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此外,黄士的湿陷性还与孔隙比、含水量以及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天然孔隙比愈大, 或天然含水量愈小则湿陷性愈强。在天然孔隙比和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压力的增大, 黄土的湿陷量增加,但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量反而减少。 三、黄土湿陷性的判定和地基的评价 (一)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黄士湿陷性在国内外都采用湿陷系数公值来判定,湿陷系数公为单位厚度的土层,由 于浸水在规定压力下产生的湿陷量,它表示了土样所代表黄土层的湿陷程度。 试验方法:公可通过室内浸水压缩试验 测定。把保持天然含水量和结构的黄土土样 h 装入侧限压缩仪内,逐级加压,达到规定试 验压力,土样压缩稳定后,进行浸水,使含 水量接近饱和,土样又迅速下沉,再次达到 稳定,得到浸水后土样高度,(图1),由 式(7-1)求得土的湿陷系数 6,--2 h (7-1) 式中:h一一土样的原始高度(m): 一土样在无侧向膨胀条件下,在 图?-1在压力P下浸水压缩曲线 规定试验压力p的作用下,压 缩稳定后的高度(m): hp 一对在压力P作用下的土样进 行浸水,到达湿陷稳定后的土样高度(m) 湿陷性判定: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25.90)按照国内各地经验采用 d-=0.015作为湿陷性黄土的界限值,≥0.015定为湿陷性黄士,否则为非湿陷性黄士。湿 陷性土层的厚度也是用此界限值确定的。一般认为公<0.03为弱湿陷性黄土,0.03<≤0.07 为中等湿陷性黄土,>0.07为强湿陷性黄土。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类型的划分 定义: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性黄土:若 隆费上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湿陷·而满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森为非自重湿跑 别分:《湿陷性黄土地风津筑规范》用计算自币湿陷量来划分这两种湿陷类型的地 基,上scm)按下式计算 4=B∑6n4 (7-2】 式中:风一一根据我国建筑经验,因各地区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对陇西地区可取1.5,陇 东、陕北地区可取12,关中地区取0.7,其他地区(如山西、河北、河南等) 取0.5: 一第1层地基土样在压力值等于上覆土的饱和(S>85%)自重应力时,试验测 此外,黄土的湿陷性还与孔隙比、含水量以及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天然孔隙比愈大, 或天然含水量愈小则湿陷性愈强。在天然孔隙比和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压力的增大, 黄土的湿陷量增加,但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量反而减少。 三、黄土湿陷性的判定和地基的评价 (一)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黄土湿陷性在国内外都采用湿陷系数 s 值来判定,湿陷系数 s 为单位厚度的土层,由 于浸水在规定压力下产生的湿陷量,它表示了土样所代表黄土层的湿陷程度。 试验方法:s 可通过室内浸水压缩试验 测定。把保持天然含水量和结构的黄土土样 装入侧限压缩仪内,逐级加压,达到规定试 验压力,土样压缩稳定后,进行浸水,使含 水量接近饱和,土样又迅速下沉,再次达到 稳定,得到浸水后土样高度 ' p h (图 7-1),由 式(7-1)求得土的湿陷系数 s 0 ' h hp hp s −  = (7-1) 式中:h0——土样的原始高度(m); hp——土样在无侧向膨胀条件下,在 规定试验压力 p 的作用下,压 缩稳定后的高度(m); ' p h ——对在压力 p 作用下的土样进 行浸水,到达湿陷稳定后的土样高度(m)。 湿陷性判定: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按照国内各地经验采用 s=0.015 作为湿陷性黄土的界限值,s≥0.015 定为湿陷性黄土,否则为非湿陷性黄土。湿 陷性土层的厚度也是用此界限值确定的。一般认为 s<0.03 为弱湿陷性黄土,0.03<s≤0.07 为中等湿陷性黄土,s>0.07 为强湿陷性黄土。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类型的划分 定义: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性黄土;若 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 性黄土。 划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用计算自重湿陷量 zs 来划分这两种湿陷类型的地 基,zs(cm)按下式计算 =  = n i zs zsihi 1  0  (7-2) 式中:0——根据我国建筑经验,因各地区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对陇西地区可取 1.5,陇 东、陕北地区可取 1.2,关中地区取 0.7,其他地区(如山西、河北、河南等) 取 0.5; zsi——第 i 层地基土样在压力值等于上覆土的饱和(S>85%)自重应力时,试验测 图 7-1 在压力 P 下浸水压缩曲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