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iv)检出限低,一般光源可达10~01g·g-(或吗·cm-3),绝对值可达l~001唱g 新光源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检出限可达ng·cm-3级 (v)准确度较高一般光源相对误差约为5%~10%,ICP相对误差可达1%以下。 (v)试样消耗少。 (v)ICP光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这样可测定元素各种不同 含量〔高,中微含量).一个试样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又可测定各种不同含量。目前 ICP-AES 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缺点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氧、硫、氮、卤素等谱线在远紫外 日前一般的光谱仪尚无法检测: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如P、Se、Te等,由于其激发电位 高,灵敏度较低。 52基本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原子的外层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就得 到了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 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外层电子由基态跃 迁到较高的能量状态即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其寿命小于10-s,外层电子就 从高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能量的发射就得到了一条光谱线。谱线波长与能量的 关系如第1章所述,为 hc E2-E1 式中E2E各自为高能级与低能级的能量,为波长,h为 Planck常数,c为光速 原子中某一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以ev(电子伏特) 表示,原子光谱中每一条谱线的产生各有其相应的激发电位。这些激发电位在元素谱线表中 可以查到,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 此最容易被激发,就是该元素最强的谱线,如图51中的钠线NaI589.59nm与NaI 58899nm是两条共振线 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就发生电离电离所必须的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称为一次电离,一次电离的原子再失去一个电子称为二次电离依此类推 离子也可能被激发,其外层电子跃迁也发射光谱.由于离子和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所以 离子发射的光谱与原子发射的光谱是不一样的。每一条离子线也都有其激发电位,这些离子 线激发电位大小与电离电位高低无关 在原子谱线表中,罗马字表示中性原子发射的谱线Ⅱ表示一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Ⅲ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例如MgI2821m为原子线MgⅡ28027mm为 次电离离子线 (二)原子能级与能级图 原子光谱是由于原子的外层电子(或称价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而产生的。原子的能 级通常用光谱项符号来表示 10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