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布袭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2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3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 映这个事件的?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 25、诗词五首 自主学习检测·课堂随练 l、 juan do wu shu qiang mei2、(1)雨脚如麻未断绝(2)把酒话桑麻(3)丰年留客足鸡豚 4)长烟落日古城闭(5)松间沙路浄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3、D4、C 、1、A2、A 能力拓展延伸 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 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 物 中考链接 l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叙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盜贼。抒情: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 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3安史之乱杜甫的《石壕吏》4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积学以储宝,融会贯通、古为今用 第七单元 单元絮语: 本单元五篇课文,有议论性的文章,有记叙性的文章,还有五首诗词,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对加强 品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热爱我国灿烂文化的意识,都有很大帮助。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整体感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所作。“亚圣”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 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 服困难,锐意进取。 、字词积累 1、生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2.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3.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 映这个事件的?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 25、诗词五首 自主学习检测 · 课堂随练 一、1、juàn ào wù shǔ qiāng mèi 2、(1)雨脚如麻未断绝(2)把酒话桑麻 (3)丰年留客足鸡豚 (4)长烟落日古城闭 (5)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3、D 4、C 二、1、A 2、A 能力拓展延伸 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 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 物。 中考链接 1 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叙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抒情: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 ——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3 安史之乱 杜甫的《石壕吏》 4 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积学以储宝,融会贯通、古为今用 第七单元 单元絮语: 本单元五篇课文,有议论性的文章,有记叙性的文章,还有五首诗词,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对加强 品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热爱我国灿烂文化的意识,都有很大帮助。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整体感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所作。“亚圣” 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 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 服困难,锐意进取。 二、字词积累 1、 生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