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他之所以认为“东风压倒西风”,是因为帝国主义阵营的形势就是“四分五裂”,“反 动派大恐慌”。与帝国主义阵营相比,社会主义阵营则占优势,特别是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 主义运动相结合,其力量大大超过了帝国主义,所以“主动权操在我们手里”。40 既然美国阵营处于弱势和被动,社会主义阵营采取更为主动和激烈的外交行动当然就是 合理的。1958年夏季毛泽东在一系列他认为是根本性的问题上作出了结论。例如“谁怕谁 多一点”?美帝国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进攻,还是向民族主义进攻”?紧张局势对哪一方更 不利?对战争“还是怕好,还是不怕好?”等等。毛泽东的回答既有逻辑又富于鼓动性。他 断言“西方国家怕我们怕的多一些”,而且力量对比对美国阵营越来越不利,帝国主义国家 只是以反苏反华为借口,进攻民族主义国家,争霸“中间地带”。这种战略态势决定了“紧 张局势对于西方国家不利,对于美国不利”,因为它们既不敢贸然进攻社会主义国家,又无 法安稳地统治民族主义国家。最典型的是毛泽东对炮击金门的效果颇为欣赏,一方面是“金 门、马祖打这样几炮,……世界闹得这样满天风雨,烟雾冲天”,如此壮观何乐而不为?另 方面是紧张局势“可以调动人马,调动落后阶层,调动中间派起来奋斗”,既然如此又何 乐而不为?正是这种思考逻辑促使毛泽东兴冲冲地描述了他的“绞索政策”,即运用制造紧 张局势,甚至“战争边缘”的手段,削弱美国及其集团,或者迫使其作出让步。41 毛泽东在1958年对形势的认识展示了他的危机意识中追求激烈变革与跃进的特征,表 明了他对“突变”的欣赏以及由欣赏而产生的关注与追求,担心因为保守而错失机遇。用他 当时的话说就是:“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怪,不搞就不搞,一搞就很多,要么就没有,要么 就很多。你不信这一条?比如我们打二十二年的仗,二十一年就是不胜利,而在二十二年这 一年,就是一九四九年,就全国胜利了,叫突变。”他说后来新中国的粮食生产和钢、机器 等的生产也是这样,突然一下就增长上去了。42 其实毛泽东从1957年的莫斯科会议到1958年不断用来论证形势大好的那些事件,如苏 联发射人造卫星、中东局势紧张和美英干涉受挫、美国阵营内部的矛盾等等,在许多人、包 括同样信奉列宁主义的苏联领导人看来,也远不足以说明世界形势正出现重大的转折,以至 于必须加快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入共产主义的步伐。但是毛泽东宁愿将目光更多地放 在那些有利于中国甚至世界再次出现革命性发展的信息上并信以为真,他迫不及待地推动中 国建设和外交的“大跃进”,并为由此而产生的动荡、紧张甚至冲突而兴奋不已。究其原因 就在于毛泽东尤其担心会失去发生历史性突变的机会 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危机意识展示得相当全面。他尽管一再强调形势一片大好,即使出现 紧张局势也不大会引发战争,但在内心同时保持着紧张和对冲突的敏感,并因此认为也要对 所谓“最坏的结果”有所准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在“行将灭亡”的时候总要进行“垂死挣 扎”,包括进行军事冒险,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看法。43他很可能考虑过美帝国主义集团是否 会坐视中国向共产主义突飞猛进以及执行革命的对外政策,并认为必须估计美国等采取冒险 行动的可能性。艹所以在推动内政外交“大跃进”的同时,专门提出“要准备作战”,搞“全 民皆兵”,要求“军事有一个大发展”。45同样的逻辑使毛泽东特别警惕美国领导人这一时期 40毛泽东:《对〈宦乡西方世界的破裂)的批语》,1958年11月25日:《对<美0国政治气氛向好的方面发 展)的批语》,1958年11月27日:《为印发宦乡报告重拟的标题和批语》,1958年11月:《为印发〈参考 资料〉的一则电讯稿重拟的标题(提要)和批语》,1958年11月:《为印发南越政治、军事情况动态而拟 写的标题和批语》,1958年12月1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 4毛泽东:《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上的讲话》,1958年9月5日、8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 第378-400页 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上的讲话》,第389页 43毛泽东:《给阮友寿主席的贺电》,1967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4毛泽东:《在〈杜勒斯谈如何抵挡东风)一文上的批语》,1959年2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 第82页 45《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上的讲话》,第390页:《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1958年12月97 表明,他之所以认为“东风压倒西风”,是因为帝国主义阵营的形势就是“四分五裂”,“反 动派大恐慌”。与帝国主义阵营相比,社会主义阵营则占优势,特别是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 主义运动相结合,其力量大大超过了帝国主义,所以“主动权操在我们手里”。40 既然美国阵营处于弱势和被动,社会主义阵营采取更为主动和激烈的外交行动当然就是 合理的。1958 年夏季毛泽东在一系列他认为是根本性的问题上作出了结论。例如“谁怕谁 多一点”?美帝国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进攻,还是向民族主义进攻”?紧张局势对哪一方更 不利?对战争“还是怕好,还是不怕好?”等等。毛泽东的回答既有逻辑又富于鼓动性。他 断言“西方国家怕我们怕的多一些”,而且力量对比对美国阵营越来越不利,帝国主义国家 只是以反苏反华为借口,进攻民族主义国家,争霸“中间地带”。这种战略态势决定了“紧 张局势对于西方国家不利,对于美国不利”,因为它们既不敢贸然进攻社会主义国家,又无 法安稳地统治民族主义国家。最典型的是毛泽东对炮击金门的效果颇为欣赏,一方面是“金 门、马祖打这样几炮,……世界闹得这样满天风雨,烟雾冲天”,如此壮观何乐而不为?另 一方面是紧张局势“可以调动人马,调动落后阶层,调动中间派起来奋斗”,既然如此又何 乐而不为?正是这种思考逻辑促使毛泽东兴冲冲地描述了他的“绞索政策”,即运用制造紧 张局势,甚至“战争边缘”的手段,削弱美国及其集团,或者迫使其作出让步。41 毛泽东在 1958 年对形势的认识展示了他的危机意识中追求激烈变革与跃进的特征,表 明了他对“突变”的欣赏以及由欣赏而产生的关注与追求,担心因为保守而错失机遇。用他 当时的话说就是:“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怪,不搞就不搞,一搞就很多,要么就没有,要么 就很多。你不信这一条?比如我们打二十二年的仗,二十一年就是不胜利,而在二十二年这 一年,就是一九四九年,就全国胜利了,叫突变。”他说后来新中国的粮食生产和钢、机器 等的生产也是这样,突然一下就增长上去了。42 其实毛泽东从 1957 年的莫斯科会议到 1958 年不断用来论证形势大好的那些事件,如苏 联发射人造卫星、中东局势紧张和美英干涉受挫、美国阵营内部的矛盾等等,在许多人、包 括同样信奉列宁主义的苏联领导人看来,也远不足以说明世界形势正出现重大的转折,以至 于必须加快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入共产主义的步伐。但是毛泽东宁愿将目光更多地放 在那些有利于中国甚至世界再次出现革命性发展的信息上并信以为真,他迫不及待地推动中 国建设和外交的“大跃进”,并为由此而产生的动荡、紧张甚至冲突而兴奋不已。究其原因 就在于毛泽东尤其担心会失去发生历史性突变的机会。 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危机意识展示得相当全面。他尽管一再强调形势一片大好,即使出现 紧张局势也不大会引发战争,但在内心同时保持着紧张和对冲突的敏感,并因此认为也要对 所谓“最坏的结果”有所准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在“行将灭亡”的时候总要进行“垂死挣 扎”,包括进行军事冒险,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看法。43他很可能考虑过美帝国主义集团是否 会坐视中国向共产主义突飞猛进以及执行革命的对外政策,并认为必须估计美国等采取冒险 行动的可能性。44所以在推动内政外交“大跃进”的同时,专门提出“要准备作战”,搞“全 民皆兵”,要求“军事有一个大发展”。45同样的逻辑使毛泽东特别警惕美国领导人这一时期 40 毛泽东:《对〈宦乡西方世界的破裂〉的批语》,1958 年 11 月 25 日;《对<美 0 国政治气氛向好的方面发 展〉的批语》,1958 年 11 月 27 日;《为印发宦乡报告重拟的标题和批语》,1958 年 11 月;《为印发〈参考 资料〉的一则电讯稿重拟的标题(提要)和批语》,1958 年 11 月;《为印发南越政治、军事情况动态而拟 写的标题和批语》,1958 年 12 月 1 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7 册。 41 毛泽东:《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上的讲话》,1958 年 9 月 5 日、8 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7 册, 第 378-400 页。 42 《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上的讲话》,第 389 页。 43 毛泽东:《给阮友寿主席的贺电》,1967 年 12 月 9 日《人民日报》。 44 毛泽东:《在〈杜勒斯谈如何抵挡东风〉一文上的批语》,1959 年 2 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8 册, 第 82 页。 45 《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上的讲话》,第 390 页;《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1958 年 12 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