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这些民谣是当年韶山农民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少年的毛泽东,把佃农们的困苦生活看在眼 里。在母亲善行熏陶下的毛泽东,对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佃农们报以深深地同情,也萌发了带乡 邻们摆脱不幸的想法,这为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提供了契机。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为寻求人生理想,探索世界真理,不顾父亲的反对,经表哥介绍考入湖 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7岁的小伙子,坐在一群孩子中间显得格格不入。但为了追求新 知识,毛主席发奋苦读,在一年时间内便学完了现代小学所具备的一切知识。在此期间,毛泽东接 触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1911年春季,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期间,读 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受其影响,撰文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10月,响应辛亥革 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1914年秋季,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 八班,并与蔡和森等爱国青年结为挚友。在校期间,受杨昌济等进步教师的影响,成为《新青年》 杂志的热心读者,崇拜陈独秀、胡适。这为毛泽东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埋下了契机。 1918年8月,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 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毛泽东如何看待李大钊?在李银桥著《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1949年 3月“进京赶考”的路上,离北平越来越近时,毛泽东感叹道:“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 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 才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可惜呀,他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 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李大钊在1918年就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 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先进青年不仅在五四时期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而且很快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就是其中一位。毛泽东少年时代,曾经崇拜康有为、 梁启超,一度还是无政府主义的信徒,他坦承自己苦苦寻觅着救国之路时,思想一度比较混乱,“用我 们的话说,我正在寻找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常常和来看我的、 名叫朱谦之的学生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当时,我赞同无政府主义的很多主张。”毛 泽东后来回忆说,他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 籍,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 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北漂”的经历,对毛泽东甚至中国革命道路,都是富有重彩的一 笔。在北京,毛泽东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还结合他早年的社会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更为 深刻、透彻、灵活。毛泽东思想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根源思想启迪便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