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为名目召开全国性或国际性的硏讨会,也有一些学会内部的座谈会、交流会、年会等,往往 与文化考察、名胜旅游相结合,甚至与地方经济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 传播。五是文化申遗。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陆续申请了一些世界文化保护遗产;近几 年,也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遴选了几批重点保护品种,包括选定一些文化艺术 的传承人。六是文化传播。开始把文化当作产业来经营,开办文化公司,举办各种文化节会 把繁荣文化当作发展经济的金钥匙,使得文化的发展和研究堕入世俗功利的魔窟,逐渐丧失 风俗文化的本然和本色。这也是当今中国文化得以传播和普及的主要方式 (三)研究机构较多,也较分散,研究人员相对有限。(以上海和复旦大学为例)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大都市,文化研究也是非常活跃的,仅次于北京。上海社 科院、上海博物馆、上海文化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 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都拥有一些中国文化研究机构和人员。但是, 纯粹以中国文化设立研究机构(院、所、中心)的几乎没有。即使在一个单位里,也很难出 现研究中国文化的人员都在同一个机构里。比如,复旦大学作为一所全国重点的综合性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开始主要分布在中文、历史、哲学三大院系。现在相关的机构有:中文系、历 史系、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史研究院、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台港文化研究宄中 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中日书画 研究中心、文艺学美学研究中心、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 遗产研究中心、儒学文化研究中心等。可以说,正是随着人们对国学的日益重视,相关机构 也才逐渐分化增多,研究人员也才越来越专业化。如由中文系分化出:古籍所—一主要研究 中国古籍,联合文科图书馆古籍部的人员,进行搜集整理和校勘注释等,有教师十多名,没 有招收本科生,但招研究生和博士后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已升格为国家级,主要研 究中国文学史的古今演变,机制与古籍所差不多。再如新成立的有:文史研究院,聘请著名 学者葛兆光先生担任院长,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办公地点、研究队伍、图书资料、学术网站, 分批向院内外发布重大研究项目,有选择地招聘各类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经常举办文 史讲堂邀请学术界的知名学者开设讲座,广泛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目前研究重心是从周边 看中国、批判的国际中国学、中国印象与图像、交错的文化史等;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 心,特聘原北大资深教授裘锡圭先生主持,他率领整个团队来到复旦,专门从文字学角度研 究简帛文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是目前硏宄的重点,有望在文化领域取得重大突 破;复且学院,所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有一大模块,是注重中国文史经典与文化的传 承,专门为本科新生开设的:哲学学院,新成立了国学班,从不同专业院系中招收了15名 本科学生,可直接攻读研究生,主要研习中国学术文化: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IAS-Fudan), 特聘著名学者邓正来教授任院长。成立以来,已开办两大常规性的学术论坛:一是“中国与 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论坛”,是专门为拓宽中国学术的理论视野、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化水 平、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而专门设置的全球性学术论坛。论坛每月举办一次,主要邀请国内外 著名学者就当下中国与世界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发表主题 讲演,并与国内学界展开讨论与交流。另一是“双周学术论坛:中国深度研究”,共同为 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加快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化步伐而发挥持续性的影响力。此外, 管理学院出现了以苏东水先生为首的东方管理学派,也致力于中国古代管理文化的研究。从 这些现象上也可说明,中国政府和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学科的建设。 (四)研究机构和人员遍布全国,但层次参差不齐,研究水平也是程度不 北京: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北大、人大、北师大的哲学系、中文系、历史 系以及相关机构(如人大特别成立国学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北京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所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思想文化研究所:相关的全国性研究中心和学会、协会等 上海:参考(三)。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为名目召开全国性或国际性的研讨会,也有一些学会内部的座谈会、交流会、年会等,往往 与文化考察、名胜旅游相结合,甚至与地方经济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 传播。五是文化申遗。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陆续申请了一些世界文化保护遗产;近几 年,也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遴选了几批重点保护品种,包括选定一些文化艺术 的传承人。六是文化传播。开始把文化当作产业来经营,开办文化公司,举办各种文化节会, 把繁荣文化当作发展经济的金钥匙,使得文化的发展和研究堕入世俗功利的魔窟,逐渐丧失 风俗文化的本然和本色。这也是当今中国文化得以传播和普及的主要方式。 (三)研究机构较多,也较分散,研究人员相对有限。(以上海和复旦大学为例)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大都市,文化研究也是非常活跃的,仅次于北京。上海社 科院、上海博物馆、上海文化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 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都拥有一些中国文化研究机构和人员。但是, 纯粹以中国文化设立研究机构(院、所、中心)的几乎没有。即使在一个单位里,也很难出 现研究中国文化的人员都在同一个机构里。比如,复旦大学作为一所全国重点的综合性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开始主要分布在中文、历史、哲学三大院系。现在相关的机构有:中文系、历 史系、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史研究院、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台港文化研究中 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中日书画 研究中心、文艺学美学研究中心、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 遗产研究中心、儒学文化研究中心等。可以说,正是随着人们对国学的日益重视,相关机构 也才逐渐分化增多,研究人员也才越来越专业化。如由中文系分化出:古籍所——主要研究 中国古籍,联合文科图书馆古籍部的人员,进行搜集整理和校勘注释等,有教师十多名,没 有招收本科生,但招研究生和博士后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已升格为国家级,主要研 究中国文学史的古今演变,机制与古籍所差不多。再如新成立的有:文史研究院,聘请著名 学者葛兆光先生担任院长,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办公地点、研究队伍、图书资料、学术网站, 分批向院内外发布重大研究项目,有选择地招聘各类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经常举办文 史讲堂邀请学术界的知名学者开设讲座,广泛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目前研究重心是从周边 看中国、批判的国际中国学、中国印象与图像、交错的文化史等;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 心,特聘原北大资深教授裘锡圭先生主持,他率领整个团队来到复旦,专门从文字学角度研 究简帛文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有望在文化领域取得重大突 破;复旦学院,所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有一大模块,是注重中国文史经典与文化的传 承,专门为本科新生开设的;哲学学院,新成立了国学班,从不同专业院系中招收了 15 名 本科学生,可直接攻读研究生,主要研习中国学术文化;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IAS-Fudan), 特聘著名学者邓正来教授任院长。成立以来,已开办两大常规性的学术论坛:一是“中国与 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论坛”,是专门为拓宽中国学术的理论视野、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化水 平、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而专门设置的全球性学术论坛。论坛每月举办一次,主要邀请国内外 著名学者就当下中国与世界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发表主题 讲演,并与国内学界展开讨论与交流。 另一是“双周学术论坛:中国深度研究”,共同为 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加快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化步伐而发挥持续性的影响力。此外, 管理学院出现了以苏东水先生为首的东方管理学派,也致力于中国古代管理文化的研究。从 这些现象上也可说明,中国政府和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学科的建设。 (四)研究机构和人员遍布全国,但层次参差不齐,研究水平也是程度不一。 北京: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北大、人大、北师大的哲学系、中文系、历史 系以及相关机构(如人大特别成立国学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北京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所;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思想文化研究所;相关的全国性研究中心和学会、协会等。 上海:参考(三)。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