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孔子听了他的一番话,很佩服地说:“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完美啊!不费 钱财,不害百姓,不劳口舌,颜家的儿子具备了这几种美德。”因此,孔 规 子和他的学生终生倡导用礼法而非暴力治理国家。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六十三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他的宗旨是倡导“五 伦”一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守本分,建立国家社会秩序。 施行仁政,以德服民。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 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 为而为之。 3.安贫乐道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 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 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 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 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 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 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 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 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 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 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应学会韬光养晦。同时指 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给自己带 来很大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身材高大,约两米左右,人们都叫他“长人”, 少年时就体魄强健,他曾为救一玩伴而将公牛搏败,力大无比,这和他 注意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他喜欢爬山,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喜爱射9  弟 子 规 孔子听了他的一番话,很佩服地说: “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完美啊!不费 钱财,不害百姓,不劳口舌,颜家的儿子具备了这几种美德。 ”因此,孔 子和他的学生终生倡导用礼法而非暴力治理国家。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六十三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他的宗旨是倡导“五 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守本分,建立国家社会秩序。 施行仁政,以德服民。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 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 为而为之。 3.安贫乐道 孔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 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 “富 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 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 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 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 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5.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 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 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 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 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应学会韬光养晦。同时指 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给自己带 来很大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身材高大,约两米左右,人们都叫他“长人” , 少年时就体魄强健,他曾为救一玩伴而将公牛搏败,力大无比,这和他 注意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他喜欢爬山,曾“登泰山而小天下” ;喜爱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