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可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精讲课程 内容,学生研究主教材、阅读辅助教材,扩充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视野,增长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 通识教育的各门课程,通过科研立项,带动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在教务处的统一规划下建立了课程网站,设 立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介绍、教学日历、互动栏目”等窗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教学网站提 供的教学录像,观摩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网络浏览教师提供的阅读资料并与教师互动,充分利用了计 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指导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3.2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内容,以“趣”引导学生 教材编写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是指在教材编写时坚持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统一,用生物技术的理 论分析生产生活的实际案例,用实际的示例诠释和验证生物技术的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 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生物技术”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对生物体的操纵技术”,人类对生物体的 利用、操作和改造的历史,则可追溯到史前时代,但真正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现代 生物技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其应用范围迅速遍及医药卫生、农林牧渔、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为人类解 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资源和环境等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有利手段。如今,生物技术产业 将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和膨胀:其爆发出的能量正在显着地推动农业、医药、信息、工程和工业工艺向更加高 效和环保的方向发展,其形成的产业即将走向成熟和集约化大生产。如果能在教材编写时紧扣生产生活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能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一方面可以通过人类对生物现象认识和利用的艰难过程 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生物技术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人类所面临的“粮食、能源与健康”等世界性问题的有效解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得益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许多新兴 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产品开发,促进了医药、食品、环境等和人类生活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主 要表现在:一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对生物资源的改造与改良;二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将 农副原材料加工成商品,如用发酵法生产的发酵制品:三是利用生物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 如许多功能性的低聚糖、保健食品添加剂等:四是利用酶工艺、发酵技术、生物反应器等对传统生物体的加 工工艺进行改造,降低能耗,提高产率和改善品质。总之,生物技术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利用 生物资源的历史、一个科学与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历史。 3.3充实学科前沿的知识,靠“新”吸引学生 生物技术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教材编写时,只有内容上的“新”,才能拉近学 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距离。当然,这里强调的“新”并非排除过去经常倡导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而是用动态的眼光审视“双基”,赋予“双基”以新的内容。例如,“基因”概念的发展,在不同科 技发展阶段就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孟德尔时期所指的基因只是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还没有具体涉及基因的 物质概念:摩尔根时期,才将代表某一性状的基因同某一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确立了基因学说:“顺反 子”学说出现后,人们开始把基因的内部结构和DNA分子结构联系起来,认为基因就是DNA分子上起作用的 一段核苷酸序列,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就是不同的基因: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使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对基因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基因的概念出现了“多元化”现象,相继出现了“跳跃 基因”,“重复基因”,“重叠基因”,“假基因”,“断裂基因”,“隐蔽基因”和“反转录基因”等新 的概念。因此,随着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基因的概念也不断地在修正和发 展。教材内容,应该时刻关注并突出科学发展的“新”成果,通过“新”知识拉近学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距 离,使学生感觉到他们在汲取新知识,这样才能很快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形势,跟上时代的步伐。 值得指出的是,过去强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材编写的 核心所在。只是随着学科的发展,“核心”必须赋予新的内容,必须以动态的眼光进行审视。上述不同阶段 -49- www.erfrontier.org- 49 - www.erfrontier.org 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可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精讲课程 内容,学生研究主教材、阅读辅助教材,扩充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视野,增长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 通识教育的各门课程,通过科研立项,带动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在教务处的统一规划下建立了课程网站,设 立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介绍、教学日历、互动栏目”等窗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教学网站提 供的教学录像,观摩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网络浏览教师提供的阅读资料并与教师互动,充分利用了计 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指导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3.2 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内容,以“趣”引导学生 教材编写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是指在教材编写时坚持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统一,用生物技术的理 论分析生产生活的实际案例,用实际的示例诠释和验证生物技术的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 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生物技术”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对生物体的操纵技术”,人类对生物体的 利用、操作和改造的历史,则可追溯到史前时代,但真正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现代 生物技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其应用范围迅速遍及医药卫生、农林牧渔、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为人类解 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资源和环境等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有利手段。如今,生物技术产业 将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和膨胀;其爆发出的能量正在显着地推动农业、医药、信息、工程和工业工艺向更加高 效和环保的方向发展,其形成的产业即将走向成熟和集约化大生产。如果能在教材编写时紧扣生产生活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能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一方面可以通过人类对生物现象认识和利用的艰难过程 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生物技术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人类所面临的“粮食、能源与健康”等世界性问题的有效解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得益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许多新兴 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产品开发,促进了医药、食品、环境等和人类生活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主 要表现在:一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对生物资源的改造与改良;二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将 农副原材料加工成商品,如用发酵法生产的发酵制品;三是利用生物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 如许多功能性的低聚糖、保健食品添加剂等;四是利用酶工艺、发酵技术、生物反应器等对传统生物体的加 工工艺进行改造,降低能耗,提高产率和改善品质。总之,生物技术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利用 生物资源的历史、一个科学与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历史。 3.3 充实学科前沿的知识,靠“新”吸引学生 生物技术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教材编写时,只有内容上的“新”,才能拉近学 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距离。当然,这里强调的“新”并非排除过去经常倡导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而是用动态的眼光审视“双基”,赋予“双基”以新的内容。例如,“基因”概念的发展,在不同科 技发展阶段就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孟德尔时期所指的基因只是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还没有具体涉及基因的 物质概念;摩尔根时期,才将代表某一性状的基因同某一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确立了基因学说;“顺反 子”学说出现后,人们开始把基因的内部结构和 DNA 分子结构联系起来,认为基因就是 DNA 分子上起作用的 一段核苷酸序列,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就是不同的基因;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使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对基因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基因的概念出现了“多元化”现象,相继出现了“跳跃 基因”,“重复基因”,“重叠基因”,“假基因”,“断裂基因”,“隐蔽基因”和“反转录基因”等新 的概念。因此,随着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基因的概念也不断地在修正和发 展。教材内容,应该时刻关注并突出科学发展的“新”成果,通过“新”知识拉近学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距 离,使学生感觉到他们在汲取新知识,这样才能很快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形势,跟上时代的步伐。 值得指出的是,过去强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材编写的 核心所在。只是随着学科的发展,“核心”必须赋予新的内容,必须以动态的眼光进行审视。上述不同阶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