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p一空气密度(kg/m3) λ一空气的导热系数(W/m·℃) Cp一空气定压比热(Jkg·℃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准数Re之值。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准数值。同时 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进而算得Nu准数值 因为空气传热膜系数a1远大于蒸汽传热膜系数a2,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α1 约等于冷热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K。则有 牛顿冷却定律: Q=aA△tm A一传热面积(m2)(内管内表面积) △tm-管内外流体的平均温差(℃) 其中: △t1=Tt,△t=Tt2 T一蒸汽侧的温度,可近似用传热管的外壁面平均温度Tw(℃)表示 Tw=8.5+21.26×E E一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mv) 传热量Q可由下式求得:Q=wCp(t2t)/3600=VpCp(t+t1)/3600 W一空气质量流量(kg/h) V一空气体积流量(m3/h) t,t2-空气进出口温度(℃) 实验条件下的空气流量V(m3/h)需按下式计算 273 r273+1 V一空气入口温度下的体积流量(m/h) 一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 其中V可按下式计算1=2168AP △P一孔板两端压差(KPa) P,一进口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强化传热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 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 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的利用能源和资金。强化换热的方法有多种, 本实验装置是采用在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来强化传热的。在近壁区域,流体一面 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因而可以 使传热强化 强化传热时,№。=BRe",其中B、m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同样可用线性回 归方法确定B和m的值。单纯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ρ—空气密度(kg/m3) λ—空气的导热系数(W/m·℃) C p—空气定压比热(J/kg·℃)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准数 Re 之值。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 Pr 准数值。同时 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进而算得 Nu 准数值。 因为空气传热膜系数α1 远大于蒸汽传热膜系数α2,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α1 约等于冷热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 K 。则有 牛顿冷却定律: Q =α1AΔtm A—传热面积(m2)(内管内表面积) Δtm—管内外流体的平均温差(℃) 2 1 2 1 ln t t t t tm   −  = 其中: Δt1= T-t1 , Δt2= T-t2 T—蒸汽侧的温度,可近似用传热管的外壁面平均温度 Tw(℃)表示 Tw= 8.5+21.26×E E—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 (mv) 传热量 Q 可由下式求得: Q= w C p(t2-t1)/3600 =Vρ C p(t2-t1)/3600 w —空气质量流量(kg/h) V—空气体积流量(m3 /h) t1,t2—空气进出口温度(℃) 实验条件下的空气流量 V(m3 /h)需按下式计算: 273 1 273 1 t t V Vt + + =  1 Vt —空气入口温度下的体积流量(m3 /h) t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 其中 1 Vt 可按下式计算 1 1 21.68 t t P V   = ΔP—孔板两端压差(KPa) 1 t —进口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强化传热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 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 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的利用能源和资金。强化换热的方法有多种, 本实验装置是采用在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来强化传热的。在近壁区域,流体一面 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因而可以 使传热强化。 强化传热时,Nu o = B Rem,其中 B、m 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同样可用线性回 归方法确定 B 和 m 的值。单纯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