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侵袭力:细菌突破宿主生理屏障进入组织,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细 菌的粘附素、侵袭酶、细胞内存活相关因子和免疫逃逸等 4.细菌外毒素的特性与致病机制、类毒素、抗毒素。 5.细菌内毒素的特性及致病机制。 6.抗胞外寄生菌感染的免疫、抗胞内菌寄生菌感染的免疫 7.感染途径及类型;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 8.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控制 教学要求 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其致病条件、微生态平衡。 2.细菌的侵袭力:侵袭因子(黏附素、胞外酶、抗吞噬因子)及感染特征 3.细菌外毒素的特性、致病机制及与临床预防和治疗的意义。 4.细菌内毒素的特性、致病机制及与临床意义。 5.抗胞外寄生菌感染免疫的特征;抗胞内菌寄生菌感染免疫的特征。 6.感染途径、感染发生和结局 7.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等概念 8.医院感染和控制原则 第六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临床标本送检的注意点:尽早和无菌采样、适当部位取样、尽快送检、双份血淸、准确 标记。 2.细菌传统检测、快速检测及16 Srrna测序分析。 3.血清学诊断,双份血清检测。 4.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人工主动免疫及人工被动免疫。 5.细菌感染治疗:抗生素作用靶点、耐药机制及细菌的耐药控制措施。 教学要求 1.采取标本的的原则 2.细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淸学鉴定。 3.细菌快速诊断、16 SrRNA测序分析。 4.血淸学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 5.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疫苗、类毒素)及及人工被动免疫。 6.抗菌药物的主要抗菌靶点 7.细菌耐药机制、遗传及耐药预防和控制原则。 第七章球菌 教学内容5 3.侵袭力:细菌突破宿主生理屏障进入组织,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细 菌的粘附素、侵袭酶、细胞内存活相关因子和免疫逃逸等。 4.细菌外毒素的特性与致病机制、类毒素、抗毒素。 5.细菌内毒素的特性及致病机制。 6.抗胞外寄生菌感染的免疫、抗胞内菌寄生菌感染的免疫 7.感染途径及类型;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 8.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控制 教学要求 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其致病条件、微生态平衡。 2. 细菌的侵袭力:侵袭因子(黏附素、胞外酶、抗吞噬因子)及感染特征。 3.细菌外毒素的特性、致病机制及与临床预防和治疗的意义。 4.细菌内毒素的特性、致病机制及与临床意义。 5.抗胞外寄生菌感染免疫的特征;抗胞内菌寄生菌感染免疫的特征。 6.感染途径、感染发生和结局 7.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等概念 8.医院感染和控制原则 第六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临床标本送检的注意点:尽早和无菌采样、适当部位取样、尽快送检、双份血清、准确 标记。 2.细菌传统检测、快速检测及 16SrRNA 测序分析。 3.血清学诊断,双份血清检测。 4.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人工主动免疫及人工被动免疫。 5.细菌感染治疗:抗生素作用靶点、耐药机制及细菌的耐药控制措施。 教学要求 1.采取标本的的原则。 2.细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 3.细菌快速诊断、16SrRNA 测序分析。 4.血清学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 5.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疫苗、类毒素)及及人工被动免疫。 6.抗菌药物的主要抗菌靶点 7.细菌耐药机制、遗传及耐药预防和控制原则。 第七章 球菌 教学内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