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0年代以來對建國後中蘇關係研究的綜述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牛軍 諴如一些重要的評述所指出的那樣,近20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研究取得了長足 的進展,是以往所不能比擬的。在80年代的努力積累的基礎上,90年代以來的研究更是碩 果累累,其中建國後中蘇關係的硏究尤其引人注目 無人能否認建國以後中蘇關係的重要性。中蘇關係的起伏發展乃至決裂等,直接影響著 中國的內外政策,影響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前景和冷戰時代政治格局的基本態勢。同中蘇 關係曾經產生過的重大影響相比,我國學術界對中蘇關係的硏究顯然是需要付岀更多努力 的。例如用80年代對建國後中美關係硏究和中蘇關係硏究做一比較,後者在被關注程度 力量和資金投入、研究成果的數量和水平等等,均明顯不足。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包括:政治環境的影響,中蘇關係在80年代末才實現正常化,緊張的雙邊關係必然會 限制學術的發展。與政治環境相聯繫的是缺乏必要的國際學術交流,而國際學術交流對推動 中蘇關係硏究是不可或缺的,當然這裏也有財政支援的問題。例如中美關係硏究可以從國際 上獲得較多的資金,中蘇關係硏究只能依靠政府的投入。一個更爲基本的問題是缺乏有關的 歷史檔案,中蘇雙方在公佈有關檔案方面,當時都是相當有限的 90年代以來,上述三種情況都有程度不同的改進,從而爲中蘇關係研究的全面發展創 造了有利的條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和俄羅斯均公佈了數量可观的歷史檔案。尤其令 人振奮的是前蘇聯檔案陸續解密,其中包括了大批極有價值的歷史文獻。一些中國學者爲收 集和整理這些前蘇聯檔案,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美國威爾遜中心的國際冷戰史项目也在这方 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建國後中蘇關係研究的全面深入發展,其深度和 規模體現在這些年來湧現的一大批質量越來越高的硏究成果中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蘇關係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在幾個重要的出版物中。首先是一批 國家一級學術刊物發表了不少與中蘇關係有關的學術論文。這些刊物包括《中國社會科學》 《歷史硏究》、《中共黨史硏究》、《當代中國史硏究》、《黨的文獻》,等等。其次是一批關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的著作。90年代出版的各種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的著作都將 中蘇關係作爲重要的內容,而且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中蘇關係硏究的進展。即 使在是一些研究中美關係的著作,也將中蘇關係作爲重要的內容,如《中美關係史 (199-1972)》。第三是一批質量越來越高的論文集。這些論文集中收集的硏究成果比較集 中和突出地反映了90年代中期以來,一批中青年學者在歷次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中發表的 有關中蘇關係的論文,如《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冷戰與中國》《中國與印度 支那戰爭》,等等。以下的介紹主要根據上述出版物的內容展開。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 通史類著作中有關中蘇關係史的內容多數是描述性的,故這部分研究成果不是本文介紹的重 點。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重点介绍新观点,不拟面面俱到地予以评述 ,關於新中國成立後中蘇結成同盟的研究。 对建国后不久中苏签定友好互助条约和建立战略同盟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中苏关系史研 究的一个重点。这项研究的突出特点是涉及到大量相当重要和具体的问题,包括:1945年 的中苏条约与1950年的中苏条约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共“一边倒“政策的形成及其评价问 题、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苏联高层之间的交往情况,等等。已经发表的成果从不同的角度, 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章百家:《近20年來中外關係史硏究逮評》’《黨史硏究資料》·2002年第6期·第27頁 2李丹慧編:《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以下简称《北京与莫斯科》),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 年出版∶章百家丶牛軍編:冷戰與中國》·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岀版;李丹慧編∶中國與印度支那戰 爭》·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2000年出版 3薛天衔:《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共党史资料》第78辑:章百家90 年代以來對建國後中蘇關係研究的綜述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牛軍 誠如一些重要的評述所指出的那樣,近 20 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研究取得了長足 的進展,是以往所不能比擬的。1在 80 年代的努力積累的基礎上,90 年代以來的研究更是碩 果累累,其中建國後中蘇關係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 無人能否認建國以後中蘇關係的重要性。中蘇關係的起伏發展乃至決裂等,直接影響著 中國的內外政策,影響著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前景和冷戰時代政治格局的基本態勢。同中蘇 關係曾經産生過的重大影響相比,我國學術界對中蘇關係的研究顯然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的。例如用 80 年代對建國後中美關係研究和中蘇關係研究做一比較,後者在被關注程度、 力量和資金投入、研究成果的數量和水平等等,均明顯不足。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包括:政治環境的影響,中蘇關係在 80 年代末才實現正常化,緊張的雙邊關係必然會 限制學術的發展。與政治環境相聯繫的是缺乏必要的國際學術交流,而國際學術交流對推動 中蘇關係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當然這裏也有財政支援的問題。例如中美關係研究可以從國際 上獲得較多的資金,中蘇關係研究只能依靠政府的投入。一個更爲基本的問題是缺乏有關的 歷史檔案,中蘇雙方在公佈有關檔案方面,當時都是相當有限的。 90 年代以來,上述三種情況都有程度不同的改進,從而爲中蘇關係研究的全面發展創 造了有利的條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和俄羅斯均公佈了數量可观的歷史檔案。尤其令 人振奮的是前蘇聯檔案陸續解密,其中包括了大批極有價值的歷史文獻。一些中國學者爲收 集和整理這些前蘇聯檔案,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美國威爾遜中心的國際冷戰史项目也在这方 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建國後中蘇關係研究的全面深入發展,其深度和 規模體現在這些年來湧現的一大批質量越來越高的研究成果中。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蘇關係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在幾個重要的出版物中。首先是一批 國家一級學術刊物發表了不少與中蘇關係有關的學術論文。這些刊物包括《中國社會科學》、 《歷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黨的文獻》,等等。其次是一批關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的著作。90 年代出版的各種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的著作都將 中蘇關係作爲重要的內容,而且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中蘇關係研究的進展。即 使在是一些研究中美關係的著作,也將中蘇關係作爲重要的內容,如《中美關係史 (1949-1972)》。第三是一批質量越來越高的論文集。這些論文集中收集的研究成果比較集 中和突出地反映了 90 年代中期以來,一批中青年學者在歷次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中發表的 有關中蘇關係的論文,如《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冷戰與中國》、《中國與印度 支那戰爭》,等等。2以下的介紹主要根據上述出版物的內容展開。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 通史類著作中有關中蘇關係史的內容多數是描述性的,故這部分研究成果不是本文介紹的重 點。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重点介绍新观点,不拟面面俱到地予以评述。 一,關於新中國成立後中蘇結成同盟的研究。 对建国后不久中苏签定友好互助条约和建立战略同盟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中苏关系史研 究的一个重点。这项研究的突出特点是涉及到大量相当重要和具体的问题,包括:1945 年 的中苏条约与 1950 年的中苏条约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共“一边倒“政策的形成及其评价问 题、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苏联高层之间的交往情况,等等。已经发表的成果从不同的角度, 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3 1 章百家:《近 20 年來中外關係史研究述評》,《黨史研究資料》,2002 年第 6 期,第 27 頁。 2 李丹慧編:《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以下简称《北京与莫斯科》),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 年出版;章百家、牛軍編:《冷戰與中國》,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2 年出版;李丹慧編:《中國與印度支那戰 爭》,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3 薛天衔:《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共党史资料》第 78 辑;章百家: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