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周易》釋“艱” 清華大學歷史系廖名春 《周易》本經“艱”字六見,歷來的注家大多以“艱難”之“艱”解之。其 實,《周易》本經的“艱”字皆非本字,皆為“限”字之借,其義當為限止。下 面,試為論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 釋“艱則吉”與“艱則无咎” 《周易·大壯》卦上六爻辭為:“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 則吉。” 虞翻(164-23)注“坎為艱,得位應三利上,故‘艱則吉’。”2是以“艱” 為坎險。王弼(226-249)注:“苟定其分,固志在一,以斯自處,則憂患消亡, 故曰‘艱則吉’也。”3是以“艱”為“憂患” 但艱險、憂患又怎能吉利?前人的解釋雖各有千秋,但本質上都是增字為 虞翻注以《大壯》卦≡上六爻陰爻居偶數之位,是為“得位”,上六爻與九 三爻有“應”而利於上爻,所以是雖艱險,也會得吉。這是明知爻辭本身說不 清,不得而以爻位說為解 《周易折中》:“‘艱則吉’者,知其難而不敢輕易以處之也,故可進則進, 不可進則退。”高亨(1900-1986)也說:“處艱難之時,存惕戒之心,不敢 輕舉妄動,則無此患,故又曰‘艱則吉 將“艱”解為“知其難而不敢輕 易以處之也”或“處艱難之時,存惕戒之心,不敢輕舉妄動”,都増加了太多的 內容,其增字為訓的功夫,較之虞翻和王弼,可謂後來居上。 古賢今人解釋“艱則吉”如此迂曲晦澀,原因就是不懂得“艱”非本字,乃 為借字。王引之(1769-1834)云:“字之聲同聲近者,經傳往往假借。學者以聲 求義,破其假借之字,而讀以本字,則煥然冰釋。如其假借之字而強為之解,則 詰鞫為病矣。”其實,“艱則吉”之“艱”當讀為“限”,訓為“限止”。《雜 王弼:《周易註》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年,下同)。 2李鼎祚:《周易集解》卷七,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3王弼:《周易註》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李道平的解釋稍有不同。見氏著《周易集解纂疏》卷五,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 336頁 李光地等:《周易折中》卷五,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59頁。 王引之:《經義述聞·序》,《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74冊,第1 《周易》釋“艱” 清華大學歷史系 廖名春 《周易》本經“艱”字六見,歷來的注家大多以“艱難”之“艱”解之。其 實,《周易》本經的“艱”字皆非本字,皆為“限”字之借,其義當為限止。下 面,試為論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 一、釋“艱則吉”與“艱則无咎” 《周易·大壯》卦上六爻辭為:“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 則吉。”1 虞翻(164-233)注:“坎為艱,得位應三利上,故‘艱則吉’。”2是以“艱” 為坎險。王弼(226-249)注:“苟定其分,固志在一,以斯自處,則憂患消亡, 故曰‘艱則吉’也。”3是以“艱”為“憂患”。 但艱險、憂患又怎能吉利?前人的解釋雖各有千秋,但本質上都是增字為 訓。 虞翻注以《大壯》卦 上六爻陰爻居偶數之位,是為“得位”,上六爻與九 三爻有“應”而利於上爻,所以是雖艱險,也會得吉。4這是明知爻辭本身說不 清,不得而以爻位說為解。 《周易折中》:“‘艱則吉’者,知其難而不敢輕易以處之也,故可進則進, 不可進則退。”5高亨(1900—1986)也說:“處艱難之時,存惕戒之心,不敢 輕舉妄動,則無此患,故又曰‘艱則吉’。”6將“艱”解為“知其難而不敢輕 易以處之也”或“處艱難之時,存惕戒之心,不敢輕舉妄動”,都增加了太多的 內容,其增字為訓的功夫,較之虞翻和王弼,可謂後來居上。 古賢今人解釋“艱則吉”如此迂曲晦澀,原因就是不懂得“艱”非本字,乃 為借字。王引之(1769-1834)云:“字之聲同聲近者,經傳往往假借。學者以聲 求義,破其假借之字,而讀以本字,則煥然冰釋。如其假借之字而強為之解,則 詰鞫為病矣。”7其實,“艱則吉”之“艱”當讀為“限”,訓為“限止”。《雜 1 王弼:《周易註》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年,下同)。 2 李鼎祚:《周易集解》卷七,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3 王弼:《周易註》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4 李道平的解釋稍有不同。見氏著《周易集解纂疏》卷五,北京:中華書局,1994 年,第 336 頁。 5 李光地等:《周易折中》卷五,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6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第 259 頁。 7 王引之:《經義述聞·序》,《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第 174 冊,第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