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章教育目的 4、“五育”之间的辫证关系及其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思考:中小学“德育为首、智育为主”的依据和意义 五育”各有其独特的任务要求。“五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德育的导向作用、动力保证作用,智育在知识、智能方面的基础作用,体育在体力体质方面的保证作用,美育和 劳动技术教育的辅德、益智、促体作用,共同要求我们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时要坚持“五育”并举,彼此配合,整体 优化,防止偏颇,杜绝偏废 5、注意: (1)全面发展不是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2)“德育、智育、体育”不是人的素质,而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基本内容: (3)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把“美”的素养列入教 育目的,这说明我们国家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 (4)要理解为什么新时期的教育目的的表述中不提“劳”和“劳动教育”。未提“劳”,并不是说“劳动教育” 不重要,或者是停开这些方面的课程,而是因为“劳动教育”融合到其它几育里。比如,劳动观念、态度、行为习惯 的形成融合到德育中,劳动技术教育属于智育的重要部分,同时,劳动可促使人的身心健康,劳动中的“美”又和体 育、美育相交融。 (二)人的个性发展 教育目的中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我国培养人 才的统一要求,是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该达到的,是个体发展的共性。同时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主观 能动性不同,每个人的发展又各不相同,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怎样正确处理个体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创造性之间 的关系呢?首先,要以全面发展来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为,全面发展是个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基础。学生有了 比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有利于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才能在某一方面更具有创造性。“韩寒现象”为 众多的教育家所不赞成。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发展需要来自各个方面不同“营养”,仅 仅一个方面发展,那这种发展是片面的、残缺不全的。其次,要以个性、创造性发展来推动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得 到了充分发展,在自己乐于从事的活动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 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从而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劳动者”、“建设者”与“接班人” 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的是受教育者所要承担和发挥的社会功能,是受教育者的社会职责,也是 不同时期教育目的表述中的中心词。因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性质、前途、命运。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所培养的人,无论是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无论是国家的公务员还是平民老百姓,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都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而不是不劳而食的剥削者、寄生虫和贪图享受的精神贵族。同时 他们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坚持和保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阵地,永葆社会主义本色不变。对“接班人” 的理解不能曲解为国家领导或者是各级管理干部,每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公民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当今国际上政治风云变幻,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日益激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尤为重要。所以,江泽民同志指 出:“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要以对今后十年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社会主义 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广大青少年。” 第三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应试教育的成因及危害 (一)应试教育的涵义及成因 应试教育是专指脱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训练活动。 其主要特征是以应考为目的,违背教育方针,将教育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教育僵化为 刀切”的教育,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和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被抛弃 造成应试教育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l、社会历史原因第二章 教育目的 4 4、“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思考:中小学“德育为首、智育为主”的依据和意义。 “五育”各有其独特的任务要求。“五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德育的导向作用、动力保证作用,智育在知识、智能方面的基础作用,体育在体力体质方面的保证作用,美育和 劳动技术教育的辅德、益智、促体作用,共同要求我们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时要坚持“五育”并举,彼此配合,整体 优化,防止偏颇,杜绝偏废。 5、注意: (1)全面发展不是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2)“德育、智育、体育”不是人的素质,而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基本内容; (3)在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把“美”的素养列入教 育目的,这说明我们国家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 (4)要理解为什么新时期的教育目的的表述中不提“劳”和“劳动教育”。未提“劳”,并不是说“劳动教育” 不重要,或者是停开这些方面的课程,而是因为“劳动教育”融合到其它几育里。比如,劳动观念、态度、行为习惯 的形成融合到德育中,劳动技术教育属于智育的重要部分,同时,劳动可促使人的身心健康,劳动中的“美”又和体 育、美育相交融。 (二)人的个性发展 教育目的中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我国培养人 才的统一要求,是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该达到的,是个体发展的共性。同时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主观 能动性不同,每个人的发展又各不相同,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怎样正确处理个体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创造性之间 的关系呢?首先,要以全面发展来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为,全面发展是个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基础。学生有了 比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有利于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才能在某一方面更具有创造性。“韩寒现象”为 众多的教育家所不赞成。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发展需要来自各个方面不同“营养”,仅 仅一个方面发展,那这种发展是片面的、残缺不全的。其次,要以个性、创造性发展来推动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得 到了充分发展,在自己乐于从事的活动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 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从而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劳动者”、“建设者”与“接班人” 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的是受教育者所要承担和发挥的社会功能,是受教育者的社会职责,也是 不同时期教育目的表述中的中心词。因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性质、前途、命运。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所培养的人,无论是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无论是国家的公务员还是平民老百姓,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都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而不是不劳而食的剥削者、寄生虫和贪图享受的精神贵族。同时, 他们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坚持和保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阵地,永葆社会主义本色不变。对“接班人” 的理解不能曲解为国家领导或者是各级管理干部,每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公民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当今国际上政治风云变幻,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日益激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尤为重要。所以,江泽民同志指 出:“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要以对今后十年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社会主义 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广大青少年。” 第三节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一、应试教育的成因及危害 (一)应试教育的涵义及成因 应试教育是专指脱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训练活动。 其主要特征是以应考为目的,违背教育方针,将教育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教育僵化为 “一刀切”的教育,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和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被抛弃。 造成应试教育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社会历史原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