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军入侵中国的“大打”,对其中任何一种情况都要有所准备。 在毛泽东的指示和推动下,备战随即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林彪根据毛泽东 的指示精神,在军委系统提出要“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 切”。军委办事组随后召开座谈会,制订了庞大的国防建设计划。解放军开始大 量增编新部队,各地方也加强民兵武装,国民经济实际上开始转入临战状态,许 多企业转向生产军品,大批工厂迁往内地。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命令》。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东北、华北和西北的解放军部队 进入紧急战备状态。至此中国战备达到一个高潮。从9月20日前后开始,中 国决策层占支配地位的看法是要防止苏联利用谈判做掩护,发动突然袭击。至此 可以说中国高层决策者基本形成了共识,即苏联是中国的主要威胁,而且目前存 在着苏联军事入侵的可能性 中国决策层对战争的判断与毛泽东1968年秋冬以来对国际形势的看法 有直接的关系。自6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即认为世界形势进入一个“大动荡” 的时期,存在着发生世界战争的爆发世界革命的两种可能性。1968年8月苏 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引起毛泽东的特别关注,是否会爆发世界战争和什么时候会 爆发世界战争,成了毛泽东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他认为美国和苏联都有能力 发动世界大战,而且它们也都在准备扩大战争,因此“似乎要打仗了”,“既不打 仗,又不革命,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很久了。” 正是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一旦中苏边界发生军事冲突,毛泽东便自然将其 与侵华战争和可能爆发世界大战联系起来。从这时开始,中国领导层终于确定, 苏联是中国安全的首要威胁,中国安全战略的转变势在必行。 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修复使有效的决策咨询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从3月初至 10月中旬;陈、叶、聂、徐四位老帅共举行了25次国际形势讨论会,先后向中 央呈递了四份报告,对中、苏、美大力量之间的斗争态势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四位老帅于9月中旬向中央建议,选择有利时机,接受美国关于恢复中美大使级 会谈的要求。他们估计,“这种战术上的行动,可能收到战略上的效果”。陈毅还 口头向周思来建议,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后,可主动提出举行中美部长级或更高 级的会议,协商解决中美之间的根本性问题和有关问题,而不提任何附加 条件。只要中美举行高级会谈,本身就是一个战略行动。陈毅说这一作法“不合军入侵中国的“大打”,对其中任何一种情况都要有所准备。 在毛泽东的指示和推动下,备战随即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林彪根据毛泽东 的指示精神,在军委系统提出要“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 切”。军委办事组随后召开座谈会,制订了庞大的国防建设计划。解放军开始大 量增编新部队,各地方也加强民兵武装,国民经济实际上开始转入临战状态,许 多企业转向生产军品,大批工厂迁往内地。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命令》。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东北、华北和西北的解放军部队 进入紧急战备状态。至此中国战备达到一个高潮。 从9月20日前后开始,中 国决策层占支配地位的看法是要防止苏联利用谈判做掩护,发动突然袭击。至此 可以说中国高层决策者基本形成了共识,即苏联是中国的主要威胁,而且目前存 在着苏联军事入侵的可能性。 中国决策层对战争的判断与毛泽东1968年秋冬以来对国际形势的看法 有直接的关系。自6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即认为世界形势进入一个“大动荡” 的时期,存在着发生世界战争的爆发世界革命的两种可能性。1968年8月苏 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引起毛泽东的特别关注,是否会爆发世界战争和什么时候会 爆发世界战争,成了毛泽东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他认为美国和苏联都有能力 发动世界大战,而且它们也都在准备扩大战争,因此“似乎要打仗了”,“既不打 仗,又不革命,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很久了。” 正是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一旦中苏边界发生军事冲突,毛泽东便自然将其 与侵华战争和可能爆发世界大战联系起来。从这时开始,中国领导层终于确定, 苏联是中国安全的首要威胁,中国安全战略的转变势在必行。 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修复使有效的决策咨询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从 3 月初至 10 月中旬;陈、叶、聂、徐四位老帅共举行了 25 次国际形势讨论会,先后向中 央呈递了四份报告,对中、苏、美大力量之间的斗争态势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四位老帅于 9 月中旬向中央建议,选择有利时机,接受美国关于恢复中美大使级 会谈的要求。他们估计,“这种战术上的行动,可能收到战略上的效果”。陈毅还 口头向周思来建议,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后,可主动提出举行中美部长级或更高 级的会议,协商解决中美之间的根本性问题和有关问题,而不提任 何附加 条件。只要中美举行高级会谈,本身就是一个战略行动。陈毅说这一作法“不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