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外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响估计过高。理由是:第一,上世纪90年代,俄罗 供给”转向“有限剩余”。2005年和2006年沿海发 斯的“中国威胁论”要比现在风靡得多,但那时也 达地区连续两年出现“民工荒”和“技工荒”,就是 未能阻挡中俄关系发展的主流。本文开头谈到的 劳动力短缺的征兆。这样看来,中俄开展劳务合作 中俄关系连续上三个台阶,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最有利的时机也就在最近1015年期间。按照“中 而且每次升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自俄方的主 国威胁论”鼓吹者的逻辑,中俄只能坐失良机了。 动。第二,某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物,有的己 需要说明,这里所说的劳务合作是指根据正 经成了历史的过客,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了 式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跨国经济 原来的观点。那些继续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多 活动,同“移民”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物。 为无名之辈,影响有限。第三,在俄罗斯,“中国威 中国向海外移民己有1300年的历史。华人分 胁论”从一开始就受到著名专家、学者和某些政府 布在世界五大洲168个国家和地区,总共4106万 官员的批判。所以,在谈到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 人。其中,东南亚10个国家的华人最多,超过 时,绝不要忘记,在俄罗斯,同中国保持睦邻友好 3000万:其次是美洲,人数超过600万。华人在美 关系始终是舆论的主流。 国己成为第一大少数民族,1999年人数达到306 (三)关于“中国移民”问题。在俄罗斯的“中国 万,还不包括数十万在那里学习和经商的中国人。 威胁论”中,“中国移民”是被炒得最热的问题。众 加拿大总人口2800万,其中华人接近150万。世 所皆知,俄罗斯劳动力短缺,中国劳动力有富余, 界华人经济总量估计为25万亿美元0.90%以上 中俄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但 的华人加入当地国籍,融入当地社会,对住在国的 是,由于在俄罗斯舆论中,中国的“人口问题”被宣 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美国政府在 传为俄罗斯面临的潜在威胁,所以中国学者在写 旧金山附近专门为华人建立了纪念碑,一是为了 文章或发言时,对这个问题往往噤若寒蝉,甚至在 彪炳华人对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二是为华人曾 内部研讨会上也忌讳谈这个问题,唯恐言辞不慎, 经受到歧视和虐待表示忏悔和道歉。2006年6月, 被“中国威助论”的鼓吹者抓住把柄,从而影响两 加拿大政府对一个世纪以前曾对华人征收“人头 国关系发展的大局。 税”的歧视做法公开表示道歉。在东南亚、美国、 中国经济持续27年保持高速发展,首先得益 加拿大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 于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俄罗斯没有这个条件,要 明,海外华人成为中国的“第五纵队”。无论是对 实现中国这样的高速增长,看来是不大可能。以远 近邻,还是对远邻,中国政府从未把境外华人作 东为例,俄罗斯要保持远东的稳定和发展,阻止人 为自己的扩张工具。100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这 口进一步外流,并把西部的居民吸引到这里来,就 样的事。 必须改善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此,就要把这 华人对俄罗斯的发展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里的基础设施、农业和服务行业搞上去。要知道, 例如,100多年前,沙俄政府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 做好这些事,仅仅有货币资本不行,还必须投入大 路,曾在中国北方招募几十万华工。第一次世界大 量的人力资源。由于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俄罗 战期间,正是由于华工的辛勤劳动,从圣彼得堡通 斯不愿从国外大量引进劳动力,解决劳动力短缺 往摩尔曼斯克的铁路才得以顺利建成。直到上世纪 问题。所以,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政府关于开 30年代,远东曾有100多万中国人和朝鲜人。当时 发和振兴远东的宏伟纲领至今成效甚微。 这里非常繁荣。可是,后来在苏联的华人越来越少 中俄开展劳务合作,首先有利于俄罗斯,同时 了。据统计,在苏联后期,总共只有68万华人②。须 也有利于中国。但是,应该指出,中俄开展大规模 知,这其中还包括1962年中苏关系紧张时,从新 劳务合作的机会,俄罗斯从中国大量引进劳动力 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 ①关于海外华人的数量及其经济总量,各种统计差别很 大。这里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3年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公布的 是从2000年起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劳动年龄人 材料。 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据专家估计,到2013年左 ②《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华侨华人统计数据”,2002年4 月17日,htp:/Kww.hm.com.cn/hode2/nodel16/hode119/ 右将降到零。目前,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己从“无限 node158/node849/userobject6ai42622 hmmI 6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响估计过高。理由是: 第一, 上世纪90 年代, 俄罗 斯的“中国威胁论”要比现在风靡得多, 但那时也 未能阻挡中俄关系发展的主流。本文开头谈到的 中俄关系连续上三个台阶, 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而且每次升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自俄方的主 动。第二, 某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物, 有的已 经成了历史的过客, 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了 原来的观点。那些继续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 多 为无名之辈, 影响有限。第三, 在俄罗斯,“中国威 胁论”从一开始就受到著名专家、学者和某些政府 官员的批判。所以, 在谈到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 时, 绝不要忘记, 在俄罗斯, 同中国保持睦邻友好 关系始终是舆论的主流。 (三) 关于“中国移民”问题。在俄罗斯的“中国 威胁论”中,“中国移民”是被炒得最热的问题。众 所皆知, 俄罗斯劳动力短缺, 中国劳动力有富余, 中俄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合作潜力巨大。但 是, 由于在俄罗斯舆论中, 中国的“人口问题”被宣 传为俄罗斯面临的潜在威胁, 所以中国学者在写 文章或发言时, 对这个问题往往噤若寒蝉, 甚至在 内部研讨会上也忌讳谈这个问题, 唯恐言辞不慎, 被“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抓住把柄, 从而影响两 国关系发展的大局。 中国经济持续27 年保持高速发展, 首先得益 于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俄罗斯没有这个条件, 要 实现中国这样的高速增长, 看来是不大可能。以远 东为例, 俄罗斯要保持远东的稳定和发展, 阻止人 口进一步外流, 并把西部的居民吸引到这里来, 就 必须改善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此, 就要把这 里的基础设施、农业和服务行业搞上去。要知道, 做好这些事, 仅仅有货币资本不行, 还必须投入大 量的人力资源。由于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俄罗 斯不愿从国外大量引进劳动力, 解决劳动力短缺 问题。所以,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 政府关于开 发和振兴远东的宏伟纲领至今成效甚微。 中俄开展劳务合作, 首先有利于俄罗斯, 同时 也有利于中国。但是, 应该指出, 中俄开展大规模 劳务合作的机会, 俄罗斯从中国大量引进劳动力 的可能性, 是很有限的。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 但 是从2000 年起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劳动年龄人 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 据专家估计, 到 2013 年左 右将降到零。目前,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已从“无限 供给”转向“有限剩余”。2005 年和2006 年沿海发 达地区连续两年出现“民工荒”和“技工荒”, 就是 劳动力短缺的征兆。这样看来, 中俄开展劳务合作 最有利的时机也就在最近10~ 15 年期间。按照“中 国威胁论”鼓吹者的逻辑, 中俄只能坐失良机了。 需要说明, 这里所说的劳务合作是指根据正 式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跨国经济 活动, 同“移民”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物。 中国向海外移民已有1 300 年的历史。华人分 布在世界五大洲168 个国家和地区, 总共4 106 万 人。其中, 东南亚 10 个国家的华人最多, 超过 3 000万; 其次是美洲, 人数超过600 万。华人在美 国已成为第一大少数民族, 1999 年人数达到 306 万, 还不包括数十万在那里学习和经商的中国人。 加拿大总人口2 800 万, 其中华人接近150 万。世 界华人经济总量估计为2. 5 万亿美元①。90% 以上 的华人加入当地国籍, 融入当地社会, 对住在国的 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美国政府在 旧金山附近专门为华人建立了纪念碑, 一是为了 彪炳华人对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是为华人曾 经受到歧视和虐待表示忏悔和道歉。2006 年6 月, 加拿大政府对一个世纪以前曾对华人征收“人头 税”的歧视做法公开表示道歉。在东南亚、美国、 加拿大以及世界其他地方, 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 明, 海外华人成为中国的“第五纵队”。无论是对 近邻, 还是对远邻, 中国政府从未把境外华人作 为自己的扩张工具。1 000多年来, 从未发生过这 样的事。 华人对俄罗斯的发展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例如, 100 多年前, 沙俄政府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 路, 曾在中国北方招募几十万华工。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 正是由于华工的辛勤劳动, 从圣彼得堡通 往摩尔曼斯克的铁路才得以顺利建成。直到上世纪 30 年代, 远东曾有100 多万中国人和朝鲜人。当时 这里非常繁荣。可是, 后来在苏联的华人越来越少 了。据统计, 在苏联后期, 总共只有6. 8 万华人②。须 知, 这其中还包括 1962 年中苏关系紧张时, 从新 — 64 — ·外 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① ② 《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华侨华人统计数据”, 2002 年 4 月 17 日, h ttp: ööwww. h sm. com. cnönode2önode116önode119ö node158önode849öuserobject6ai42622. h tm l 关于海外华人的数量及其经济总量, 各种统计差别很 大。这里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3 年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公布的 材料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