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辽宁省大连市 2010年高三年级双基测试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儒学的价值观念,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曾论及:“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 阳、明教化者也。”这说明儒学与现实人生紧密相关,重视伦理道德教化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统治依靠伦理 教化的支持:伦理教化的原则规范应力求适应政治的需 要。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冬的关注,面对来生来世却不去过问和追求。孔子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一价值观的表露。孟子提出修身立命 说,荀子发展为无神论,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都批评了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说以 及无生说。因此,儒学的价值观以治理好人的现实生活为目标,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 现,放在今生,放在当世,而不以彼岸世界为归宿。 儒学特别重视伦理教化。孟子把有无伦理教化看做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他说: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儒家学说认为伦理教化比刑罚还要有效。儒学在 伦理教化原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结构体系。“仁”是“礼”的中心,是“礼”所赖以 产生的价值目标:“礼”是“仁”的具体体现,是“仁产生出来的各种条目。没有“仁”,“礼”就失去了存在的依 据: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仁”的统率下,儒学提出了忠 义等规范,提出了 温、良、恭、俭、让等要求,作为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准则 儒学还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把道德需要视为人的一种最为迫切的需要。孔子 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儒家认为义重于利,强调要“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孟子 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能动作用,儒家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和谐安定的根本保证,只有达到个人的“诚 意”、“正心”和“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个人和整体、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上,儒家突出 个体为善的主动性,“我欲仁,斯仁至矣”,认为通过艰苦的长期的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皆可 以为禹”。应当通过个人道德主动性的发挥来完善人格,以达到“君子”、“贤人”、“圣人”的理想境界。 (节选自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 1.下对对“儒学的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班固说儒家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指出了儒家学派的作用,也说明了儒学价值观就体现 在帮助君主治理社会上 B.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表现了儒学价值观首先重视的是 此生此世的“人”的问题。 C.孟子、荀子和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他们的儒学的价值观还表现在批评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 说以及无生说等方面。 D.与佛道的以彼岸世界为归宿相反,儒家提倡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放在今生今世,以治理好人 的现实生活为目标。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认为,人吃饱穿暖生活安逸了而不对他们实施教育,那么人就和禽兽判别不 大了辽宁省大连市 2010 年高三年级双基测试卷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关于儒学的价值观念,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曾论及:“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 阳、明教化者也。”这说明儒学与现实人生紧密相关,重视伦理道德教化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统治依靠伦理 教化的支持;伦理教化的原则规范应力求适应政治的需 要。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冬的关注,面对来生来世却不去过问和追求。孔子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一价值观的表露。孟子提出修身立命 说,荀子发展为无神论,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都批评了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说以 及无生说。因此,儒学的价值观以治理好人的现实生活为目标,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 现,放在今生,放在当世,而不以彼岸世界为归宿。 儒学特别重视伦理教化。孟子把有无伦理教化看做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他说: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儒家学说认为伦理教化比刑罚还要有效。儒学在 伦理教化原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结构体系。“仁”是“礼”的中心,是“礼”所赖以 产生的价值目标;“礼”是“仁”的具体体现,是“仁”产生出来的各种条目。没有“仁”,“礼”就失去了存在的依 据;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仁”的统率下,儒学提出了忠、孝、节、义等规范,提出了 温、良、恭、俭、让等要求,作为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准则。 儒学还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把道德需要视为人的一种最为迫切的需要。孔子 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儒家认为义重于利,强调要“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孟子 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能动作用,儒家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和谐安定的根本保证,只有达到个人的“诚 意”、“正心”和“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个人和整体、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上,儒家突出 个体为善的主动性,“我欲仁,斯仁至矣”,认为通过艰苦的长期的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皆可 以为禹”。应当通过个人道德主动性的发挥来完善人格,以达到“君子”、“贤人”、“圣人”的理想境界。 (节选自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 1.下对对“儒学的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班固说儒家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指出了儒家学派的作用,也说明了儒学价值观就体现 在帮助君主治理社会上。 B.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表现了儒学价值观首先重视的是 此生此世的“人”的问题。 C.孟子、荀子和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他们的儒学的价值观还表现在批评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 说以及无生说等方面。 D.与佛道的以彼岸世界为归宿相反,儒家提倡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放在今生今世,以治理好人 的现实生活为目标。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孟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认为,人吃饱穿暖生活安逸了而不对他们实施教育,那么人就和禽兽判别不 大了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