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啼”别有意味,仿佛是 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2).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 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 能心心相印。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 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 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 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 (2011玉溪)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牵连。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答案】①依依不舍(或留恋) ②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5.(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2)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 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 斜出而直入本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 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 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 6.(2011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 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2)示例 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 2: 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 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 能心心相印。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 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 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 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 平静。 (2011·玉溪)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答案】①依依不舍(或留恋) ②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5.(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 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⑴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⑵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 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 斜出而直入本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 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 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 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 6.(2011·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