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卦傳》:“《大壯》則止。”正是以“止”釋“艱(限)”。 《彖傳》:“艮,止也。”《雜卦傳》:“艮,止也。”《序卦傳》:“艮者,止也。” 《說卦傳》:“艮以止之”,“艮,止也”。《小象傳》:“‘艮其身’,止諸躬 也。”都訓“艮”為“止” 筆者認為《周易》裏的“艮”字,實質就是“限”的本字。“艮”是古字 限”是後起孳生字,是今字。上古字少,今天的所謂“限”字,古人就寫作 “艮”。所以,《周易》裹的“艮”,也就是今天的“限”字 “艮”即“限”,而“限”為界限。所以,有止,也就是有限止之義。這就 是《周易》各傳以“艮”義為“止”之所從出。而山作為天險,是天然的界限。 《戰國策·秦策一》:“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故《大象傳》、《說卦傳》以山 為象。《說文·自部》“限”字“从自,艮聲”,而“自,大陸,山无石者”。可 見“限”从阜(即目),本來就與山有關。由此可知,“艮”即“限”,之所以 “艮為山”,取象為山,是因為“限”字从阜,也就是从山。可見《周易》各傳 關於“艮”之基本義與取象說,都是有來源的 前人其實也有與此相近的認識。 《說文·匕部》:“艮,很也。从匕目。匕目,猶目相匕,不相下也。《易》 曰:‘艮其限。’匕目為艮,匕目為兵也。”《廣韻·去聲·二十七恨》:“艮, 卦名也,止也,《說文》‘限也’。”清儒紐樹玉(1760-1827)認為“《廣韻》 引作‘限也’,與下文引《易》合,亦與《正義》合,又與《釋名》合 當 不誤”。嚴章福(號松樵嚴可均之弟)《說文校議議》也讒“當作‘限也 下文獨引九三爻辭,亦為字訓限。”沈濤(1785?-1861)《說文古本考》:“《廣 韻·二十七恨》引‘很’作‘限’,蓋古本如是。《易傳》曰:‘艮,止也 止即限義。許引《易》‘艮其限’,正釋限之義。今本乃字形相近之誤。”1如 此說來,《說文》原本就是訓“艮”為“限” 葉適(1150-1223)《朝議大夫蔣公墓誌銘》載:“公又問雍得於兼山最要者。 郭君所得在艮。艮者,限也限立而內外不越”宋代易學家郭雍(1106-1187) 也是讀“艮”為“限” 不過,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周易》裏的“艮”字即後起的“限”字,其有山 象,故从阜,寫作“限 “艱”字《說文》以為“从艮聲”,“限”字也从“艮聲”,音同自可通用。 帛書本作“根”,也是“限”的借字。鄧球伯以“根”為本字,顯誤。13 爻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是說公羊強觸藩籬,既不能 紐玉樹:《段氏說文注訂》,見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 8267、8266頁。 °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826頁 °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8266頁。 葉適:《水心集》卷十八,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釋文》,《文物》1984年第3期,第 4頁 13鄧球伯:《帛書周易校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2頁2 卦傳》:“《大壯》則止。”正是以“止”釋“艱(限)”。 《彖傳》:“艮,止也。”《雜卦傳》:“艮,止也。”《序卦傳》:“艮者,止也。” 《說卦傳》:“艮以止之”,“艮,止也”。《小象傳》:“‘艮其身’,止諸躬 也。”都訓“艮”為“止”。 筆者認為《周易》裏的“艮”字,實質就是“限”的本字。“艮”是古字, “限”是後起孳生字,是今字。上古字少,今天的所謂“限”字,古人就寫作 “艮”。所以,《周易》裏的“艮”,也就是今天的“限”字。 “艮”即“限”,而“限”為界限。所以,有止,也就是有限止之義。這就 是《周易》各傳以“艮”義為“止”之所從出。而山作為天險,是天然的界限。 《戰國策·秦策一》:“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故《大象傳》、《說卦傳》以山 為象。《說文· 部》“限”字“从 ,艮聲”,而“ ,大陸,山无石者”。可 見“限”从阜(即 ),本來就與山有關。由此可知,“艮”即“限”,之所以 “艮為山”,取象為山,是因為“限”字从阜,也就是从山。可見《周易》各傳 關於“艮”之基本義與取象說,都是有來源的。 前人其實也有與此相近的認識。 《說文·匕部》:“艮,很也。从匕目。匕目,猶目相匕,不相下也。《易》 曰:‘艮其限。’匕目為艮, 目為眞也。”《廣韻·去聲·二十七恨》:“艮, 卦名也,止也,《說文》‘限也’。”清儒紐樹玉(1760-1827)認為“《廣韻》 引作‘限也’,與下文引《易》合,亦與《正義》合,又與《釋名》合” ,“當 不誤”。8嚴章福(號松樵,嚴可均之弟)《說文校議議》也說:“當作‘限也’。…… 下文獨引九三爻辭,亦為字訓限。”9沈濤(1785?-1861)《說文古本考》:“《廣 韻·二十七恨》引‘很’作‘限’,蓋古本如是。《易傳》曰:‘艮,止也。’ 止即限義。許引《易》‘艮其限’,正釋限之義。今本乃字形相近之誤。”10 如 此說來,《說文》原本就是訓“艮”為“限”。 葉適(1150-1223)《朝議大夫蔣公墓誌銘》載:“公又問雍得於兼山最要者。 郭君曰:所得在艮。艮者,限也。限立而內外不越。”11宋代易學家郭雍(1106-1187) 也是讀“艮”為“限”。 不過,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周易》裏的“艮”字即後起的“限”字,其有山 象,故从阜,寫作“限”。 “艱”字《說文》以為“从艮聲”,“限”字也从“艮聲”,音同自可通用。 帛書本作“根”,12也是“限”的借字。鄧球伯以“根”為本字,顯誤。13 爻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是說公羊強觸藩籬,既不能 250 頁。 8 紐玉樹:《段氏說文注訂》,見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88 年,第 8267、8266 頁。 9 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 8266 頁。 10 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 8266 頁。 11 葉適:《水心集》卷十八,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12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釋文》,《文物》1984 年第 3 期,第 4 頁。 13 鄧球伯:《帛書周易校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182 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