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逍遥游(节选 重点难点突破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 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其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已追求的是“无 所待”的最高境界。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和绝 对自由,课文选取的是第一部分。首先,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 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接着,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 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最后,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 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 的主题 庄子的文章有极强的艺术特点:他善于借用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 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庄子的文章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 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 抟”,“三千里”,“九万里”,“扶 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 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他还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讲解】 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的联系: 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 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 的大风。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 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漂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写“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南飞”的用意: 写蜩、鸠嘲笑大鹏,自鸣得意,与篇首写大鹏展翅的壮观境界相互映衬,借以 贬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遥而无所追求的人。作者所举的例子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 逍遥与之所依凭的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3.第二段的开头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第二段开头第一个分句“小知不及大知”总结上文,蜩与学鸠不知道大鹏为什 么要飞上九万里高空“而后乃今将图南”,更不懂“适之远近与聚粮多少”相互关 系的道理,这就是“小智不了解大智”。“小年不及大年”这个分句启下,接着列 举“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翻来覆去都是为了说明逍遥游(节选) 重点难点突破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 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其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已追求的是“无 所待”的最高境界。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和绝 对自由,课文选取的是第一部分。首先,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 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接着,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 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最后,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 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 的主题。 庄子的文章有极强的艺术特点:他善于借用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 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庄子的文章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 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 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 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他还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讲解】 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的联系: 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 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 的大风。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 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漂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写“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南飞”的用意: 写蜩、鸠嘲笑大鹏,自鸣得意,与篇首写大鹏展翅的壮观境界相互映衬,借以 贬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遥而无所追求的人。作者所举的例子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 逍遥与之所依凭的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3.第二段的开头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第二段开头第一个分句“小知不及大知”总结上文,蜩与学鸠不知道大鹏为什 么要飞上九万里高空“而后乃今将图南”,更不懂“适之远近与聚粮多少”相互关 系的道理,这就是“小智不了解大智”。“小年不及大年”这个分句启下,接着列 举“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翻来覆去都是为了说明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