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公民通过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对 国家机构及其公务人员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和控制,以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异化 三)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权利义务问题,法治思维是一种法律权利义务思维。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 法律义务的关系,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 面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是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 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 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法律权利 的范围就是法律义务的界限,同样,法律义务的范围就是法律权利的界限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法律 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 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四)正确理解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在法治实践中,实体和程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法律体系两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实体法是规定社 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保障社会主 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权)、责任得以履行或实现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 讼法等。实体法和程序法既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关系。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法律公正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追求实体 公正,不能以违背或破坏程序为代价,防止那种只求结果、不要过程、省略程序、违反程序等问题。 强调程序公正,绝不意味着放弃对实体公正的追求,不能脱离实体公正搞所谓的程序至上或者程序优 先,避免只求过程不重结果。针对“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大学生应当更加重视程序的重要 作用,增强程序法观念和程序公正意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涵?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有什么区别?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第12页共13页第 12 页 共 13 页 4.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公民通过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对 国家机构及其公务人员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和控制,以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异化。 (三)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权利义务问题,法治思维是一种法律权利义务思维。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 法律义务的关系,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 面: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是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 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 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法律权利 的范围就是法律义务的界限,同样,法律义务的范围就是法律权利的界限。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法律 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 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四)正确理解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在法治实践中,实体和程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法律体系两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实体法是规定社 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保障社会主 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权)、责任得以履行或实现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 讼法等。实体法和程序法既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关系。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法律公正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追求实体 公正,不能以违背或破坏程序为代价,防止那种只求结果、不要过程、省略程序、违反程序等问题。 强调程序公正,绝不意味着放弃对实体公正的追求,不能脱离实体公正搞所谓的程序至上或者程序优 先,避免只求过程不重结果。针对“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大学生应当更加重视程序的重要 作用,增强程序法观念和程序公正意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涵?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有什么区别?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