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方彬等:FGH96合金双道次热变形及其热加工图 341· 形,能量耗散值相对较高,在1080℃、0.001s时出现 能量高峰区,在1125℃、0.001s时出现能量低谷:合 金在变形条件为0.3+0.9条件下,在1050℃、0.001 s以及1110℃、0.001s时分别为能量耗散高峰区域 与能量耗散低谷区域.这可能是合金在0.3+0.9双 道次真应变量条件下变形间隙内软化率较高,较快地 达到稳定流变状态,如上所述在能量耗散值随着应变 量的增加向左发生移动,所以合金在0.3+0.9双道次 真应变量流变的峰值相对于0.6+0.6双道次真应变 25 um 量发生相左移动.在应变量为0.8与1.1时,0.6+0.6 图7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产生的裂纹 变形条件下在1050℃、0.001s时出现了一个能量低 Fig.7 Cracks in the superalloy during the hot deformation process 谷区,而在此变形条件下0.3+0.9变形条件下却为一 个能量高峰区 形条件下双道次真应变量为0.6+0.6的合金在应变 2.5基于热加工图的组织演变 量为0.8和1.1时也出现大范围的失稳区,但是面积 图8和图9为双道次真应变量为0.6+0.6,不同 要小于双道次真应变量为0.3+0.9的变形条件. 热变形条件下的第一道次结束与第二道次结束后的组 从能量耗散值来看,二者也有很大不同.在应变 织状态.合金很明显存在三种组织:不完全再结晶组 量为0.6时,合金在1100~1125℃、0.1~0.01s时变 织、细小的完全再结晶组织以及粗大的再结晶组织. 形,二者能量耗散值较为接近.而合金在0.6+0.6条 合金在1050℃、0.1s的变形速率下(即热加工 件下,变形温度1050~1075℃、变形速率0.1s时变 图上的第一个能量耗散峰值区域),虽然落在热加工 (a (c d 50μm 50μm 50 um 50μm 50 um 50 um 50 um 50m 50 um 50m 50 um 50μm 图8第-一道次不同变形条件下的金相组织形貌.(a)0.1s1,1050℃:(b)0.1s1,1075℃:(c)0.1s1,1100℃:(d)0.1s1,1125 ℃:(e)0.01s1,1050℃:(f00.01s,1075℃:(g)0.01s1,1100℃:(h)0.01s1,1125℃:(i)0.001s-1,1050℃:(i)0.001s1, 1075℃:(k)0.001s1,1100℃:(1)0.001s1,1125℃ Fig.8 Microstructures of samples under the first-pass hot deformation:(a)0.1s-l,1050℃:(b)0.1s-l,1075℃:(c)0.1s-l,1100℃:(d) 0.1s1,1125℃:(e)0.01s-1,1050℃:(00.01s1,1075℃:(g)0.01s1,1100℃:(h)0.01s1,1125℃:(i)0.001s1,1050℃: (j)0.001s1,1075℃:(k)0.001s1,1100℃:(1)0.001s1,1125℃方 彬等: FGH96 合金双道次热变形及其热加工图 图 7 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产生的裂纹 Fig. 7 Cracks in the superalloy during the hot deformation process 形条件下双道次真应变量为 0. 6 + 0. 6 的合金在应变 量为 0. 8 和 1. 1 时也出现大范围的失稳区,但是面积 要小于双道次真应变量为 0. 3 + 0. 9 的变形条件. 图 8 第一道次不同变形条件下的金相组织形貌. ( a) 0. 1 s - 1,1050 ℃ ; ( b) 0. 1 s - 1,1075 ℃ ; ( c) 0. 1 s - 1,1100 ℃ ; ( d) 0. 1 s - 1,1125 ℃ ; ( e) 0. 01 s - 1,1050 ℃ ; ( f) 0. 01 s - 1,1075 ℃ ; ( g) 0. 01 s - 1,1100 ℃ ; ( h) 0. 01 s - 1,1125 ℃ ; ( i) 0. 001 s - 1,1050 ℃ ; ( j) 0. 001 s - 1, 1075 ℃ ; ( k) 0. 001 s - 1,1100 ℃ ; ( l) 0. 001 s - 1,1125 ℃ Fig. 8 Microstructures of samples under the first-pass hot deformation: ( a) 0. 1 s - 1,1050 ℃ ; ( b) 0. 1 s - 1,1075 ℃ ; ( c) 0. 1 s - 1,1100 ℃ ; ( d) 0. 1 s - 1,1125 ℃ ; ( e) 0. 01 s - 1,1050 ℃ ; ( f) 0. 01 s - 1,1075 ℃ ; ( g) 0. 01 s - 1,1100 ℃ ; ( h) 0. 01 s - 1,1125 ℃ ; ( i) 0. 001 s - 1,1050 ℃ ; ( j) 0. 001 s - 1,1075 ℃ ; ( k) 0. 001 s - 1,1100 ℃ ; ( l) 0. 001 s - 1,1125 ℃ 从能量耗散值来看,二者也有很大不同. 在应变 量为 0. 6 时,合金在 1100 ~ 1125 ℃、0. 1 ~ 0. 01 s - 1时变 形,二者能量耗散值较为接近. 而合金在 0. 6 + 0. 6 条 件下,变形温度 1050 ~ 1075 ℃、变形速率 0. 1 s - 1时变 形,能量耗散值相对较高,在 1080 ℃、0. 001 s - 1时出现 能量高峰区,在 1125 ℃、0. 001 s - 1时出现能量低谷; 合 金在变形条件为 0. 3 + 0. 9 条件下,在 1050 ℃、0. 001 s - 1以及 1110 ℃、0. 001 s - 1时分别为能量耗散高峰区域 与能量耗散低谷区域. 这可能是合金在 0. 3 + 0. 9 双 道次真应变量条件下变形间隙内软化率较高,较快地 达到稳定流变状态,如上所述在能量耗散值随着应变 量的增加向左发生移动,所以合金在 0. 3 + 0. 9 双道次 真应变量流变的峰值相对于 0. 6 + 0. 6 双道次真应变 量发生相左移动. 在应变量为 0. 8 与 1. 1 时,0. 6 + 0. 6 变形条件下在 1050 ℃、0. 001 s - 1时出现了一个能量低 谷区,而在此变形条件下 0. 3 + 0. 9 变形条件下却为一 个能量高峰区. 2. 5 基于热加工图的组织演变 图 8 和图 9 为双道次真应变量为 0. 6 + 0. 6,不同 热变形条件下的第一道次结束与第二道次结束后的组 织状态. 合金很明显存在三种组织: 不完全再结晶组 织、细小的完全再结晶组织以及粗大的再结晶组织. 合金在 1050 ℃、0. 1 s - 1 的变形速率下( 即热加工 图上的第一个能量耗散峰值区域) ,虽然落在热加工 · 14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