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实际气体的化学势表示式为:4g=48+RTn(∫B/p),其标准态化学势48与() 有关。 (A)逸度 (B)温度(C)压力 (D)温度、压力 9.关于沸点升高常数Kb的讨论,下列哪一条是正确的?() (A)K的数值与溶剂、溶质性质有关。 (B)K的数值与溶质性质有关,与溶剂性质无关。 (C)K的数值只与溶剂性质有关,与溶质性质无关。 (D)K,的数值与溶剂、溶质性质有关,且与温度有关。 10.在101.325kPa下,往纯水中加入少量NaCl,与纯水比较,此稀溶液沸点()。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11.温度一定时,在相同外压下,稀溶液中溶剂A的化学势4()纯溶剂化学势4,这 就是产生渗透的原因。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12.稀溶液四个依数性当中,最灵敏性质的是()。 (A)沸点升高 (B)蒸气压降低 (C)凝固点降低 (D)渗透压 13.A和B形成的非理想溶液,在TK时测得其总蒸气压为29398Pa,在气相中B的摩尔 分数yB=0.82,而该温度时纯A的蒸气压为29571Pa,那么在溶液中A的活度aA为()。 (以纯物质标准压力下为标准态) (A)0.813(B)0.815(C)0.179(D)0.994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由等物质的量A(1)和B(I)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PA*pB*=1:2, 则气相中A(g)、B(g)的摩尔分数之比yA:yB为 2.对于理想稀溶液来说, 遵循拉乌尔定律,而 遵 循亨利定律。 3.某气体溶解于水中构成稀溶液,能遵循亨利定律,己知该气体在1×10Pa下有0.02mol 可溶解于1kg水中,当压力增大1倍时,在相同温度下,则有 该气体可 溶于1kg水中。 4.少量HC(g)气体溶于水构成稀溶液,溶质不遵循亨利定律,其原因主要 是 5,根据偏摩尔量的定义,偏摩尔熵可表示为 6.化学势作为过程自发方向和限度的判据,其适用条件是 7.A物质能分布于a相和B相之中,在温度压力恒定下,当:>4时,则A物质可以自 发地从 相转移到 相之中,直至两相化学 势相等时,即处于平衡状态。 8.恒温、恒压下,理想液体混合过程△mGm 说明该混合过程是 过程。8.实际气体的化学势表示式为: ( / ) 0  RTIn f p  B   B  B ,其标准态化学势   B 与( ) 有关。 (A)逸度 (B)温度 (C)压力 (D)温度、压力 9.关于沸点升高常数 Kb的讨论,下列哪一条是正确的?( ) (A)Kb的数值与溶剂、溶质性质有关。 (B)Kb的数值与溶质性质有关,与溶剂性质无关。 (C)Kb的数值只与溶剂性质有关,与溶质性质无关。 (D)Kb的数值与溶剂、溶质性质有关,且与温度有关。 10.在 101.325kPa 下,往纯水中加入少量 NaCl,与纯水比较,此稀溶液沸点(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11.温度一定时,在相同外压下,稀溶液中溶剂 A 的化学势  A ( )纯溶剂化学势 *  A ,这 就是产生渗透的原因。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12.稀溶液四个依数性当中,最灵敏性质的是( )。 (A)沸点升高 (B)蒸气压降低 (C)凝固点降低 (D)渗透压 13.A 和 B 形成的非理想溶液,在 T K 时测得其总蒸气压为 29398Pa,在气相中 B 的摩尔 分数 yB=0.82,而该温度时纯 A 的蒸气压为 29571Pa,那么在溶液中 A 的活度 aA 为( )。 (以纯物质标准压力下为标准态) (A)0.813 (B)0.815 (C)0.179 (D)0.994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由等物质的量 A(1)和 B(1)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 pA*:pB*=1:2, 则气相中 A(g)、B(g)的摩尔分数之比 yA:yB为 。 2.对于理想稀溶液来说, 遵循拉乌尔定律,而 遵 循亨利定律。 3.某气体溶解于水中构成稀溶液,能遵循亨利定律,已知该气体在 1×10 5Pa 下有 0.02mol 可溶解于 1kg 水中,当压力增大 1 倍时,在相同温度下,则有 该气体可 溶于 1kg 水中。 4 . 少 量 HCl(g) 气 体 溶 于 水 构 成 稀 溶 液 , 溶 质 不 遵 循 亨 利 定 律 , 其 原 因 主 要 是 。 5.根据偏摩尔量的定义,偏摩尔熵可表示为 。 6.化学势作为过程自发方向和限度的判据,其适用条件是 。 7.A 物质能分布于α相和β相之中,在温度压力恒定下,当    A   A 时,则 A 物质可以自 发地从 相转移到 相之中,直至两相化学 势相等时,即处于平衡状态。 8.恒温、恒压下,理想液体混合过程  mixGm ,说明该混合过程是 过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