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期穆怀中沈毅樊林昕施阳衣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57 1引言 中国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现正在全国各地农村全面铺开。截 至2011年底,农村居民共有3.58亿人参保,有8922万老年人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基本实现了对全 体农村居民的制度全覆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的实施对己经陷入停滞的“老农保”制度注入了新 的活力,使得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结束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从“新农保”实施前5000多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8691万人,并进一步增加到2011年的32643.5万 人:农村社会养老金领取人数从“新农保”实施前的500多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556万人,并进一步 增加到2011年的8525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从“新农保”实施前的50多亿元增加到2009 年的76亿元,并进一步增加到2011年的588亿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系数从 “新农保”实施前不足0.02%提高到2011年的0.124%,扩大了约5.2倍①。 “新农保”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还提高了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和全国社会保障水 平。截止2011年底,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了50%,对全国社 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了20%(见图2)。目前“新农保”的给付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满 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薛惠元,2012),未来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养老金给付的增长, 农村养老保险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农村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养老金随意的增长,而是要以保障农民生存公平与劳动公 平为重点(穆怀中,2007),促进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发展。穆怀中(1997)较早地提出了社会保障适 度水平理论,并构建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量模型。穆怀中、沈毅(2012)利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 测算了中国近期城乡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区间。目前关于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升社会保障水 平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张海川、郑军(2011)借鉴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测算了2001~2009 年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但并未对未来适度区间进行预测,也未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进行分析。 孙雅娜等(2011)和边恕、穆怀中(2011)以“新农保”为制度背景,着重从养老生存需求的微观层次分 析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性状况,但未能对宏观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及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分析。本文扩 展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将其应用在农村养老保险领域,提出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对农 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中远期测算,并将其运用于分析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对提高全国社会保 障水平的作用。 2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2.1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现状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上,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 GDP的比重系数)从2000年的0.007%波动发展到2011年的0.124%,年均增长0.01%:同期城镇养 老保险水平从2000年的2.62%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3.38%,年均增长0.07%:截止2011年城镇养 老保险水平比农村养老保险水平高出约26倍(见表1)。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滞后与农村养老保险 覆盖面过低、给付水平不高有关。2011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占应 参保人数的比重)约29%:同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约79%,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比农村养 老保险参保率高出约1.7倍②。2011年农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除以养老 ①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11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公布的城乡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农村16-59岁人口数据整 理计算得出。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3 期 穆怀中 沈 毅 樊林昕 施 阳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 57 1 引言 中国从 2009 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现正在全国各地农村全面铺开。截 至 2011 年底,农村居民共有 3. 58 亿人参保,有 8922 万老年人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基本实现了对全 体农村居民的制度全覆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简称“新农保”) 的实施对已经陷入停滞的“老农保”制度注入了新 的活力,使得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结束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从“新农保”实施前 5000 多万人增加到 2009 年的 8691 万人,并进一步增加到 2011 年的 32643. 5 万 人; 农村社会养老金领取人数从“新农保”实施前的 500 多万人增加到 2009 年的 1556 万人,并进一步 增加到 2011 年的 8525 万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从“新农保”实施前的 50 多亿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76 亿元,并进一步增加到 2011 年的 588 亿元;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 GDP 的比重系数从 “新农保”实施前不足 0. 02% 提高到 2011 年的 0. 124% ,扩大了约 5. 2 倍①。 “新农保”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还提高了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和全国社会保障水 平。截止 2011 年底,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了 50% ,对全国社 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了 20% ( 见图 2) 。目前“新农保”的给付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满 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薛惠元,2012) ,未来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养老金给付的增长, 农村养老保险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农村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养老金随意的增长,而是要以保障农民生存公平与劳动公 平为重点( 穆怀中,2007) ,促进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发展。穆怀中( 1997) 较早地提出了社会保障适 度水平理论,并构建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量模型。穆怀中、沈毅( 2012) 利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 测算了中国近期城乡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区间。目前关于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升社会保障水 平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张海川、郑军( 2011) 借鉴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测算了 2001 ~ 2009 年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但并未对未来适度区间进行预测,也未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进行分析。 孙雅娜等( 2011) 和边恕、穆怀中( 2011) 以“新农保”为制度背景,着重从养老生存需求的微观层次分 析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性状况,但未能对宏观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及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分析。本文扩 展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将其应用在农村养老保险领域,提出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对农 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中远期测算,并将其运用于分析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对提高全国社会保 障水平的作用。 2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2. 1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现状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上,农村养老保险水平(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 GDP 的比重系数) 从 2000 年的 0. 007% 波动发展到 2011 年的 0. 124% ,年均增长 0. 01% ; 同期城镇养 老保险水平从 2000 年的 2. 62% 逐步提高到 2011 年的 3. 38% ,年均增长 0. 07% ; 截止 2011 年城镇养 老保险水平比农村养老保险水平高出约 26 倍( 见表 1)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滞后与农村养老保险 覆盖面过低、给付水平不高有关。2011 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占应 参保人数的比重) 约 29% ; 同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约 79%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比农村养 老保险参保率高出约 1. 7 倍②。2011 年农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除以养老 ① ②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 2011 年) 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2) 公布的城乡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农村 16 ~ 59 岁人口数据整 理计算得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