第二 象限 的不锈钢 恰好相 反 : 一般使用 高碳钢 , 碳含量在 .0 4% 一 1 . 0% 范 围内 ; 热作工 具 钢 由于 在工 作 中反复加 热和 冷却 , 碳 含量较低 ; 而 高耐磨性 的工 具 钢 碳 含量可 高达约 .2 5% · 图 2 金属结构材料 的分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