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五节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与十年建设的成就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从1961年到1965年,经过五年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实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 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会一次会议上宣布:我国国民经济即将进 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 义强国。这是第一次郑重向全国人民宣布四个现代化任务。 就在国民经济调整基本结束,全国准备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美越战争升级,中国边境紧张。中央下决心改变经济建设重 点,开始部署三线建设。1964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三线建设全面展开。1965年夏天到1966年,三线建设进入高潮。三线建设实际上 是中国国民经济布局的一次大调整。“文革”开始后,三线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十年建设的成就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 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些成就是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在国际上遭到战争威胁和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取得的。国民经济无 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得到总体提升,发生了质的巨变:工业、交通是这十年发展速度最快的部门。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 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 次通了火车。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 量增长70倍。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成果丰硕,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国防科学技术的进 展最为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 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这十年里,干部队伍有较大发展。中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 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党在探 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 十年探索的总结 在这十年,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是对中国自己的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的艰巨繁重,由于缺乏领导社会 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使党在探索过程中难以避免曲折。这一时期的失误及其深刻教训,对党以后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十年探索留给党的深刻教训是: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人为地拔高或加快生产关系的变 革,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反而会给社会生产与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社会生产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是国民经济 各个部类之间保持相互协调与平衡:人为地促进某一个部门的超长发展,在短期内可能会效果显著,但最终会造成国民经济严重的比 例失调,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制度。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第五节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与十年建设的成就 一、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从1961年到1965年,经过五年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实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 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会一次会议上宣布:我国国民经济即将进 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 义强国。这是第一次郑重向全国人民宣布四个现代化任务。 就在国民经济调整基本结束,全国准备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美越战争升级,中国边境紧张。中央下决心改变经济建设重 点,开始部署三线建设。1964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三线建设全面展开。1965年夏天到1966年,三线建设进入高潮。三线建设实际上 是中国国民经济布局的一次大调整。“文革”开始后,三线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二、十年建设的成就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 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些成就是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在国际上遭到战争威胁和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取得的。国民经济无 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得到总体提升,发生了质的巨变:工业、交通是这十年发展速度最快的部门。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 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 一次通了火车。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 量增长70倍。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成果丰硕,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国防科学技术的进 展最为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 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这十年里,干部队伍有较大发展。中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 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党在探 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 三、十年探索的总结 在这十年,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是对中国自己的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的艰巨繁重,由于缺乏领导社会 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使党在探索过程中难以避免曲折。这一时期的失误及其深刻教训,对党以后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十年探索留给党的深刻教训是: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人为地拔高或加快生产关系的变 革,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反而会给社会生产与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社会生产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是国民经济 各个部类之间保持相互协调与平衡;人为地促进某一个部门的超长发展,在短期内可能会效果显著,但最终会造成国民经济严重的比 例失调,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制度。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