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综观90年代以来的有关成果,可以说对中苏结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都有了比 较深入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其中沈志华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愿望与结果” 是迄今为止比较详细地描述、梳理和分析中苏签定条约的谈判过程的重要成果。该文大量利 用了近些年来公开的前苏联档案,并与已经公布的中国档案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弥补了由于 中方档案开放不够充分给研究带来的不足。在详细分析谈判过程的基础上,该文得出结论认 为:中苏同盟条约签定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局,中苏同盟关系的建立“在政治和军事上对 于中苏双方无疑都是有利的,但是从经济和外交的角度观察,中苏两国各自的理解就有所不 同了”。‘根据这样的结论,可以大致推断该文倾向于认为,中苏同盟从本质上说是战略同盟 双方将战略考虑置于其他诸如经济、外交的考虑之上。 另一篇值得重视的成果是杨奎松新近发表的《中苏之间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的最初碰撞 以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定为背景》。该文的特点是除了比其他一些成果更详尽地描 述分析了中苏条约的谈判过程外,集中探讨了为什么当时双方都接受并赞成的条约,后来却 再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批评。该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由于民族情感的高涨和民族自尊 心的影响,中国领导人在中苏条约谈判过程中“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心态转变”,而中苏条约 谈判实际上包含中苏国家利益和民族情感的碰撞,这是导致中国领导人后来对中苏条约评价 很低的关键原因 对于中苏签定同盟条约的动机和中苏结盟的影响等,不少论著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的观 点。关于中苏结盟的动机问题,新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揭示苏联方面在签新条约的态度变化上。 如张盛发认为,是苏联在欧洲冷战中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包括在柏林危机中失败、北约成立、 南斯拉夫背离苏联阵营等,导致斯大林将新中国视为“宝贵盟友”。他还指出,毛泽东执意 签定新条约的强硬态度是促使苏联方面下决心签约的重要因素。 中苏结盟的影响是学者给予较多关注并提出比较多的新观点的一个方面。多数学者认 为,中苏结盟一方面使中苏关系达到友好的高潮,为后来十几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 签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为后来同盟的破裂埋下了种子。也有学者从苏联对外政策的角度 分析指出,中苏结盟对苏联的东亚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斯大林对朝鲜半 岛的政策,是斯大林决定支持北朝鲜武力统一的重要原因。°还有学者认为,中苏结盟对苏 联对外政策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考虑与中国的同盟关系是苏联拒签旧金山和 约的重要原因,而这个决定导致了后来苏联东亚政策的许多特点。°关于中国决定与苏联结 盟的动机,杨奎松与陈兼突出强调了中共领导人对国内形势的严重估计,认为这是他们决定 与苏联结盟的重要推动力。沈志华明显地强调,中共领导人更重视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 外交形象,是要用中苏同盟为榜样来“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1 关于中苏关系与中国抗美援朝决策的研究。 中苏关系对中国抗美援朝的影响是9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新的但十分引人 注目的研究课题。由于中国和前苏联的有关档案的公布,过去被长期忽视的中苏领导人在抗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载《国史研究参考资料》,1993(2):牛军:《论中苏同盟的起源》,载《北京与莫 斯科》: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的有关章节,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沈志华:《中 条约与苏联在远东的目标》,沈志华:《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沈志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愿望与结果》,《北京与莫斯科》,第174页 5杨奎松:《中苏之间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的最初碰撞一一以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定为背景》,《冷战与 中国》,第109页。 6张盛发:《中苏共同抵制对日媾和与苏联拒签旧金山和约》,《冷战与中国》,第220页:张盛发:《斯大林 与冷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2-393页 7《论中苏同盟的起源》 8沈志华:《中苏条约与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第230-235页。 《中苏共同抵制对日媾和与苏联拒签旧金山和约》,第245 10杨奎松、陈兼:《毛泽东与中苏同盟的兴衰》,《北京与莫斯科 1沈志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愿望与结果》,第156综观 90 年代以来的有关成果,可以说对中苏结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都有了比 较深入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其中沈志华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愿望与结果” 是迄今为止比较详细地描述、梳理和分析中苏签定条约的谈判过程的重要成果。该文大量利 用了近些年来公开的前苏联档案,并与已经公布的中国档案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弥补了由于 中方档案开放不够充分给研究带来的不足。在详细分析谈判过程的基础上,该文得出结论认 为:中苏同盟条约签定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局,中苏同盟关系的建立“在政治和军事上对 于中苏双方无疑都是有利的,但是从经济和外交的角度观察,中苏两国各自的理解就有所不 同了”。4根据这样的结论,可以大致推断该文倾向于认为,中苏同盟从本质上说是战略同盟, 双方将战略考虑置于其他诸如经济、外交的考虑之上。 另一篇值得重视的成果是杨奎松新近发表的《中苏之间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的最初碰撞 ——以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定为背景》。该文的特点是除了比其他一些成果更详尽地描 述分析了中苏条约的谈判过程外,集中探讨了为什么当时双方都接受并赞成的条约,后来却 一再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批评。该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由于民族情感的高涨和民族自尊 心的影响,中国领导人在中苏条约谈判过程中“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心态转变”,而中苏条约 谈判实际上包含中苏国家利益和民族情感的碰撞,这是导致中国领导人后来对中苏条约评价 很低的关键原因。5 对于中苏签定同盟条约的动机和中苏结盟的影响等,不少论著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的观 点。关于中苏结盟的动机问题,新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揭示苏联方面在签新条约的态度变化上。 如张盛发认为,是苏联在欧洲冷战中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包括在柏林危机中失败、北约成立、 南斯拉夫背离苏联阵营等,导致斯大林将新中国视为“宝贵盟友”。他还指出,毛泽东执意 签定新条约的强硬态度是促使苏联方面下决心签约的重要因素。6 中苏结盟的影响是学者给予较多关注并提出比较多的新观点的一个方面。多数学者认 为,中苏结盟一方面使中苏关系达到友好的高潮,为后来十几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 签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为后来同盟的破裂埋下了种子。7也有学者从苏联对外政策的角度 分析指出,中苏结盟对苏联的东亚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斯大林对朝鲜半 岛的政策,是斯大林决定支持北朝鲜武力统一的重要原因。8还有学者认为,中苏结盟对苏 联对外政策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考虑与中国的同盟关系是苏联拒签旧金山和 约的重要原因,而这个决定导致了后来苏联东亚政策的许多特点。9关于中国决定与苏联结 盟的动机,杨奎松与陈兼突出强调了中共领导人对国内形势的严重估计,认为这是他们决定 与苏联结盟的重要推动力。10沈志华明显地强调,中共领导人更重视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 外交形象,是要用中苏同盟为榜样来“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11 二,关于中苏关系与中国抗美援朝决策的研究。 中苏关系对中国抗美援朝的影响是 90 年代以来中苏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新的但十分引人 注目的研究课题。由于中国和前苏联的有关档案的公布,过去被长期忽视的中苏领导人在抗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载《国史研究参考资料》,1993(2);牛军:《论中苏同盟的起源》,载《北京与莫 斯科》;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的有关章节,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沈志华:《中 苏条约与苏联在远东的目标》,沈志华:《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4 沈志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愿望与结果》,《北京与莫斯科》,第 174 页。 5 杨奎松:《中苏之间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的最初碰撞——以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定为背景》,《冷战与 中国》,第 109 页。 6 张盛发:《中苏共同抵制对日媾和与苏联拒签旧金山和约》,《冷战与中国》,第 220 页;张盛发:《斯大林 与冷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92-393 页。 7 《论中苏同盟的起源》。 8 沈志华:《中苏条约与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第 230-235 页。 9 《中苏共同抵制对日媾和与苏联拒签旧金山和约》,第 245 页。 10 杨奎松、陈兼:《毛泽东与中苏同盟的兴衰》,《北京与莫斯科》,第 335 页。 11沈志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愿望与结果》,第 156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