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 的。佩里这两部书展现的比较史视野与社会学理论深度对本尼迪克特 有巨大的冲击。佩里这种理论的、比较的和全球性的视野当然也主导 了他所主编的《新左评论》的风格。他所聚集的一批英国的杰出左翼 知识分子,如汤姆·奈伦(Tom Nairn)、安东尼·巴纳特(Anthony Barnett)、茱迪丝·黑林(Judith Herrin)等,所写的一篇篇探讨不同国 家地区的论文在评论上并列,创造出一种鲜明的、广阔的国际性视野。 与这批博学之士长久相处之余,连严格来说并不那么左的本尼迪克特也 受到鼓舞,希望经由一个“大体上为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使我的印尼能 够加入世界”。1] 融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于一炉,安德森最终果 然经由《想象的共同体》,把“他的印尼”送进了“世界”。 《想象的共同体》的论证 到底民族(nation)和民族主义(nationalism)是什么?它们的本质 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 们能够在今天掌握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在安德森眼中,“民 族与民族主义”的问题构成了支配20世纪的两个重要思潮一一马克思 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的共同缺陷。想要有效解答这难以捉摸的 “民族之谜”,必须扬弃旧教条,以哥白尼精神寻找新的理论典范。 安德森写作《想象的共同体》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个解释上述这些关 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理论典范。 安德森的研究起点是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 的文化的人造物”。他在一开头就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本书的论点: 这些人造物之所以在18世纪末被创造出来,其实是从种种 各自独立的历史力量复杂的“交汇”过程中自发地萃取提炼出来 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