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710056722.9 说明 书 第1/2页 仿生机器爬虫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仿生机器人,特别涉及一种仿生机器爬虫。 二、技术背景 随着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的发展,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成为可能,并 产生了新兴的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近年来仿生学研究逐渐成为机器人研究中的 热点,各种仿生机器人层出不穷,如蛇型机器人,机械狗,2足、4足、6足步 行机器生物等等。利用先进的计算工具和运动控制控制方法,机器仿生学研究将 大大促进生物学研究,并进一步有利于人类真正认识自身。 但是所有国内外的研究均针对地面移动,目前尚无仿生机器爬虫的研究先 例。已知壁面移动机器人主要有轮式、框架式、步行式几种;吸附原理也主要采 用真空吸附、负压吸附、旋翼吸附等,这些方式均存在体积庞大的问题。 已知的生物爬虫的运动机理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以蚯蚓为例,它的身体 由许多节组成,每一节都包含环状和纵向两种肌肉,纵向肌肉收缩,这一节变得 短而粗;环状肌肉收缩,这一节变得细而长。控制不同节的径向变形顺序即可实 现蠕动。蚯蚓的蠕动需要管壁对其节体膨胀提供挤压约束,所以它不大适合在平 面上运动。,另一种以丈量虫为例,在运动中它的首、尾分别起保持器的作用,它 们的足端在不同时段与地面发生吸附或脱离,而由中间节体的变形实现前进运 动。丈量虫的足端与地面的关系不是吸附就是浮空,不出现在摩擦中移动的矛盾 局面。显然这与吸盘的功能类似,即能回避壁面移动机器人既让吸盘吸附,又要 让它移动的本征矛盾。同时也有利于翻越障碍和改变运动方向。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壁面吸附机理与生物毛虫移动机理结合,解决壁面移动 机器人在面向小型化设计时遇到的共性问题。本发明提出的爬壁蠕虫仿照生物毛 虫的运动自由度、仿生运动学原理构建系统,机器人身体由若干节体构成,采用 全自动,被动吸盘吸附,多传感器融合,通过中枢模式发生器运动控制算法,协 调各个模块关节的运动控制关系,能够在水平、垂直、斜面等条件下的不同材质 壁面上自主爬行、越障、面面转换,并能够实现侧移、旋转、翻滚等仿生运动功 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达到的:一种仿生机器爬虫,由头模块(1), 躯千模块(2)组成,所述躯干模块由舵机(5)、小吸盘(6)及机壳(7)组成, 机壳(7)有两对向外延伸的耳片(8),机壳前耳片有一对吸盘安装孔(10),后 耳片有一对级联孔(9),舵机(5)安装在机壳(7)前端,舵机的转动盘(3) 与级联孔(9)成90度分布。头、尾模块(1)由外壳(7)CCD摄像头(4)组 成,CCD摄像头(4)安装在机壳(7)的耳片(8)前端。仿生机器爬虫以躯千 为轴线由头模块与若干节躯干模块及尾部模块依次排列。各相邻模块之间沿爬虫 躯干轴线旋转90度联结而成。躯干模块中的舵机转动可实现机器爬虫的俯仰和 侧向摆动运动自由度。 仿生机器爬虫采用被动吸附实现与不同材质壁面的吸附保持。首先直接利 用躯干的旋转运动将小吸盘压于壁面上,使小吸盘(6)内空气压缩排空,然后 驱动该关节向上抬起实现扩大容积,从而使得吸盘内建立起一定的真空度。为了 保持吸附的可靠性,控制该模块不断以低频、小幅振动,实现吸盘内容积的不断 变化,补给真空泄漏损失,收到雏持真空的效果。反之,抬起吸盘时,停止振动, 由于泄漏损失,吸盘内真空消失,然后驱动躯干模块提起该吸盘。 由于仿生机器爬虫具有N个关节自由度,以生物学研究中的中枢模式发生 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s(CPGs)模型为核心,建立机器人控制算法,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