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6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增刊1 是两炉的实验温度不同,第3炉的温度为1773K, 5.3×10 [%Cr]+ 第4炉的冶炼温度为1963K,实验结果如图3 2.3463 所示 T +0.0011[%Mn] (2) 1200 式中,[%N]为钢中的氮含量;PN,为氨分压,Pa:p 1000 DT=1773K OT=1963K 为标准压力,103Pa 800 由于本实验是研究常压下采用氮气增氨,所以, 600 公式中Px,=P,于是上式便可写成: ● ◇ 400 1g[%N]=-{188.052+3280 ∑{[%j]}+ 200P [%]/T式 -1.248+ 10152025303540 45 时间min 0.7∑4[%]+[%} (3) 图3温度对钢液增氮的影响 从式(3)可知: 从图3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刻,第4炉的氨含 (1)当188.052+3280 ∑4[%j门+ 量明显比第3炉高,说明第4炉的增氨速率大于第 [%]>0时,即有: ∑4[%j门+ 3炉.第3炉的冶炼温度为1773K,而第4炉的治 炼温度为1963K,说明冶炼温度升高,增大钢液对 [%] >一0.057317时,提高钢液温度,钢液 氨的吸收速率.这主要是由于,氨在钢液中的溶解 中氨的溶解度增高 过程是吸热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的进 (2)当188.052+3280 ∑4[%j]+ 行;同时,冶炼温度的提高,冶金熔体内分子运动加 剧,降低了钢液的黏度,增加了钢液的流动性,有利 [%]月<0时,即有: ∑4[%门+ 于传质过程的进行.所以,冶炼温度的提高,为促进 <一0.057317时,提高钢液温度,钢液 氮在钢液中的溶解吸收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学和动力 [%]月 学条件 中氮的溶解度是降低的. 冶炼温度提高,能增大钢液对氮的溶解吸收速 2.3表面活性元素对钢液增氨的影响 率;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氨在钢液中的溶解度又 实验钢种相同,均为K202.脱氧剂均为CaSi 如何变化呢?根据文献[4]所给公式: 粉,用量相同,吹氨的流量也相同,为1.5m3h1, 3280-0.75 ∑4[%]+ 两炉的实验温度在1873K,不同的是两炉的钢液中 T 的氧含量不同:其中一炉钢液随加料熔化就加入脱 [%6Cr]2+YN"[%6Mn]2 (1) 氧剂脱氧,在开始吹入氮气前,脱氧完毕,钢液中的 氧含量4.2×10-5:另一炉在治炼过程中加入50g 式中,∫,r为氨的活度系数:T为温度,K;为合 的Fe0粉末,钢液中氧含量为1.3×10-4.当温度 金元素j对N的一阶相互作用系数;[%j]为组元j 达到1873K开始吹氨合金化,结果如图4所示, 的质量分数;为Cr对N的二阶相互作用系数: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吹氮的前6min内,钢液 为Mn对N的二阶相互作用系数 氧含量低,钢液增氮速率明显高;6min之后增氨速 可推导出氮在钢液中的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率有所减缓,但钢液氧含量低,钢液增氮速率仍然比 1,P2-188.052-1.248- 氧含量高的钢液增氮速率大,在第36min时, lg[%N]-2lg p [%0]=4.2×10-5的钢液吸氨基本达到饱和,而 [%0]=1.3×10-4钢液中的氧含量高,严重地阻碍 3280-0.7×0.13[%c]+0.047[%si]- T 了钢液的吸氨,其吸氨量仅为饱和量的一半,造成 0.02[%Mn]+0.007[%s]+0.045[%P]+ 两炉增氨速率相差如此悬殊的关键因素就是钢液中 0.05[%0]-0.011[%Mo]+0.01[%Ni]- 的氧含量不同.钢液中的表面活性元素氧含量高, 0.047r6c]+0.o09[%ca1+2- 就会显著的降低增氨速率,钢液氧含量低就会显著 地提高钢液的增氨速率6]是两炉的实验温度不同‚第3炉的温度为1773K‚ 第4炉的冶炼温度为1963K.实验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温度对钢液增氮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刻‚第4炉的氮含 量明显比第3炉高‚说明第4炉的增氮速率大于第 3炉.第3炉的冶炼温度为1773K‚而第4炉的冶 炼温度为1963K‚说明冶炼温度升高‚增大钢液对 氮的吸收速率.这主要是由于‚氮在钢液中的溶解 过程是吸热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的进 行;同时‚冶炼温度的提高‚冶金熔体内分子运动加 剧‚降低了钢液的黏度‚增加了钢液的流动性‚有利 于传质过程的进行.所以‚冶炼温度的提高‚为促进 氮在钢液中的溶解吸收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学和动力 学条件. 冶炼温度提高‚能增大钢液对氮的溶解吸收速 率;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氮在钢液中的溶解度又 如何变化呢?根据文献[4]所给公式: lg f N‚T= 3280 T —0∙75 ∑ e j N [% j ]+ γ Cr N [%Cr] 2+γ Mn N [%Mn] 2 (1) 式中‚f N‚T 为氮的活度系数;T 为温度‚K;e j N 为合 金元素 j 对 N 的一阶相互作用系数;[% j ]为组元 j 的质量分数;γ Cr N 为 Cr 对 N 的二阶相互作用系数; γ Mn N 为 Mn 对 N 的二阶相互作用系数. 可推导出氮在钢液中的溶解度的计算公式[5]: lg[%N]= 1 2 lg PN2 P o — 188∙052 T —1∙248— 3280 T —0∙75 ×{(0∙13[%C]+0∙047[%Si]— 0∙02[%Mn]+0∙007[%S ]+0∙045[%P ]+ 0∙05[%O]—0∙011[%Mo ]+0∙01[%Ni]— 0∙047[%Cr]+0∙009[%Cu])+ 1∙52 T — 5∙3×10—4 [%Cr] 2+ — 2∙3463 T +0∙0011 [%Mn] 2} (2) 式中‚[%N ]为钢中的氮含量;PN2为氮分压‚Pa;P o 为标准压力‚105Pa. 由于本实验是研究常压下采用氮气增氮‚所以‚ 公式中 PN2=P o‚于是上式便可写成: lg[%N]=—{188∙052+3280 ∑{e j N [% j ]}+ γ j N [% j ] 2 }/T+ —1∙248+ 0∙75 ∑ e j N [% j ]+γ j N [% j ] 2 (3) 从式(3)可知: (1) 当 188∙052+3280 ∑ e j N [% j ] + γ j N [% j ] 2 > 0 时‚即 有: ∑ e j N [% j ] + γ j N [% j ] 2 >—0∙057317时‚提高钢液温度‚钢液 中氮的溶解度增高. (2) 当 188∙052+3280 ∑ e j N [% j ] + γ j N [% j ] 2 < 0 时‚即 有: ∑ e j N [% j ] + γ j N [% j ] 2 <—0∙057317时‚提高钢液温度‚钢液 中氮的溶解度是降低的. 2∙3 表面活性元素对钢液增氮的影响 实验钢种相同‚均为 K202.脱氧剂均为 Ca—Si 粉‚用量相同‚吹氮的流量也相同‚为1∙5m 3·h —1‚ 两炉的实验温度在1873K.不同的是两炉的钢液中 的氧含量不同:其中一炉钢液随加料熔化就加入脱 氧剂脱氧‚在开始吹入氮气前‚脱氧完毕‚钢液中的 氧含量4∙2×10—5 ;另一炉在冶炼过程中加入50g 的 FeO 粉末‚钢液中氧含量为1∙3×10—4.当温度 达到1873K 开始吹氮合金化.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吹氮的前6min 内‚钢液 氧含量低‚钢液增氮速率明显高;6min 之后增氮速 率有所减缓‚但钢液氧含量低‚钢液增氮速率仍然比 氧含量高的钢液增氮速率大.在第 36min 时‚ [%O]=4∙2×10—5的钢液吸氮基本达到饱和‚而 [%O]=1∙3×10—4钢液中的氧含量高‚严重地阻碍 了钢液的吸氮‚其吸氮量仅为饱和量的一半.造成 两炉增氮速率相差如此悬殊的关键因素就是钢液中 的氧含量不同.钢液中的表面活性元素氧含量高‚ 就会显著的降低增氮速率‚钢液氧含量低就会显著 地提高钢液的增氮速率[6]. ·86·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09年 增刊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