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26 遗传 HEREDITAS( Beijin)2004 及中国的部分扩展开来,通过研究我国古人类与境验证据,反对多地区连续演化说的学者还认为,长期 外人群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假说,即“连续进化附处于地理隔离状态的早期人类生活在大不相同的生 带杂交”假说,主张中国古人类以连续进化为主,但存环境中,却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平行演化而成为 在更新世中国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与其他地区人群有无论在身体解剖学特征还是智力水平都相差无几的 少量的杂交[421。从已发现的一些头骨、门牙等材料现代人是不可能的,尽管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 的形态特征上来看,它们覆盖了自直立人以来从北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一问题,但该模式本身还有待得 京猿人到现代华北人的各演化阶段,这些共同特征到分子方面的证据加以证实。另外,对支持多地区 和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的镶嵌进化过连续演化说的化石形态学上的连续进化特征,Lah 程说明东亚地区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通过论证分析认为这些特征并没有地区特异 遗传联系,中国古人类进化过程是连续的:而对于已性,不能作为地区分类的标准,而某些在多个地区有 经发现的中国少量人类化石中有个别与中国人类化高出现率的特征是一种共祖裔特征( pleisimorphic 石主流形态特征不融洽却与欧洲古人类大多共同具 characters),不具备种系分类价值。也就是说,对于 有者相符合的特征的现象,吴新智建议这是东西方相同的研究对象,非洲起源说的支持者对其定义标 基因交流的证据。 Hawks等4用差异分析法和聚准、功能意义及形成机制等方面有着和多地区连续 类分析法对古澳大利亚人和其可能的祖先的体质测演化说学者完全不同的解释。 量数据进行分析,否认了该地区的古人类被非洲人 完全取代的假设: Adcock等对澳大利亚人m.3讨论与展望 NA的研究从分子水平证实了 Hawks的结论。在人 二十多年来,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 类遗址的年代研究方面,由于常规C定年法在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一直处在激烈的争论中,尽 30ka以外有限的可信度,造成很多遗址的年代被低管它们对现代人起源和进化的观点和解释各不相 估。过去十余年时间里,现代物理学中的定年技术同,但是两者的“所有现代人在亲缘关系上都极其 如热释光( thermolum inescence,TL)和电子回旋共相近”这一立论基础是一致的。作者认为,用来解 振( electron spine resonance,ESR)等方法有了迅速释现代人起源和进化的理论,没有绝然的正误之分 发展并在人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重新确定只存在合理性的差异。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历史无法 了一些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人类化石发掘地点的年代重演,我们只能在发掘更多有价值的人类遗体和遗 数据,为多地区连续演化说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证迹化石和收集更丰富的现代人的形态学及遗传学资 据。沈冠军、王頠等【41在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料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现代实验分析技术开展跨时 广西柳江人类遗址运用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定空对比研究,以推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随着 年,结果表明该化石距今至少6.8万年,更可能已经研究群体的日益扩大和实验技能的不断改进和提 11.1-13.9万年甚至15.3万年,远远大于用传统的高,分子人类学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学的交 C法定出的4万年。在6.8万年和11.113.9万年叉学科,其相关理论和方法无疑会为科学解释现代 甚至15.3万年两个年代数据中,后者毫无疑问否定人的起源问题提供更精细准确的参考尺度。值得注 了非洲人10万年前迁入亚洲地区取代当地古人类意的是,无论是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物理学手段, 的假设,即便是前者,也对非洲人迁入亚洲并在短期还是利用己发掘的化石证据,在进行分子人类学研 内取代当地亚洲人的速率产生了疑问。另外, Xiong究时,除了要反复论证取得的实验或测量数据的可 等6在对人类DNA的分析中发现了两种极为少见靠性和代表性,还要对研究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努 的核苷酸晶型结构,其与普通晶型分子的区别在于力寻求传统人类学和分子生物学二者之间的协调统 由少数几个碱基的差异形成了少有的遗传突变因 ,避免用局部的数据和结果对全面情况做出过多 子,由这一遗传突变因子可追溯到其1.5~2MaB.P的推测。综合细致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系统科学 的祖先,而研究证明该祖先显然不是非洲人而是蒙地应用开发多种现代技术,人类学界将来必然会对 古人或高加索人 现代人的起源和进化这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做出更科 除了灭查数搏单一地区起源说的分子生物学实学更合理的解释,追寻到我们现代人真正的“根”及中国的部分扩展开来,通过研究我国古人类与境 外人群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假说,即“连续进化附 带杂交”假说,主张中国古人类以连续进化为主,但 在更新世中国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与其他地区人群有 少量的杂交[!"] 。从已发现的一些头骨、门牙等材料 的形态特征上来看,它们覆盖了自直立人以来从北 京猿人到现代华北人的各演化阶段,这些共同特征 和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的镶嵌进化过 程说明东亚地区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遗传联系,中国古人类进化过程是连续的;而对于已 经发现的中国少量人类化石中有个别与中国人类化 石主流形态特征不融洽却与欧洲古人类大多共同具 有者相符合的特征的现象,吴新智建议这是东西方 基因交流的证据。#$%&’ 等[!(]用差异分析法和聚 类分析法对古澳大利亚人和其可能的祖先的体质测 量数据进行分析,否认了该地区的古人类被非洲人 完全取代的假设;)*+,+& 等[!!]对澳大利亚人 -./0 1) 的研究从分子水平证实了 #$%&’ 的结论。在人 类遗址的年代研究方面,由于常规2! 3 定年法在 (4&$ 以外有限的可信度,造成很多遗址的年代被低 估。过去十余年时间里,现代物理学中的定年技术 如热释光(.567-,89- :;6’+6;+6,<=)和电子回旋共 振(686+.7,; ’>:;6 76’,;$;+6,?@A)等方法有了迅速 发展并在人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重新确定 了一些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人类化石发掘地点的年代 数据,为多地区连续演化说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证 据。沈冠军、王頠等[!B]在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 广西柳江人类遗址运用热电离质谱(<CD@)铀系定 年,结果表明该化石距今至少 EF G 万年,更可能已经 22F 202(F H 万年甚至 2BF ( 万年,远远大于用传统的 2! 3法定出的 ! 万年。在 EF G 万年和 22F 202(F H 万年 甚至 2BF ( 万年两个年代数据中,后者毫无疑问否定 了非洲人 24 万年前迁入亚洲地区取代当地古人类 的假设,即便是前者,也对非洲人迁入亚洲并在短期 内取代当地亚洲人的速率产生了疑问。另外,I:,;J 等[!E] 在对人类 /1) 的分析中发现了两种极为少见 的核苷酸晶型结构,其与普通晶型分子的区别在于 由少数几个碱基的差异形成了少有的遗传突变因 子,由这一遗传突变因子可追溯到其 2F B K "D$LM N 的祖先,而研究证明该祖先显然不是非洲人而是蒙 古人或高加索人。 除了大量支持单一地区起源说的分子生物学实 验证据,反对多地区连续演化说的学者还认为,长期 处于地理隔离状态的早期人类生活在大不相同的生 存环境中,却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平行演化而成为 无论在身体解剖学特征还是智力水平都相差无几的 现代人是不可能的,尽管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 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一问题,但该模式本身还有待得 到分子方面的证据加以证实。另外,对支持多地区 连续演化说的化石形态学上的连续进化特征,=$57 等[!O] 通过论证分析认为这些特征并没有地区特异 性,不能作为地区分类的标准,而某些在多个地区有 高出现率的特征是一种共祖裔特征(>86:’:-,7>5:+ +5$7$+.67’),不具备种系分类价值。也就是说,对于 相同的研究对象,非洲起源说的支持者对其定义标 准、功能意义及形成机制等方面有着和多地区连续 演化说学者完全不同的解释。 ( 讨论与展望 二十多年来,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 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一直处在激烈的争论中,尽 管它们对现代人起源和进化的观点和解释各不相 同,但是两者的“所有现代人在亲缘关系上都极其 相近”这一立论基础是一致的。作者认为,用来解 释现代人起源和进化的理论,没有绝然的正误之分, 只存在合理性的差异。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历史无法 重演,我们只能在发掘更多有价值的人类遗体和遗 迹化石和收集更丰富的现代人的形态学及遗传学资 料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现代实验分析技术开展跨时 空对比研究,以推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随着 研究群体的日益扩大和实验技能的不断改进和提 高,分子人类学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学的交 叉学科,其相关理论和方法无疑会为科学解释现代 人的起源问题提供更精细准确的参考尺度。值得注 意的是,无论是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物理学手段, 还是利用已发掘的化石证据,在进行分子人类学研 究时,除了要反复论证取得的实验或测量数据的可 靠性和代表性,还要对研究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努 力寻求传统人类学和分子生物学二者之间的协调统 一,避免用局部的数据和结果对全面情况做出过多 的推测。综合细致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系统科学 地应用开发多种现代技术,人类学界将来必然会对 现代人的起源和进化这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做出更科 学更合理的解释,追寻到我们现代人真正的“根”。 O"E 遗 传 !"#"$%&’(()*+,+-.)"44! "E 卷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