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增刊1 3中包结构优化的特征指标和影响 B一挡墙距中包底部(开口)的距离,mm: 因素 C一挡墙和挡坝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m: D一挡坝的高度,mm. 3.1中包结构优化的特征指标 评价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状态的优劣有各种各样 4 虚拟实验研究方法的选择 的判据,本研究选用反应工程学中通用的指标一 平均停留时间x作为评定中间包结构最优的宏观目 4.1理论平均停留时间墙 标参数.平均停留时间x定义式见式(1)-2刘: 由反应工程学可知,一个反应器的理论平均停 留时间是介质以理想的活塞流方式流过反应器的时 [(et)dt J 间1-2: (1) t平均=V1Q (5) 按上述太钢三炼钢板坯连铸的基本工况可知, 显然,式()中分母为浓度对时间的定积分,应 钢液以理想的活塞流的形式平均的流过中间包所用 等于反应器入口处投入示踪剂的总量,即: 的时间,即理论平均停留时间为: cdi-G (2) t平均=V1Q=1074s. 对于一个具体的有限时间内的实验,很难做到 4.2预实验、无挡坝的极端情况 t→0.常以出口处示踪剂量达到(0.95~0.99)G°的 考虑另一极端情况,该中间包内部不设挡墙、 时刻1,代替积分上限,即取平均停留时间为: 也不设挡坝,钢液由入口流到出口将出现“短路”现 象,可以设想,该工况下钢液在中包内相应的平均 (ct)dt 停留时间应该最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方法详见下 (3) 文)求知T'=985s. 4.3实验方法的选择 本研究采用数值方法模拟过程,积分式(3)化为 由上述理论分析可知,在本研究中钢液在中间 求和: 包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最短的是985s,最长的不会超 ctt 过1074s,总的变动范围大约是89s.可见,在现 = (4) 行工况的基础上调整中间包的内部结构对平均停留 时间指标造成的影响可能的量级只是±10s 这样的精度要求,排除了工业实验,也排除了 本研究还选取响应曲线中另外两个特征参数作 水力学模型实验的可能,决定了本研究只能采用数 为参考指标,分别是滞止时间和和峰值时间xx(参 值方法进行虚拟的脉冲刺激响应实验, 见响应曲线图2). 4.4虚拟实验 考虑到钢液在中间包中的流动是在几何形状、 12.0 物理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下的流动,远非均匀粘性 8.0 流体在无限长管中或无限大平板间的理想流动状 态,故采用描述紊流状态的K-£双方程模型,并假 4.0 设3-: 0. (1)均匀单一的介质,各项物理性质为常数: 0 10 2030 40 50 (2)钢液处于连续稳态的流动状态: (min (3)各项边界条件按常规处理: 图2中间包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4)各项物理条件按工艺条件选取: 3.2待优化的中间包结构参数 (⑤)由大包水口出处瞬间加入质量为G°的某 参见图1,本研究选取以下四项中包内部几何 示踪剂,中包内示踪剂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非稳 参数为有待优化的中间包内部几何结构参数: 态),示踪剂在钢液中的扩散远小于流体流动带来的 A一挡墙到大包水口中心线的距离,mm: 传质效应,扩散可忽略.• 134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07 年 增刊 1 3 中包结构优化的特征指标和影响 因素 3.1 中包结构优化的特征指标 评价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状态的优劣有各种各样 的判据,本研究选用反应工程学中通用的指标—— 平均停留时间τ作为评定中间包结构最优的宏观目 标参数.平均停留时间τ定义式见式(1)[1−2]: 0 0 ( )d d ct t c t τ ∞ ∞ = ∫ ∫ (1) 显然,式(1)中分母为浓度对时间的定积分,应 等于反应器入口处投入示踪剂的总量,即: o 0 ct G d ∞ = ∫ (2) 对于一个具体的有限时间内的实验,很难做到 t → ∞ .常以出口处示踪剂量达到(0.95~0.99) o G 的 时刻 t∞ 代替积分上限,即取平均停留时间为: 0 0 ( )d d t t ct t c t τ ∞ ∞ = ∫ ∫ (3) 本研究采用数值方法模拟过程,积分式(3)化为 求和: 1 1 N iii i N i i i ctt c t τ = = = ∑ ∑ (4) 本研究还选取响应曲线中另外两个特征参数作 为参考指标,分别是滞止时间τ0 和峰值时间τmax (参 见响应曲线图 2). 图 2 中间包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3.2 待优化的中间包结构参数 参见图 1,本研究选取以下四项中包内部几何 参数为有待优化的中间包内部几何结构参数: A—挡墙到大包水口中心线的距离,mm; B—挡墙距中包底部(开口)的距离,mm; C—挡墙和挡坝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m; D—挡坝的高度,mm. 4 虚拟实验研究方法的选择 4.1 理论平均停留时间τ平均 由反应工程学可知,一个反应器的理论平均停 留时间是介质以理想的活塞流方式流过反应器的时 间[1−2]: τ 平均 =V Q/ (5) 按上述太钢三炼钢板坯连铸的基本工况可知, 钢液以理想的活塞流的形式平均的流过中间包所用 的时间,即理论平均停留时间为: τ 平均 =V Q/ = 1074 s. 4.2 预实验、无挡坝的极端情况 考虑另一极端情况,该中间包内部不设挡墙、 也不设挡坝,钢液由入口流到出口将出现“短路”现 象,可以设想,该工况下钢液在中包内相应的平均 停留时间应该最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方法详见下 文)求知τ ' = 985 s. 4.3 实验方法的选择 由上述理论分析可知,在本研究中钢液在中间 包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最短的是 985 s,最长的不会超 过 1074 s,总的变动范围大约是 89 s.可见,在现 行工况的基础上调整中间包的内部结构对平均停留 时间指标造成的影响可能的量级只是±10 s. 这样的精度要求,排除了工业实验,也排除了 水力学模型实验的可能,决定了本研究只能采用数 值方法进行虚拟的脉冲刺激响应实验. 4.4 虚拟实验 考虑到钢液在中间包中的流动是在几何形状、 物理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下的流动,远非均匀粘性 流体在无限长管中或无限大平板间的理想流动状 态,故采用描述紊流状态的 K − ε 双方程模型,并假 设[3−5]: (1) 均匀单一的介质,各项物理性质为常数; (2) 钢液处于连续稳态的流动状态; (3) 各项边界条件按常规处理; (4) 各项物理条件按工艺条件选取; (5) 由大包水口出处瞬间加入质量为 Go 的某 示踪剂,中包内示踪剂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非稳 态),示踪剂在钢液中的扩散远小于流体流动带来的 传质效应,扩散可忽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