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因际经济学 (下) 1.决定需求的因素 各国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是不同的。亚洲人喜欢吃大米,欧美人主要吃面包:中国人过 年要放鞭炮,美国人过圣诞则要点彩灯,装饰圣诞树;俄国人大部分时间戴皮帽,穿大衣, 非洲人整年穿单衣。因此,即使是同样的价格,各国消费者愿意、有能力购买的数量也不同 造成各国对同一商品的不同需求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象实际需求:指由于地理、气候等环境差别造成的需求不同。如非洲人对皮衣皮帽没有需 求,蒙古人对船舶基本也没有要求:而寒冷、有江河的国家则是不可缺少的商品 喜爱偏好:不同偏好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伊斯兰教国家没有猪 肉需求,日本人爱吃生鱼片,欧美人圣诞节要买圣诞树,其他国家的人们则不一定有类 似的需求。但是,偏好是可以改变的。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偏好会互相影响。随 着喜爱偏好的转移,对商品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动。 多收入水平:各国对同一商品需求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收入水平不同。如中国人上班骑自 行车,欧美人上班开汽车。对耐用消费品、医疗保健、旅游度假、高档住宅等商品的需 求,发达国家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等基本谷物的需求,发展中国家相对较高。 2.需求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法则 经济学中将价格不变时人们对于收入变动的需求反应称为“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为 n=对商品A需求变动的百分率/收入变动的百分率 收入增加1%,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大于1%,收入弹性即大于1 两者变动百分率相同,收入弹性等于1。 參收入弹性小于1,甚至会小于零。表示收入增加时,商品需求量增加很少甚至反而减少 根据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值,商品分为“奢侈品”(n>1)、“必需品”(1>n>0)、“劣等 品”(η<0)。奢侈品主要有大多数高级耐用消费品,如手机、汽车、旅游,奢侈品在生活 中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对收入的反应比较敏感。必需品包括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其中食品 是主要必需品。劣等品是一些不断被淘汰的低质消费品,如简易房屋、杂粮、粗布。随着经 济发展,商品的内容在不断变化。曾经是奢侈品手表、自行车,现在只是必需品:曾是必需 品的塑料凉鞋,现在则是劣等品了 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指出,随着人均收入增长,花费在食品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 越少。这一结论已被许多事实证明,这一论断称为“恩格尔法则”。用该法可以说明整个初 级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需求的变动,当经济不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的主要需 求会逐渐从农副产品转移到工业消费品。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需求模式,整个 世界的贸易从初级产品为主发展到工业产品为主。 3.需求偏好不同产生的贸易(略) 4.收入变动产生的贸易 这一贸易模式提出者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 Staffan Burenstam Linder) 林德假设一国需求由其代表性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决定。这一倾向会随该国人均收入提 高逐渐转向奢侈品并造成社会需求的转移。当人们收入提高,对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 需求增加时,本国的工业品和奢侈品生产也会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者不断地扩大 生产,改进技术。结果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需求增长的速度,从而使该国有能力向别国出口 对于该国出口的工业产品,只有与之收入相近的国家才会有需求。因此,进口工业产品的主 要国家也是收入较高的国家。根据该理论,工业制成品在发达国间的贸易会随着收入的不断 提高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林德从需求角度分析说明当代工业国家间的贸易和同行业的双向贸易,说明需求是引起 生产变动和产生贸易的基础,收入变动又是引起的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收入增加使工业制 成品的贸易在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之间得到大发展。 第4页共5页国际经济学 第三章(下) 第 4 页 共 5 页 1.决定需求的因素 各国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是不同的。亚洲人喜欢吃大米,欧美人主要吃面包;中国人过 年要放鞭炮,美国人过圣诞则要点彩灯,装饰圣诞树;俄国人大部分时间戴皮帽,穿大衣, 非洲人整年穿单衣。因此,即使是同样的价格,各国消费者愿意、有能力购买的数量也不同。 造成各国对同一商品的不同需求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 实际需求:指由于地理、气候等环境差别造成的需求不同。如非洲人对皮衣皮帽没有需 求,蒙古人对船舶基本也没有要求;而寒冷、有江河的国家则是不可缺少的商品。  喜爱偏好:不同偏好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伊斯兰教国家没有猪 肉需求,日本人爱吃生鱼片,欧美人圣诞节要买圣诞树,其他国家的人们则不一定有类 似的需求。但是,偏好是可以改变的。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偏好会互相影响。随 着喜爱偏好的转移,对商品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动。  收入水平:各国对同一商品需求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收入水平不同。如中国人上班骑自 行车,欧美人上班开汽车。对耐用消费品、医疗保健、旅游度假、高档住宅等商品的需 求,发达国家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等基本谷物的需求,发展中国家相对较高。 2.需求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法则 经济学中将价格不变时人们对于收入变动的需求反应称为“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为: η=对商品A需求变动的百分率/收入变动的百分率  收入增加 1%,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大于 1%,收入弹性即大于 1;  两者变动百分率相同,收入弹性等于 1。  收入弹性小于 1,甚至会小于零。表示收入增加时,商品需求量增加很少甚至反而减少。 根据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值,商品分为“奢侈品”(η>1)、“必需品”(1 >η> 0)、“劣等 品”(η<0)。奢侈品主要有大多数高级耐用消费品,如手机、汽车、旅游,奢侈品在生活 中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对收入的反应比较敏感。必需品包括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其中食品 是主要必需品。劣等品是一些不断被淘汰的低质消费品,如简易房屋、杂粮、粗布。随着经 济发展,商品的内容在不断变化。曾经是奢侈品手表、自行车,现在只是必需品;曾是必需 品的塑料凉鞋,现在则是劣等品了。 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指出,随着人均收入增长,花费在食品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 越少。这一结论已被许多事实证明,这一论断称为“恩格尔法则”。用该法可以说明整个初 级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需求的变动,当经济不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的主要需 求会逐渐从农副产品转移到工业消费品。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需求模式,整个 世界的贸易从初级产品为主发展到工业产品为主。 3.需求偏好不同产生的贸易(略) 4.收入变动产生的贸易 这一贸易模式提出者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urenstam Linder)。 林德假设一国需求由其代表性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决定。这一倾向会随该国人均收入提 高逐渐转向奢侈品并造成社会需求的转移。当人们收入提高,对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 需求增加时,本国的工业品和奢侈品生产也会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者不断地扩大 生产,改进技术。结果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需求增长的速度,从而使该国有能力向别国出口。 对于该国出口的工业产品,只有与之收入相近的国家才会有需求。因此,进口工业产品的主 要国家也是收入较高的国家。根据该理论,工业制成品在发达国间的贸易会随着收入的不断 提高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林德从需求角度分析说明当代工业国家间的贸易和同行业的双向贸易,说明需求是引起 生产变动和产生贸易的基础,收入变动又是引起的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收入增加使工业制 成品的贸易在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之间得到大发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