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ES) 5.1概述 (Generization) 5.2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53仪器 (Instrument) 5.4分析方法 (Analytical Techniques) 51概述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每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 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光学分析法中产生与发展最早的一种。早在1859年德国学者 Kirchhoff(基尔霍夫)和 Bunsen(本生合作,制造了第一台用于光谱分析的分光镜, 从而使光谱检测法得以实现。以后的30年中,渐确立了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到1930年以后, 建立了光谱定量分析法。 对科学的发展,原子发射光谱法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建立原子结构理论的过程中,提供了 大量的、最直接的实验数据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发射光谱,逐渐认识了组成物 质的原子结构。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不少元素是利用发射光谱发现或通过光谱法鉴定而被确 认的。例如碱金属中的铷、铯;稀散元素中的镓、铟、铊性气体中的氦氖、氩、氪、氙及一部 分稀土元素等。 在近代各种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原子发射光谱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型光源 的研制与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使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获得了新的发展,成为仪器分析 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优点 (i)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可同时测定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每一个样品一经激发 后,不同元素都发射特征光谱,这样就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分析速度快。由(i)也可看出此优点。若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可在儿分钟内同 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试样不经化学处理固体、液体样品都可直接测定 ()选择性好。每种元素因原子结构不同,发射各自不同的特征光谱在分析化学上, 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对于一些化学性质极相似的元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例如,和钽、锆 和铃、十几个稀土元素用其他方法分析都很困难,而发射光谱分析可以毫无困难地将它们区 分开来,并分别加以测定。 104
iv)检出限低,一般光源可达10~01g·g-(或吗·cm-3),绝对值可达l~001唱g 新光源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检出限可达ng·cm-3级 (v)准确度较高一般光源相对误差约为5%~10%,ICP相对误差可达1%以下。 (v)试样消耗少。 (v)ICP光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这样可测定元素各种不同 含量〔高,中微含量).一个试样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又可测定各种不同含量。目前 ICP-AES 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缺点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氧、硫、氮、卤素等谱线在远紫外 日前一般的光谱仪尚无法检测: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如P、Se、Te等,由于其激发电位 高,灵敏度较低。 52基本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原子的外层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就得 到了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 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外层电子由基态跃 迁到较高的能量状态即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其寿命小于10-s,外层电子就 从高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能量的发射就得到了一条光谱线。谱线波长与能量的 关系如第1章所述,为 hc E2-E1 式中E2E各自为高能级与低能级的能量,为波长,h为 Planck常数,c为光速 原子中某一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以ev(电子伏特) 表示,原子光谱中每一条谱线的产生各有其相应的激发电位。这些激发电位在元素谱线表中 可以查到,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 此最容易被激发,就是该元素最强的谱线,如图51中的钠线NaI589.59nm与NaI 58899nm是两条共振线 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就发生电离电离所必须的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称为一次电离,一次电离的原子再失去一个电子称为二次电离依此类推 离子也可能被激发,其外层电子跃迁也发射光谱.由于离子和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所以 离子发射的光谱与原子发射的光谱是不一样的。每一条离子线也都有其激发电位,这些离子 线激发电位大小与电离电位高低无关 在原子谱线表中,罗马字表示中性原子发射的谱线Ⅱ表示一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Ⅲ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例如MgI2821m为原子线MgⅡ28027mm为 次电离离子线 (二)原子能级与能级图 原子光谱是由于原子的外层电子(或称价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而产生的。原子的能 级通常用光谱项符号来表示 105
普通化学中,曾讨论过每个核外电子在原子中存在的运动状态,可以由四个量子数nl、m m2来规定。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的能量和电子离核的远近,角量子数决定电子角动量的大小 及电子轨道的形状,在多电子原子中它也影响电子的能量.磁量子数m,决定磁场中电子轨道 在空间伸展的方向不同时,电子运动角动量分量的大小。自旋量子数m决定电子自旋的方 向。四个量子数的取值是n=1,2,3,…,n;l=0,1,2;…,m-1)与其相适应的符号为s,p,d,f m=0,±1,±2,…,±1;m,=± 根据 Pauling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Hmnd规则,可进行核外电子排布,如钠原子: 核外电子构型 价电子构型 价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表示 1!)2(2s(p(3sy (3s) +或 有多个价电子的原子,它的每一个价电子都可能跃迁而产生光谱。同时各个价电子间还 存在着相互作用光谱项就用n,L,S,J四个量子数来描述 为主量子数。 L为总角量子数,其数值为外层价电子角量子数l的矢量和,即 两个价电子耦合所得的总角量子数L与单个价电子的角量子数h、l有如下的关系 L=(l1+l2,(1+l2-1,(1+l2-2),l1-l2 (53) 其值可能L=0,1,2,3,…,相应的谱项符号为S,P,D,F,…。若价电子数为3时,应先把2个 价电子的角量子数的矢量和求出后,再与第三个价电子求出其矢量和就是3个价电子的总角 量子数,依此类推。 为总自旋量子数,自旋与自旋之间的作用也是较强的,多个价电子总自旋量子数是单 个价电子自旋量子数m的矢量和,即 S (544) 其值可取Q士2,+土2,士2 ●J为内量子数,是由于轨道运动与自旋运动的相互作用即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的相互 影响而得出的,它是原子中各个价电子组合得到的总角量子数L与总自旋量子数S的矢 量和,即 J=L+S (55) J的求法为 J={L+S,(L+S-1),(+S-2),…,L-S (56) 若L≥S,则J值从J=L+S到L-S可有(2S+1)个值。若LS,2S+1=3,有3个J值可取,L=0
则J值仅可取一个值J 光谱项符号左上角的(2S+1)称为光谱项的多重性,因为当L≥S时每一个光谱项可有 (2S+1)个不同的J值,如Zn原子核电荷数是+30,核外共30个电子,这些电子在此时的 核外电子排布 价电子 光谱项 (1s)(2)2(2p)(3s3(3py(3d"(4s)2(4s) (即n=4L=0,S=0,J=0) 2S+1=1,只有1个J值.当Zn由激发态4向4P2跃迁时要发射光谱.4D(即n=4,L=2, S=1,L>S,2S+1=3)则有3个J值(J=3,2,1),即4D3,4D2,43D1,这三个光谱项由于J值 不同,它们的能量差别极小,因而由它们所产生的诸光谱线,波长极相近,称为谐线的多重线 系或精细结构.J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2S+1)为光谱支项的数目 箭头为跃迁方向 相应产生的谱线从左至右为:33450nm,334.56nm,33459nm三重线,当L<S时,每一光谱 项只有(2L+1)个支项但(2S+1)仍叫多重性,所以“多重性的定义是(2S+1),不一定代表光 谱支项的数目 把原子中所有可能存在状态的光谱项—一能级及能级跃迁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称为 能级图,通常用纵坐标表示能量E基态原子的能量E=0,以横坐标表示实际存在的光谱 项,理论上,对于每个原子能级的数目应该是无限多的,但实际上是有限的。发射的谱线为 斜线相联 图51为钠原子的能级图.钠原子基态的光谱项为32S},第一激发态的光谱项为32P 和3P},因此钠原子最强的钠D线为双重线用光谱项表示为 Na58890m3S}-32D2线 Na589.593mm32s1-32 一般将低能级光谱项符号写在前,高能级在后.这两条谱线为共振线。 必须指出,不是在任何两个能级之间都能产生跃迁,跃迁是遵循一定的选择规则的。只有 符合下列规则,才能跃迁。 (1)Δn=0或任意正整数 (2)△L=±1,跃迁只允许在S项和P项P项与S项或D项之间D项和P项或F项之 间,等等。 (3)△S=0,即单重项只能跃迁到单重项,三重项只能跃迁到三重项,等等 (4)△J=0,±1。但当J=0时,△J=0的跃迁是禁戒的
*S 1200 25000 求 45000 图5.1钠原子的能级图 也有个别例外的情况,这种不符合光谱选律的谐线称为禁戒联迁线。例Zn30759nm,是 由光谱项4P1向4S跃迁的谐线,因为△S=0,所以是禁戒跃迁线。这种谱线一般产生的机会 很少,谱线的强度也很弱 在外磁场中,由于原子磁矩与外加磁场作用,光谱支项还会进一步分裂.每一个光谱支项 还包含着(2J+1)个能量状态,无外磁场作用时,它们的能级是相同的。在外磁场作用下,简并 的能级分裂为(2J+1)个能级,一条谱线分裂为(2J+1)条谱线,这种现象称为 Zeeman(塞曼) 效应。g=2J+1称为统计权重,它与谱线强度有密切关系 (三)谱线强度 原子由某一激发态i向基态或较低能级跃迁发射谐线的强度,与激发态原子数成正比 在激发光源高温条件下,温度一定,处于热力学半衡状态时,单位体积基态原子数N与激发 态原子数N之间遵守 Boltzmann(玻耳兹曼)分布定律 N=N 9 (57) 式中9、9为激发态与基态的统计权重,E1为激发电位,k为 Boltzmann常数,T为激发温度 原子的外层电子在i两个能级之间跃迁,其发射谱线强度l为
1,N; A, hv (58) 式中A为两个能级间的跃迂几率,h为Pank常数,v为发射谱线的频率。将(57)式代入 (58)式 I= mA hv, Noe (59) 由式(59)可见,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为 (1)统计权重谱线强度与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之比g成正比 (2)跃迁几率谱线强度与跃迁几率成正比.跃迁几率是一个原子在单位时间内在两个 能级间跃迁的几率,可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 (3)激发电位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成负指数关 系.在温度一定时,激发电位愈高,处于该能量状态的原 子数愈少,谱线强度就愈小。激发电位最低的共振线通 常是强度最大的线 (4)激发温度从式(59)可看出温度升高,谱线强 度增大,但温度升高,电离的原子数目也会增多,而相 应的原子数会减少,致使原子谱线强度减弱,离子的谱 线强度增大。图52为一些谱线的强度与温度关系图 由图可见不同谱线各有其最合适的激发温度,在此温 300040005000600 度,谱线强度最大 T/K (5)基态原子数谱线强度与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图52谱线强度和温度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基态原子数与试样中该元素浓度成正 比。因此,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谱线强度与被测元素浓度成正比,这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四)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在激发光源高温条件下,以气体存在的物质为等离子体( plasma).在物理学中,等离子体 是气体处在高度电离状态,其所形成的空间电荷密度大体相等,使得整个气体呈电中性,在 光谱学中,等离子体是指包含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各种粒子电中性的集合体。 等离子体有一定的体积温度与原子浓度在其各部位分布不均匀,中间部位温度高,边缘 低。其中心区域激发态原子多,边缘处基态与较低能级 的原子较多,某元素的原子从中心发射某一波长的电 磁辐射,必然要通过边缘到达检测器,这样所发射的电 磁辐射就可能被处在边缘的同一元素基态或较低能级 的原子吸收。接收到的谱线强度就减弱了,这种原子 在高温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被处在边缘低温状态的同 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称为自吸。 自吸对谱线中心处强度影响大,当元素的含量很 图53有自吸谦线轮康 小时,不表现自吸。当含量增大时,自吸现象增加。当 一无自吸 有自吸 达到一定含量时,由于自吸严重,谱线中心强度都被吸 3—自蚀 4-严重自蚀 收了,完仝消失,好像两条谱线,这种现象称为自蚀。在 谱线表上,r表示有自吸的谱线R表示自蚀。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自吸最为严重,并且常产
生自蚀。不同光源类型,自吸情况不同,直流电弧由于蒸气云厚度大,自吸现象常比较明显 由于自吸现象影响谱线强度在定量分析中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53仪器 原子发射光谱法仪器分为两部分,光源与光谱仪 (-)光源 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光源的特性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着光谱分析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检出限。发射光谱分析光源种类很多,目前常用 的有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火花及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 1.直流电弧 直流电弧的基木电路见图54,电源E为直流电,供电电压为220~380V,电流为 5~30A.镇流电阻R的作用为稳定与调节电流的大 小,电感L用以减小电流的波动。G为分析间隙(或放 电间隙),上下两个箭头表示电极 直流电弧引燃可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接通电源后, 使上下电极接触短路引燃;另一种是高频引燃。引燃后 阴极产生热电子发射,在电场作用下电子高速通过分析 间隙射向阳极。在分析间隙里,电子又会和分子、原 图54直流电弧发生器 子、离子等碰撞,使气体电离。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高速 直流电源ⅴ一直流电压表射向阴极,又会引起阴极二次电子发射,同时也可使气 L一电感R一镇流电阳A-直 流电流表G一分析间隙 体电离。这样反复进行,电流持续,电弧不灭。 由于电子的轰击,阳极表面白热,产生亮点形成“阳 阴极 极斑点”。阳极斑点温度高,可达4000K(石墨电极,因 此通常将试样置于阳极,在此高温下使试样蒸发、原子 阴极点 化,在弧柱内原子与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碰撞,被激 发而发射光谱.阴极温度在3000K以下,也形成“阴极 孤柱 斑点” 极点 直流电弧由弧柱、弧焰、阳极点、阴极点组成如图 阳极 55,电弧温度约为4000~7000K,电弧温度取决于弧 柱屮元素的电离电位和浓度。 图55直流电弧结构 直流电弧的优点是设备简单。由于持续放电电极 头温度高,蒸发能力强,试样进入放电间隙的量多,绝对灵敏度高适用于定性分析;同时适用 于矿石、矿物等难熔样品及稀土、铌、钽、锆、铪 等难熔元素的定量分析。缺点是电弧不稳定 ~220v 易飄移,因此重现性较差。弧层较厚、白吸现 象较严重。 2.低压交流电弧 低压交流电弧发生器的线路见图56,它由 I、Ⅱ两部分组成。I为低压电弧电路,由交流 图5.6低压交流电弧发生备 110
电源(220V)、可变电阻R1电感线圈L2、放电间隙G2与旁路电容C2组成,与直流电弧电路 基本上相同.Ⅱ为高频引燃电路,由电阻R2变压器T、放电盘G1,高压振荡电容C1及电感Ln 组成,Ⅰ、∏两个电路借助于L、L2(变压器T)耦合起来。 低压交流电弧,不能像直流电弧那样,一经点燃即可持续放电。电极间需要周期性地点 燃,因此必须用一个引燃装置。高频引燃电路Ⅱ,电源接通以后,变压器T1在次级线圈上可得 到约3000V的高电压,并向电容器C1充电放电盘G1与C1并联,C1电压增高,G1电压也增 高,当G1电压高至引起火花击穿时,G、C、廴构成一个振荡回路,产生高频振荡,得到高频电 流。这时在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L2上产生了高频电压可达10kV旁路电容C2对高频电流 的阻抗很小,L2的高电压将G2放电间隙击穿,引燃电弧,引燃后,低压电路便沿着导电的气 体通道产生电弧放电,放电很短的瞬间,电压降低直至电弧熄灭。但下半周高频引燃作用 下,电弧重新被点燃,如此反复进行,交流电弧维持不熄。 交流电弧除具有电弧放电的一般特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交流电弧电流具有脉冲 性,电流密度比直流电弧大,因此电弧温度高,激发能力强.(i)电弧稳定性好,分析的重现性 与精密度比较好,适于定量分析.〔i)它的电极温度较低,这是由于交流电弧放电有间隙性, 蒸发能力略低。 3.高压火花 火花放电即指:在通常气压下,两电极间加上高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在两极间尖端迅速 放电,产生电火花,放电沿着狭窄的发光通道进行,并伴随着有爆裂声,日常生活中,雷电即 是大规模的火花放电 高压火花发生器线路见图57,220V交流电压 经变压器T升压至8000~12000V高压,通过扼流圈 D向电容器C充电。当电容器C两端的充电电压达 到分析间隙的击穿电压时,通过电感L向分析间隙 G放电,G被击穿产生火花放电。在交流电下半周时 电容器C又重新充电、放电.这一过程重复不断,维 持火花放电而不熄灭。获得火花放电稳定性好的方 图57高压火花发生 法是在放电电路中串联一个由同步机带动的断续器E一电源R可变电阻T一升压变压器 M,断缕器的绝缘圆盘直径两端固定两个钨电极2和D一流题C一可变电容一可电感 3与这两个电极相对应的固定电极1和4装置在电 分析间狼G,G2断续控制间隙 M一同步电机带动的断续器 火花电路中。圆盘每转180°,对应的电极趋近一次 电火花电路接通一次,电容器放电,分析间隙G放电,同步电机转速为50r/(转/秒),电火 花电路每秒接通100次,电源为50Hz,保证火花每半周放电一次,控制放电间隙仅在每交流 半周电压最大值的一瞬间放电从而获得最大的放电能量。其他方法中,也有采用串联一个 控制间隙或并联一个自感线圈的 高压火花光源的特点:由于在放电一瞬间释放出很大的能量放电间隙电流密度很高,因 此温度很高,可达1000K以上,具有很强的激发能力,一些难激发的元素可被激发,而且大 多为离子线。放电稳定性好,因此重现性好,可做定量分析。电极温度较低,由于放电间歇时 间略长,放电通道窄小之故,易于做熔点较低的金属与合金分析,而且自身可做电极,如炼钢 厂的钢铁分析.灵敏度较差,但可做较高含量的分析;噪音较大;做定量分析时,需要有预
燃时间 4.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 ICP光源是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新型光源,由于它的性能优异,70年代迅速发展并 获广泛的应用 ICP光源是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类似火焰的激 发光源.仪器主要由高频发生器、等离子矩管 雾化器等三部分组成,见图58。高频发生器的作 用是产生高频磁场供给等离子体能量。频率多 西}口 为27~50MHz,最大输出功率通常是2~4kW ICP的主体部分是放在高频线圈内的等离子 图58ICP-ABS系统方框图 矩管,见图59。在此断面图中,等离子矩管(图 1一试样溶液2—喷雾器3一加热室 4一冷凝室5-等离子矩管6-感应圈中G)是一个三层同心的石英管,感应线圈S为 7一等离子体焰炬8—高频发生器 2~5匝空心铜管 9—透镜10一光谱仪 等离子矩管分为三层。最外层通Ar气作为 温度 冷却气,沿切线方向引人,可保护石英管不被烧 ≈60毁。屮层管通入辅助气体A气,用以点燃等离 子体。中心层以Ar为载气,把经过雾化器的试 样溶液以气溶胶形式引入等离子体中 8000K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Ⅰ通过 ≈10000K 线圈,即在矩管内产生交变磁场H,矩管内若是 导体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的流线呈闭合 的涡旋状即涡电流,为图中虚线P.它的电阻很 小,电流很大(可达几百安培),释放出大量的 热能(达1000K)。电源接通时,石英矩管内为A 气,它不导电,用高压火花点燃使矩管内气体电 离。由于电磁感应和高频磁场H,在时间变化上 成比例的电场在石英管中随之产生,电子和离 图59ICP光源 子被电场加速,同时和气体分子、原子等碰撞,使 一交变磁场1一高频电流 更多的气体电离,电子和离子各在相反方向上在 P一涡电流S一感应线圈 矩管内沿闭合回路流动,形成涡流,在管口形成 G一等离子矩管 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焰炬。 等离子焰炬外观像火焰,但它不是化学燃烧火焰而是气体放电。它分为三个区域(见图 59): (1)焰心区感应线圈区域内,白色不透明的焰心,高频电流形成的涡流区,温度最高达 10000K,电子密度也很高。它发射很强的连续光谱,光谱分析应避开这个区域.试样气溶胶 在此区域被预热,蒸发,又称预热区 (2)内焰区在感应圈上10~20mm左右处,淡蓝色半透明的炬焰,温度约为6000 8000K。试样在此原子化激发,然后发射很强的原子线和离子线,这是光谱分析所利用的区 域称为测光区。测光时在感应线圈上的高度称为观测高度 11
3)尾焰区在内焰区上方,无色透明,温度低于6000K,只能发射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 高频电流具有“趋肤效应”,ICP中高频感应电流绝大部分流经导体外围,越接近导体表面 电流密度越大。涡流主要集中在等离子体的表面层内,形成环状结构,造成一个环形加热 区。环形的中心是一个进样的中心通道,气溶胶能顺利地进入到等离子体内,使得等离子体 焰炬有很高的稳定性。试样气溶胶在高温焰心区经历较长时间加热,在测光区平均停留时间 长,可达ms级,比其他光源停留时阃(约10-2~10-3ms)长得多,高温与长的平均停留时间使 样品充分原子化,并有效地消除了化学干扰.周围是加热区,用热传导与辐射方式间接加 热,使组分的改变对CP影响较小,加之溶液进样量又少,因此基体效应小。试样不会扩散到 ICP焰炬周围而形成自吸的冷蒸气层。 综上所述,P光源具有以下特点: (i)具有好的检出限.溶液光谱分析一般元素检出限都很低(见第6章表64),大约在 10-10g·cm-3,例如Ba可达00001ca0.000,Mg0000等。由于激发温度高有利 于激发电位高的谱线激发,因此对各类元素都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可测定70多种元素 i)ICP稳定性好,精密度高,在实用的分析浓度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约为1% i)基体效应小。 (iv)选择合适的观测高度光谱背景小。 (v)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1%。干扰少 (ⅵi)自吸效应小。分析校准曲线动态范囿宽,可达4~6个数量级,这样也可对高含量 元素进行分析,由于发射光谱有对一个试样可同时做多元素分析的优点ICP采用光电测定 在儿分钟内就可测出一个样品从高含量至痕量各种组成元素的含量,快速而又准确,因此,它 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分析方法 ICP的局限性是:对非金属测定灵敏度低,仪器价格较贵,维持费用也较高 属于等离子体光源的还有直流等离子体(DCP)和微波诱导等离子体(MIP)、其他光源有 激光微探针等。经典光源还有火焰光源.表51中,对几种光源做出比较 表51几种光源的比较 光蒸发温度「激发湿度K「放电稳定性 应用范圉 直流电弧 4000~7000 稍差 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 交流电弧 高中低 难挥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400~7000 较好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 量分析 瞬间10000 好 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 的定量分析 IC P 很高600很好溶液定量分析 5.试样引入激发光源的方法 试样引人激发光源的方法,依试样的性质而定 (1)固体试样金属与合金本身能导电,可直接做成电极,称为自电极。若金属箔丝,可 将其置于石墨或碳电极中。 粉末试样通常放入制成各种形状的小孔或杯形电极中,作为下电极 (2)溶液试样ICP光源,直接用雾化器将试样溶液引入等离子体内。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