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等。常用的方法术语是: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叙事描述、个案硏究、实地调査、扎根理论 等。人种志研究方法的核心是参与观察,包括与研究对象长期居住、直接联系、反复观察 询问、闲聊等,在自然情境中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技术包括:生活史、面谈、问卷、文献 录音、录像、事件分析等,也可以收集量化的资料 人种志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因为学校生活、课堂生活是师生个体在环境相关的人、事、 物不断交往中构成的意义世界,研究者必须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才能解释现象的 意义:只有在相同情境中生活的成员才能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并分享他们的价值观;教师的 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关系是解释课堂现象的重要资源,研究者可以依赖教师与学生陈述对 情景的理解,运用自然的、生态的方式获得资料。 人种志研究的基本特点是需要研究者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并收 集数据,通过叙事的方式描述资料,从而得出研究结论。人种志研究本质上具有综合性和整 体性,同时又非常具体,细节丰富。 人种志研究的优点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能提供详细丰富的生活画面:用跟踪式的资 料收集方法,能了解真实情况,达到一定的深度:在研究方法上更细腻,更灵活,有弹性, 容易获得新见解,形成新假设;在教育教学现场进行,获得资料更具真实性、适用性,费用 相对较少:长期的参与观察,可以避免对研究现象认识的先入为主;强调互动,强调整体, 以丰富的描述来提供事实,检验理论。 人种志研究的缺点是:由于是个案研究,难以作出精确的统计推论;在研宄数据的信度 和研宄结果的效度方面欠缺;似乎是在写小说、讲故事;存在研究者的主观偏见,需要进行 专业训练;观察、访谈记录比较复杂,不容易量化,资料解释的主观性较强;由于研究者与 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容易产生角色冲突、情感投入等伦理问题: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和实际 应用价值有限。 人种志硏究特别适合于学校或班级这样相对封闭的系统作经验描述式的研究。如,对课 堂情景的分析描述;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情景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 方法;师生在课堂社会生活中的观点、态度、信念;师生交往;课堂中的合作行为等。例如, 1968年,史密斯( L M. Smith)和杰弗里( W. Geoffrey)在《一个班级的复杂性:对一种教 学理论的分析》中,详细描述了他们花了一学期的时间,观察一所平民学校的一个班级,以 及作了大量的现场记录。史密斯根据记录,同这个班的教师杰弗里每天进行讨论,以阐明教 师行为背后的意图和动机,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抽象和概括 六、事后回溯研究 事后回溯研究( ex post facto study)的方法有些类似于经验总结法和比较调查法,是在 事情发生之后追溯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也有人将事后回溯硏究归类于因果比较硏究。事 后回溯研究与相关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事后回溯研究试图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多 地关注结果。如,探讨父母婚姻状况对子女行为的影响,就要选取父母婚姻状况不同的儿童 作为研究对象,区分为“单亲组”和“双亲组”,然后比较单亲与双亲儿童不适应行为的人 数比率,从而推论父母婚姻状况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事后回溯研究与实验硏究相比,实验研 究在于操纵自变量,而事后回溯研究没有操纵或无法操纵自变量,另外实验研究用以确证因 果关系,而事后回溯研究只是试图在原因和结果之间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联系,但没有确证 这种联系 事后回溯研究可以分为原因研究和原因比较硏究两类。原因研究是通过现成的事实结果 倒过来寻求根源,去探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例如,1925年,考德威尔( O. Caldwell)和 科提斯( S Courtis)对美国的教育质量作了事后回溯研究,他们用1845年的波士顿中学学生的 第11页共14页第 11 页 共 14 页 等。常用的方法术语是: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叙事描述、个案研究、实地调查、扎根理论 等。人种志研究方法的核心是参与观察,包括与研究对象长期居住、直接联系、反复观察、 询问、闲聊等,在自然情境中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技术包括:生活史、面谈、问卷、文献、 录音、录像、事件分析等,也可以收集量化的资料。 人种志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因为学校生活、课堂生活是师生个体在环境相关的人、事、 物不断交往中构成的意义世界,研究者必须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才能解释现象的 意义;只有在相同情境中生活的成员才能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并分享他们的价值观;教师的 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关系是解释课堂现象的重要资源,研究者可以依赖教师与学生陈述对 情景的理解,运用自然的、生态的方式获得资料。 人种志研究的基本特点是需要研究者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并收 集数据,通过叙事的方式描述资料,从而得出研究结论。人种志研究本质上具有综合性和整 体性,同时又非常具体,细节丰富。 人种志研究的优点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能提供详细丰富的生活画面;用跟踪式的资 料收集方法,能了解真实情况,达到一定的深度;在研究方法上更细腻,更灵活,有弹性, 容易获得新见解,形成新假设;在教育教学现场进行,获得资料更具真实性、适用性,费用 相对较少;长期的参与观察,可以避免对研究现象认识的先入为主;强调互动,强调整体, 以丰富的描述来提供事实,检验理论。 人种志研究的缺点是:由于是个案研究,难以作出精确的统计推论;在研究数据的信度 和研究结果的效度方面欠缺;似乎是在写小说、讲故事;存在研究者的主观偏见,需要进行 专业训练;观察、访谈记录比较复杂,不容易量化,资料解释的主观性较强;由于研究者与 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容易产生角色冲突、情感投入等伦理问题;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和实际 应用价值有限。 人种志研究特别适合于学校或班级这样相对封闭的系统作经验描述式的研究。如,对课 堂情景的分析描述;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情景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 方法;师生在课堂社会生活中的观点、态度、信念;师生交往;课堂中的合作行为等。例如, 1968 年,史密斯(L.M.Smith)和杰弗里(W.Geoffrey)在《一个班级的复杂性:对一种教 学理论的分析》中,详细描述了他们花了一学期的时间,观察一所平民学校的一个班级,以 及作了大量的现场记录。史密斯根据记录,同这个班的教师杰弗里每天进行讨论,以阐明教 师行为背后的意图和动机,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抽象和概括。 六、事后回溯研究 事后回溯研究(ex post facto study)的方法有些类似于经验总结法和比较调查法,是在 事情发生之后追溯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也有人将事后回溯研究归类于因果比较研究。事 后回溯研究与相关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事后回溯研究试图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多 地关注结果。如,探讨父母婚姻状况对子女行为的影响,就要选取父母婚姻状况不同的儿童 作为研究对象,区分为“单亲组”和“双亲组”,然后比较单亲与双亲儿童不适应行为的人 数比率,从而推论父母婚姻状况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事后回溯研究与实验研究相比,实验研 究在于操纵自变量,而事后回溯研究没有操纵或无法操纵自变量,另外实验研究用以确证因 果关系,而事后回溯研究只是试图在原因和结果之间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联系,但没有确证 这种联系。 事后回溯研究可以分为原因研究和原因比较研究两类。原因研究是通过现成的事实结果 倒过来寻求根源,去探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例如,1925 年,考德威尔(O.Caldwell)和 科提斯(S.Courtis)对美国的教育质量作了事后回溯研究,他们用 1845 年的波士顿中学学生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