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链孢霉突变 在链孢霉中,营养突变(生物在特定的营养下才能生长)的筛选方法是比德 尔和泰特姆最初提出来的。方法如图2:野生型分生孢子→紫外线照射→与野生 型交配→子囊果一→子囊孢子单个培养(完全培养基)一→分生孢子一基本培养基 分生孢子→基本培养基+X(不同营养物质)→检出突变型→→进一步确定突变 基因的对数(一对基因控制还是两对基因控制) 确定突变链孢霉突变基因的对数,用检出的突变型与不同交配型的野生型交 配,观察由此产生的子囊孢子的发育情况,表现怎样的分离想象。如果是1:1 的分离比,即4个野生型4个突变型,就说明是一个基因的突变。 P野生型×突变型(泛酸)》 子囊果一→子囊(单个培养) 2 3 4 5 6 7 8(均含泛酸) 基本培养 ↓ 基本培养基 生长 术生长 1:1分离比 (三)人类突变的检出 在人类中,突变的检出依靠家系分析和出生调查。 一般情况下,常染色体隐性突变难以检出。而显性突变比较容易检出,如果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其父母正常,则可表明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但男人X连 锁隐性突变的起源,有时可从家系中分析检出,因男人只有X染色体。 近来提出检出人类突变的另一个方法是筛选各种蛋白质或酶的微笑变异,通 过电泳技术区别。 第二节基因突变的机理 基因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后来发现有许多因素对活细胞的遗传物质有高于 自发突变频率的诱变作用,我们把能诱发生物体变异的理化及生物等因素称为诱 变因素。 引起基因诱变的因素很多,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物理诱变因素、化学诱变因 素和生物诱变因素,(二)链孢霉突变 在链孢霉中,营养突变(生物在特定的营养下才能生长)的筛选方法是比德 尔和泰特姆最初提出来的。方法如图 2:野生型分生孢子→紫外线照射→与野生 型交配→子囊果→子囊孢子单个培养(完全培养基)→分生孢子→基本培养基 ↓ 分生孢子→基本培养基+X(不同营养物质)→检出突变型→→进一步确定突变 基因的对数(一对基因控制还是两对基因控制) ↓ 确定突变链孢霉突变基因的对数,用检出的突变型与不同交配型的野生型交 配,观察由此产生的子囊孢子的发育情况,表现怎样的分离想象。如果是 1:1 的分离比,即 4 个野生型 4 个突变型,就说明是一个基因的突变。 P 野生型 × 突变型(泛酸) ↓ F1 子囊果→子囊(单个培养) ↓ 1 2 3 4 5 6 7 8(均含泛酸) ↓ ↓ ↓ ↓ 基本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 ↓ 生长 不生长 1:1 分离比 (三)人类突变的检出 在人类中,突变的检出依靠家系分析和出生调查。 一般情况下,常染色体隐性突变难以检出。而显性突变比较容易检出,如果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其父母正常,则可表明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但男人 X 连 锁隐性突变的起源,有时可从家系中分析检出,因男人只有 X 染色体。 近来提出检出人类突变的另一个方法是筛选各种蛋白质或酶的微笑变异,通 过电泳技术区别。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机理 基因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后来发现有许多因素对活细胞的遗传物质有高于 自发突变频率的诱变作用。我们把能诱发生物体变异的理化及生物等因素称为诱 变因素。 引起基因诱变的因素很多,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物理诱变因素、化学诱变因 素和生物诱变因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