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入是双亲女性的81%,单亲男性仅为双亲男性的63%。但单亲女性与男性相比,收入差距较小些即为 79%(双亲为62%),其中离异女性与男性的差距更小些(见表3)。 表2 不同家庭结构研究对象的教育程度和目前在职状况 (%) 初婚 离婚 丧偶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教育 初中及以下 348 33.2 425 285 615 427 程度 高中 516 588 51.9 636 308 463 大专及以上 136 80 55 19 77 110 目前 在职在岗 632 440 39.2 291 615 37.8 在职 下岗特业离退休后再就业 188 236 298 37.7 269 268 状况 下岗待业病离退休在家 180 324 309 332 115 354 N(人) 250 250 181 151 26 82 上述样本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和 表3不同家庭结构研究对象的年均收入和社会保障支助 解释本研究的最终结果,如为什么不同家庭 性别 初婚 离婚 丧偶 结构、不同性别被访者的福利状况存在差异 男 18677元 11863元 11685元 或无显著差异等。 年均工薪收入 女 11614元 9584元 8983元 本研究将首先以940个全体样本(包括 女男 62% 81% 77% 双亲和单亲)资料对不同家庭结构被访者福 年社会保障资助 男 226元 1046元 771元 205元 1291元 1561元 利水平的不同侧面进行描述,其次分别以不 同侧面和总福利水平为因变量,建立多维模 型和综合模型,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估计单亲与双亲主体福利水平的实际差异,然后以单亲样本资料建立 回归模型,分别估计单亲身份获得途径不同对象的福利水平以及其他人口、经济,社会心理和人文环境 影响因素,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理论解释。 四、研究结果 (一)不同家庭结构研究对象福利水平的基本描述 如上所述因素分析法所测定的多维组合量表包括5个分量表即福利水平的多维侧面:职业和收入 满意度、亚健康症状、心理挫折感、亲职压力和人际适应。由于各自变量对不同侧面福利水平的影响性 质和强度可能不同,为了测量被访者福利的总水平,我们还将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5 个因子得分估计值的合成分数即福利总值。为了更清晰地显示不同家庭结构研究对象的福利水平差 异,我们再将上述因子得分和福利总值转化成最低为0最高为100的分值,分值越高表明主观福利水平 越高。 我们首先描述不同家庭结构被访者不同侧面的福利水平及其总水平的差异性。表4显示,以940 个全体样本资料作分析,单亲父母各侧面的福利状况以及总水平都显著低于双亲父母:以440个单亲 样本作分析,丧偶者仅在亚健康症状方面低于离婚者:而以332个离婚样本作分析,被动离异者在亚健 康、亲职压力指标及总福利水平上均差于主动离异者。 如果不作横向比较而仅作纵向比较,即不和双亲家庭相比而仅以单亲的目前状况与离异或丧偶前 相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丧偶者所自述的婚姻挫折前后的变化中,无论是物质生活水平、身体健康 还是心情,都显示出现下降、变坏不良趋向的高于离异者:而离异者中主动离异者的自我感受又明显好 于被动离异者(见表5)。 由于所遭遇的婚烟挫折的性质和强度不同,单亲被访者在叙述纵向对比感受时,所作出的变好或变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nki.net入是双亲女性的 81 %,单亲男性仅为双亲男性的 63 %。但单亲女性与男性相比, 收入差距较小些, 即为 79 %(双亲为 62 %), 其中离异女性与男性的差距更小些(见表 3)。 表 2 不同家庭结构研究对象的教育程度和目前在职状况 (%) 初婚 离婚 丧偶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教育 程度 初中及以下 34.8 33.2 42.5 28.5 61.5 42.7 高中 51.6 58.8 51.9 63.6 30.8 46.3 大专及以上 13.6 8.0 5.5 7.9 7.7 11.0 目前 在职 状况 在职在岗 63.2 44.0 39.2 29.1 61.5 37.8 下岗 待业 离 退休后再就业 18.8 23.6 29.8 37.7 26.9 26.8 下岗 待业 病 离 退休在家 18.0 32.4 30.9 33.2 11.5 35.4 N(人) 250 250 181 151 26 82 表 3 不同家庭结构研究对象的年均收入和社会保障 支助 性别 初婚 离婚 丧偶 年均工薪收入 男 18677 元 11863 元 11685 元 女 11614 元 9584 元 8983 元 女 男 62% 81% 77% 年社会保障 资助 男 226 元 1046 元 771 元 女 205 元 1291 元 1561 元 上述样本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和 解释本研究的最终结果, 如为什么不同家庭 结构、不同性别被访者的福利状况存在差异 或无显著差异等 。 本研究将首先以 940 个全体样本(包括 双亲和单亲)资料对不同家庭结构被访者福 利水平的不同侧面进行描述 , 其次分别以不 同侧面和总福利水平为因变量 ,建立多维模 型和综合模型, 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估计单亲与双亲主体福利水平的实际差异,然后以单亲样本资料建立 回归模型, 分别估计单亲身份获得途径不同对象的福利水平以及其他人口 、经济 、社会心理和人文环境 影响因素 ,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理论解释 。 四 、研究结果 (一)不同家庭结构研究对象福利水平的基本描述 如上所述, 因素分析法所测定的多维组合量表包括 5 个分量表即福利水平的多维侧面 :职业和收入 满意度 、亚健康症状 、心理挫折感、亲职压力和人际适应。由于各自变量对不同侧面福利水平的影响性 质和强度可能不同,为了测量被访者福利的总水平 ,我们还将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 ,计算 5 个因子得分估计值的合成分数即福利总值。为了更清晰地显示不同家庭结构研究对象的福利水平差 异,我们再将上述因子得分和福利总值转化成最低为 0 最高为 100 的分值,分值越高表明主观福利水平 越高 。 我们首先描述不同家庭结构被访者不同侧面的福利水平及其总水平的差异性。表 4 显示 , 以 940 个全体样本资料作分析, 单亲父 母各侧面的福利状况以及总水平都显著低于双亲父 母;以 440 个单亲 样本作分析 ,丧偶者仅在亚健康症状方面低于离婚者 ;而以 332 个离婚样本作分析, 被动离异者在亚健 康、亲职压力指标及总福利水平上均差于主动离异者。 如果不作横向比较而仅作纵向比较 ,即不和双亲家庭相比而仅以单亲的目前状况与离异或丧偶前 相比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 ,丧偶者所自述的婚姻挫折前后的变化中,无论是物质生活水平 、身体健康 还是心情, 都显示出现下降、变坏不良趋向的高于离异者;而离异者中主动离异者的自我感受又明显好 于被动离异者(见表 5)。 由于所遭遇的婚姻挫折的性质和强度不同,单亲被访者在叙述纵向对比感受时 ,所作出的变好或变 8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