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验五蛹体发育观察及发蛾调节 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蛹体色与蛹龄发育的关系 2.掌握发蛾调节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蛹体发育受环境影响很大,在种茧保护期如果出现,对交品种发育开差大, 上簇日差与预定日差不一致时,就应在种茧期对蛹体发育进行观察并做好发蛾调 节工作,否则就会发生倒雌蛾现象,极大地影响产量。通过观察调节致使两对交 品种同时等量发蛾,保证每批有新鲜雄蛾交配,减少二交,提高质量,增多数量。 三.实验材料 一对交品种的雌、雄蚕蛹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蛹的发育观察 从对交品种每日上簇的种茧中各抽样50-100粒,雌雄分别置于种茧保护室 中,每日上、下午定时观察,根据蛹体复眼、触角、体色等的着色程度,对照比 较蛹体发育情况,决定升降温度。蛹体色与发育进度大致如下: ▲复眼开始着色,表明蛹龄经过12时间 复眼呈浓黑色,表明蛹龄经过2/3时间 触角浓黑色,表明再过2-3日就发蛾; ▲蛹体变软,体色转为土色并岀现皱纹,表明中系品种次日见蛾,日系品种 隔一日出蛾。 注意 1.在调査样茧的同时,也要对群体进行观察,做到样茧与群体相结合。 2.在调查品种间的发育比较时,要考虑各品种的特点: ●中国品种:体色偏淡,偏红,皮肤嫩 ●日系品种:体色偏暗,黄褐,皮肤老. 3.还应考虑品种间的蛹龄经过时间的差异 ◆日、欧系统:蛹龄经过17-19天; ◆含多化血缘品种:蛹龄经过13-15天 ◆中系品种:蛹龄经过16-18天。 (二)发蛾调节 发蛾调节主要是根据上簇数量、日差为依据来调节。一般有温差调节和种茧 冷藏调节两种。 1.温差调节(利用升降温度调节 在调节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蛹体发育观察结果,把发育快的品种适当降低 保护温度,把发育慢的品种适当提髙保护温度,以利达到同日、等量发蛾。具体 如下 ①上簇到发蛾期间,在21-27℃范围内,每升降1℃,可提前或延迟1天 发蛾,每升降2℃可提前或推迟2天发蛾。- 10 - 实验五 蛹体发育观察及发蛾调节 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蛹体色与蛹龄发育的关系。 2.掌握发蛾调节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蛹体发育受环境影响很大,在种茧保护期如果出现,对交品种发育开差大, 上簇日差与预定日差不一致时,就应在种茧期对蛹体发育进行观察并做好发蛾调 节工作,否则就会发生倒雌蛾现象,极大地影响产量。通过观察调节致使两对交 品种同时等量发蛾,保证每批有新鲜雄蛾交配,减少二交,提高质量,增多数量。 三.实验材料 一对交品种的雌、雄蚕蛹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蛹的发育观察 从对交品种每日上簇的种茧中各抽样 50-100 粒,雌雄分别置于种茧保护室 中,每日上、下午定时观察,根据蛹体复眼、触角、体色等的着色程度,对照比 较蛹体发育情况,决定升降温度。蛹体色与发育进度大致如下: ▲复眼开始着色,表明蛹龄经过 1/2 时间; ▲复眼呈浓黑色,表明蛹龄经过 2/3 时间; ▲触角浓黑色,表明再过 2-3 日就发蛾; ▲蛹体变软,体色转为土色并出现皱纹,表明中系品种次日见蛾,日系品种 隔一日出蛾。 注意: 1.在调查样茧的同时,也要对群体进行观察,做到样茧与群体相结合。 2.在调查品种间的发育比较时,要考虑各品种的特点: ●中国品种:体色偏淡,偏红,皮肤嫩。 ●日系品种:体色偏暗,黄褐,皮肤老。 3.还应考虑品种间的蛹龄经过时间的差异 ◆日、欧系统:蛹龄经过 17-19 天; ◆含多化血缘品种:蛹龄经过 13-15 天; ◆中系品种:蛹龄经过 16-18 天。 (二)发蛾调节 发蛾调节主要是根据上簇数量、日差为依据来调节。一般有温差调节和种茧 冷藏调节两种。 1.温差调节(利用升降温度调节) 在调节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蛹体发育观察结果,把发育快的品种适当降低 保护温度,把发育慢的品种适当提高保护温度,以利达到同日、等量发蛾。具体 如下: ① 上簇到发蛾期间,在 21-27℃范围内,每升降 1℃,可提前或延迟 1 天 发蛾,每升降 2℃可提前或推迟 2 天发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