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士。”还有《鬼门关以外的战争》、《学阀万岁》等。鲁迅称他的译文“信而且达”。 (3)开展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促进文艺大众化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标志。“左联”成立以后的 文艺大众化讨论,为文艺大众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讨论先后集中进行过三次 A1930年3 月 作家感触最深的是革命文学不为工农读者所理解和喜爱,而一些有封建毒素的通俗文 艺却在群众中大量流行。他们觉得要写能使大众看得懂的作品,就要利用旧形式来反映新内 容。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大众所熟悉的旧形式?”、“旧形式能否反映新内容?” 鲁迅《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 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现今的急务是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 的作品,使大家能懂、爱看,以挤掉一些陈腐的劳什子 郭沫若《新兴大众文艺的认识》:“大众文艺的标语应该是无产文艺的通俗化 这是良好的开端,正式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任务,引起了普遍的注意。但还有许多问 题没有涉及。 B、193年冬—1932年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涉及问题最多的一次 1931年11月“左联”执委决议,把文学的大众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必须解决 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使得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向前深入了一步:既不轻视旧形式,又 要学习群众便于接受的新形式,涉及文学语言的问题。同时,还讨论了革命作家要向群众学 习,并出现了不同意见的交锋 瞿秋白《大众文艺的问题》:“革命的大众文艺在开始的时候必须利用旧的形式的优点 一群众读惯的看惯的那种小说诗歌戏剧,一一逐渐的加入新的成分养成群众的新的习惯, 同着群众一块儿去提高艺术的程度 周起应(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我们要尽量地采用国际普罗文学的新的大众形式 如…报告文学,群众朗读剧等。 瞿秋白还强调要从人民口头语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主张“俗话文学革命运动”。鲁 迅则写了《“连环图画”辩护》。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则提出革命作家要努力接近群众,了解他们的生 活斗争,熟悉他们的思想感情:“去观察,了解,体验那工人和贫民的生活和斗争,真正能 够同着他们一块儿感觉到另外一个天地。” C、194年 侧重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讨论,还涉及大众语、文字改革、普及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 的问题。 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门外文谈》、《“彻底”的底子》等。他精辟地揭示了新 旧形式之间的推陈出新的辨证关系,指出否定一切的“彻底改革”者的“左”的错误等。 小结一一大众化讨论,对于文艺如何与群众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了一定程度 的探索,这对当时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为后来的革命文艺的工 农兵方向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讨论还不够深入广泛,尤其是作家深入工农改造思想的大 众化根本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致使讨论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文艺与群众的真正 结合,则是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的事 (4)展开与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斗争 A、与“新月派”的斗争:士。”还有《鬼门关以外的战争》、《学阀万岁》等。鲁迅称他的译文“信而且达”。 (3)开展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促进文艺大众化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标志。“左联”成立以后的 文艺大众化讨论,为文艺大众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讨论先后集中进行过三次。 A、1930 年 3——5 月: 作家感触最深的是革命文学不为工农读者所理解和喜爱,而一些有封建毒素的通俗文 艺却在群众中大量流行。他们觉得要写能使大众看得懂的作品,就要利用旧形式来反映新内 容。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大众所熟悉的旧形式?”、“旧形式能否反映新内容?” 鲁迅《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 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现今的急务是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 的作品,使大家能懂、爱看,以挤掉一些陈腐的劳什子。” 郭沫若《新兴大众文艺的认识》:“大众文艺的标语应该是无产文艺的通俗化。” 这是良好的开端,正式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任务,引起了普遍的注意。但还有许多问 题没有涉及。 B、1931 年冬——1932 年: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涉及问题最多的一次 1931 年 11 月“左联”执委决议,把文学的大众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必须解决 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使得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向前深入了一步:既不轻视旧形式,又 要学习群众便于接受的新形式,涉及文学语言的问题。同时,还讨论了革命作家要向群众学 习,并出现了不同意见的交锋。 瞿秋白《大众文艺的问题》:“革命的大众文艺在开始的时候必须利用旧的形式的优点 ——群众读惯的看惯的那种小说诗歌戏剧,——逐渐的加入新的成分养成群众的新的习惯, 同着群众一块儿去提高艺术的程度。” 周起应(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我们要尽量地采用国际普罗文学的新的大众形式, 如……报告文学,群众朗读剧等。” 瞿秋白还强调要从人民口头语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主张“俗话文学革命运动”。鲁 迅则写了《“连环图画”辩护》。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则提出革命作家要努力接近群众,了解他们的生 活斗争,熟悉他们的思想感情:“去观察,了解,体验那工人和贫民的生活和斗争,真正能 够同着他们一块儿感觉到另外一个天地。” C、1934 年: 侧重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讨论,还涉及大众语、文字改革、普及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 的问题。 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门外文谈》、《“彻底”的底子》等。他精辟地揭示了新 旧形式之间的推陈出新的辨证关系,指出否定一切的“彻底改革”者的“左”的错误等。 小结——大众化讨论,对于文艺如何与群众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了一定程度 的探索,这对当时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为后来的革命文艺的工 农兵方向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讨论还不够深入广泛,尤其是作家深入工农改造思想的大 众化根本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致使讨论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文艺与群众的真正 结合,则是在 1942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的事。 (4)展开与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斗争 A、与“新月派”的斗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