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9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 30 -0.3 20 4=0.06 10 μ=0.18 03060 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360 万向接轴转角() 图4不同摩擦因数时,下辊附加水平力与万向接轴转角关系 30 N,OIx/ 上辊 20 下辊 0 030 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360 万向接轴转角/() 图5咬钢相位0°时,上下附加水平力与万向接轴转角关系 30 N,OIx/ 上辊 20 下银 10 0 0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360 万向接轴转角() 图6咬钢相位45时,上下附加水平力与万向接轴转角关系 30 下辊 上辊 10 0 0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 万向接轴转角/() 360 图7咬钢相位90°时,上下附加水平力与万向接轴转角关系 下,上工作辊所承受的附加水平力大于下工作 2讨论 辊所承受的附加水平力. (1)附加水平力呈周期性变化,其频率为 (3)上下辊附加水平力之间的相位与咬钢相 2 Hz/r. 位有密切关系.当咬钢相位为0(或180)时,上 (2)附加水平力的最大值取决于万向接轴的 下辊附加水平力同向:当咬钢相位为90°(或 扭矩M,、倾角α和铜滑块与扁头之间的摩擦因 270)时,上下辊附加水平力相位差为90°,即上 数4.随着扭矩M、倾角a和摩擦因数μ的增加, 辊附加水平力为最大值时,下辊附加水平力为 附加水平力也增加.由于上万向接轴的倾角大 最小值,反之,下辊附加水平力为最大值, 于下万向接轴的倾角,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 (4)假定上下工作辊的水平阻力相同时,承一 2 9 0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1 9 9 9 年 第 3 期 竺卫乏 召= 0 0 6 产= 0 . 18 之,一O x 只除书友、口 0 3 0 6 0 9 0 1 2 0 15 0 18 0 2 10 2 4 0 2 7 0 3 0 0 3 3 0 36 0 万 向接轴转角 (/ o) 图 4 不同摩擦 因数时 , 下辊附加水平 力与万向接轴转 角关系 欺 乙之一x 只具除书友、 0 30 6 0 9 0 12 0 1 5 0 1 80 2 1 0 24 0 2 70 30 0 33 0 36 0 万 向接轴转角 (/ o) 图 5 咬钢相位 0o 时 , 上下附加水平力与万向接轴转角关系 上 辊 一、 、 \ 下辊 Z ,只含一之只阵买O= 0 3 0 6 0 9 0 12 0 15 0 18 0 2 10 2 4 0 2 7 0 3 0 0 3 3 0 3 6 0 万向接轴转角 /(o) 图 6 咬钢相位 4 50 时 , 上下 附加水平 力与万向接轴转 角关系 Z 下一浦嘿一辊 ,只书一之阵考O口 0 3 0 6 0 9 0 12 0 15 0 1 8 0 2 1 0 2 4 0 2 7 0 3 0 0 3 3 0 万向接轴转角 /( o ) 3 6 0 图 7 咬钢相位 , o0 时 , 上下 附加水平 力与万向接轴转角关系 2 讨 论 ( l) 附 加 水 平 力 呈 周 期 性 变 化 , 其 频率 为 Z H 刁r . (2 )附加 水平力 的最大值取 决 于万 向接轴 的 扭矩 从 、 倾 角 a 和 铜滑块 与扁头之 间 的 摩擦 因 数产 . 随着扭矩城 、 倾角 a 和摩擦 因 数户 的增加 , 附加水平 力也 增加 . 由于 上 万 向接轴 的倾角大 于 下 万 向接 轴 的倾 角 , 在其他 条件相 同 的情况 下 , 上 工 作辊所 承 受 的 附加水平 力大 于 下 工 作 辊所承 受的附加水平 力 . (3) 上下辊 附加水平力之 间的相 位与咬钢 相 位有密 切 关 系 . 当咬 钢 相 位为 o0 (或 1 8 0 )时 , 上 下 辊 附 加水平 力 同 向 ; 当 咬 钢 相 位 为 9 0 (或 2 7 0 0 )时 , 上 下 辊 附加水 平 力相 位差 为 9 0 0 , 即上 辊 附加 水平 力为最大值 时 , 下 辊 附加水平力为 最小值 , 反 之 , 下 辊 附加水平力 为最 大值 . (4 )假 定上 下 工 作辊 的水平 阻 力相 同 时 , 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