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人权与大国关系》教学资源_课程阅读资料2_跨入新世纪的中俄关系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442.8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外交· 跨入新世纪的中俄关系 李静杰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后,中俄关系取得一系列重大和突破性进展,中俄 新型国家关系更加完善和成熟。除了中俄基本的国家利益以外,新世纪又出现了许多 新的因素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经贸合作滞后和“中国威胁论”是中俄关系发展中 的两大问题。“中国威胁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在俄罗斯自身。 【关键词】中俄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威胁论”俄美关系 【作者简介】李静杰,194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100007) 2006年是中俄建立外交关系15周年,是中俄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在过去的15年 中俄关系的新发展 里,国际风云变幻,俄罗斯国内也发生了重大变 化。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中俄关系排除了 进入21世纪以后,中俄关系又取得了一系列 种种干扰,克服了各种困难,按既定方向稳步地向 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 前发展。1992年,中俄宣布双方“互视为友好国 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巩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家”,1994年两国关系上升到“建设性的伙伴关 个方面。 系”,1996年双方又宣布建立“平等与信任的、面 (一)中俄关系顺利实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 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5年之内,中俄 来”的发展。1999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辞 关系连续迈上了3个台阶。 职,由普京接替他的职务。2002年秋天,中国也实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是,两国为维 现了最高权力的新老交替。中俄关系没有因为国 护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为加强 家政权的更替而出现停滞,相反却在己有的基础 两国的全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推动世界多极 上,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了。2001年7月,普京第一 化、民主化和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制 次以俄罗斯联邦总统的身份访华,2003年5月,胡 序而密切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标 锦涛首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访俄。在 志着两国关系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访问期间,双方回顾了中俄关系发展的进程,高度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俄两国遵循战略协 评价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两国的合作以及 作伙伴的原则和精神,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 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两国 丰硕成果。两国高层交往实现制度化、机制化,政 过去签署的文件和各领域合作取得的成果。“双方 治互信增强:解决了绝大部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 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同努力开创中俄关系发 题,在边境地区建立信任措施和实行裁军,联合打 展的新局面②。 击“三股势力0,维护地区稳定:拓展包括经贸在 内的各领域的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和配 合,等等。实践证明,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 伴关系,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①指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瑞主义。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载《人民日 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报》2003年5月28日。 -5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跨入新世纪的中俄关系 李 静 杰 【内容提要】 进入 21 世纪以后, 中俄关系取得一系列重大和突破性进展, 中俄 新型国家关系更加完善和成熟。除了中俄基本的国家利益以外, 新世纪又出现了许多 新的因素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经贸合作滞后和“中国威胁论”是中俄关系发展中 的两大问题。“中国威胁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在俄罗斯自身。 【关 键 词】 中俄关系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国威胁论” 俄美关系 【作者简介】 李静杰, 1941 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北京 100007) 2006 年是中俄建立外交关系15 周年, 是中俄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 周年。在过去的15 年 里, 国际风云变幻, 俄罗斯国内也发生了重大变 化。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中俄关系排除了 种种干扰, 克服了各种困难, 按既定方向稳步地向 前发展。1992 年, 中俄宣布双方“互视为友好国 家”, 1994 年两国关系上升到“建设性的伙伴关 系”, 1996 年双方又宣布建立“平等与信任的、面 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5 年之内, 中俄 关系连续迈上了3 个台阶。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是, 两国为维 护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为加强 两国的全面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 为推动世界多极 化、民主化和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制 序而密切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标 志着两国关系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上世纪90 年代后半期, 中俄两国遵循战略协 作伙伴的原则和精神, 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 丰硕成果。两国高层交往实现制度化、机制化, 政 治互信增强; 解决了绝大部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 题; 在边境地区建立信任措施和实行裁军; 联合打 击“三股势力”①, 维护地区稳定; 拓展包括经贸在 内的各领域的合作; 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和配 合, 等等。实践证明, 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 伴关系, 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一 中俄关系的新发展 进入21 世纪以后, 中俄关系又取得了一系列 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 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巩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 中俄关系顺利实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发展。1999 年年底,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辞 职, 由普京接替他的职务。2002 年秋天, 中国也实 现了最高权力的新老交替。中俄关系没有因为国 家政权的更替而出现停滞, 相反却在已有的基础 上, 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了。2001 年7 月, 普京第一 次以俄罗斯联邦总统的身份访华; 2003 年5 月, 胡 锦涛首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访俄。在 访问期间, 双方回顾了中俄关系发展的进程, 高度 评价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两国的合作以及 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充分肯定了两国 过去签署的文件和各领域合作取得的成果。“双方 愿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共同努力开创中俄关系发 展的新局面”②。 — 55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外 交· ①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 载《人民日 报》2003 年5 月28 日。 指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

·外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二)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 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使“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思 年7月16日,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签 想在两国得到广泛传播,巩固和扩大中俄战略协 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是在总结历史 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为了给两国政治、经贸、 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过去10年中俄关系的主要 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增添新的活力,两国决 原则、精神和成果,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 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条约 罗斯举办“中国年”。2006年12月,在中国举办的 的有效期为20年,跨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俄罗斯年”活动己顺利结束,其活动规模之大、内 俄罗斯实现国家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指导新 容之丰富,在两国关系史中堪称第一。“中国年”已 世纪两国关系发展的纲领。条约的签订是两国关 于2007年1月1日在俄罗斯拉开序幕。 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全面落实《中俄睦邻 (七)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2006 友好合作条约》确定的原则,指导两国各领域互利 年,中俄贸易年平均增长29%,2006年贸易额达 合作,中俄双方于2004年制定了《(中俄睦邻友好 到3339亿美元。两国政府商定,到2010年贸易额 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2008年)》。 达到600亿~800亿美元。中国承诺到2020年对 (三)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俄两国的 俄投资累计达到120亿美元。为了促进相互投资, 推动下,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中俄两国政府部门主办的“中俄投资促进会”已于 和塔吉克斯坦所谓“上海五国”元首从1996年开 2004年启动。 始举行定期会晤。2001年6月,“上海五国”和乌兹 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 2006年4月28日,支线通往中国的“东西伯利亚 俄两国把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作为本国外交 一太平洋”石油管道开始施工。这是中俄能源合作 的重要环节。5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己经奠定了 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关于铺设从东西伯 巩固的法律基础,建立了一整套组织机构和合作 利亚到中国东部和从西西伯利亚到中国新疆的天 机制,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独特的力量,在有效应 然气管道等重大合作项目,也都进入实质性谈判 对跨国新威胁和新挑战,推动成员国间在安全、经 阶段。中俄经贸合作正迎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济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八)在国际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继1997 (四)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2004 年两国元首专门就国际问题发表《中俄关于世界 年10月14日,双方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 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之后,2005 定》,连同1991年5月16日签署的《中苏国界东段 年7月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又发表了《关于21 协定》、1994年9月3日签署的《中俄国界西段协 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这说明两国在国际领 定》一起,将长达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 域的合作在深化。中俄在国际问题上有广泛的共 全部确定下来,为两国睦邻合作和世代友好奠定 识和共同的利益,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反对恐 了稳固的基础。 怖主义、解决热点问题,特别是在维护对两国利害 (五)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2005年8月,中 攸关的中亚和东北亚的安全和稳定方面,进行了 俄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 卓有成效的协作。 习。演习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崴)开 中俄关系在跨入新世纪后所取得的成就这里 始,然后转移至中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双方派 不一一列举了。两国一致认为,现在的中俄关系处 出陆、海、空军近万人参加。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深 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化中俄互信,加强两国、两军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 作与协调,演练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提高共同应 二中俄新型国家关系 对国际和地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 中俄联合军演在两国关系中是史无前例的,标志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 两国关系达到了新的水平。 中俄新型国家关系形成的过程。中俄新型国家关 (六)举办“国家年”活动。为了增进两国人民 系具有以下特点。 5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二) 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 年7 月16 日, 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签 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是在总结历史 经验的基础上, 概括了过去10 年中俄关系的主要 原则、精神和成果, 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条约 的有效期为20 年, 跨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俄罗斯实现国家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 是指导新 世纪两国关系发展的纲领。条约的签订是两国关 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全面落实《中俄睦邻 友好合作条约》确定的原则, 指导两国各领域互利 合作, 中俄双方于2004 年制定了《〈中俄睦邻友好 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 2008 年) 》。 (三) 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俄两国的 推动下,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和塔吉克斯坦所谓“上海五国”元首从 1996 年开 始举行定期会晤。2001 年6 月,“上海五国”和乌兹 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 俄两国把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作为本国外交 的重要环节。5 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奠定了 巩固的法律基础, 建立了一整套组织机构和合作 机制, 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独特的力量, 在有效应 对跨国新威胁和新挑战, 推动成员国间在安全、经 济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方面, 发挥着特殊作用。 (四) 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2004 年10 月14 日, 双方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 定》, 连同1991 年5 月16 日签署的《中苏国界东段 协定》、1994 年 9 月 3 日签署的《中俄国界西段协 定》一起, 将长达4 300 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 全部确定下来, 为两国睦邻合作和世代友好奠定 了稳固的基础。 (五) 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2005 年8 月, 中 俄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 2005”联合军事演 习。演习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崴) 开 始, 然后转移至中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双方派 出陆、海、空军近万人参加。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深 化中俄互信, 加强两国、两军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 作与协调, 演练共同打击“三股势力”, 提高共同应 对国际和地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 中俄联合军演在两国关系中是史无前例的, 标志 两国关系达到了新的水平。 (六) 举办“国家年”活动。为了增进两国人民 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使“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思 想在两国得到广泛传播, 巩固和扩大中俄战略协 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 为了给两国政治、经贸、 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增添新的活力, 两国决 定, 2006 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 年在俄 罗斯举办“中国年”。2006 年12 月, 在中国举办的 “俄罗斯年”活动已顺利结束, 其活动规模之大、内 容之丰富, 在两国关系史中堪称第一。“中国年”已 于2007 年1 月1 日在俄罗斯拉开序幕。 (七) 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 2006 年, 中俄贸易年平均增长 29% , 2006 年贸易额达 到333. 9 亿美元。两国政府商定, 到2010 年贸易额 达到600 亿~ 800 亿美元。中国承诺到2020 年对 俄投资累计达到120 亿美元。为了促进相互投资, 中俄两国政府部门主办的“中俄投资促进会”已于 2004 年启动。 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6 年 4 月 28 日, 支线通往中国的“东西伯利亚 —太平洋”石油管道开始施工。这是中俄能源合作 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关于铺设从东西伯 利亚到中国东部和从西西伯利亚到中国新疆的天 然气管道等重大合作项目, 也都进入实质性谈判 阶段。中俄经贸合作正迎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八) 在国际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继1997 年两国元首专门就国际问题发表《中俄关于世界 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之后, 2005 年7 月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又发表了《关于 21 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这说明两国在国际领 域的合作在深化。中俄在国际问题上有广泛的共 识和共同的利益, 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反对恐 怖主义、解决热点问题, 特别是在维护对两国利害 攸关的中亚和东北亚的安全和稳定方面, 进行了 卓有成效的协作。 中俄关系在跨入新世纪后所取得的成就这里 不一一列举了。两国一致认为, 现在的中俄关系处 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二 中俄新型国家关系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 中俄新型国家关系形成的过程。中俄新型国家关 系具有以下特点。 — 56 — ·外 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外交· (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俄相互尊重对方 既不同于先是结盟,后是对抗的中苏关系,也不同 人民的自由选择,互不干涉内政。中俄两国领导人 于冷战后继续存在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结盟 反复声明,每个国家的人民有权从自己的国情出 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中俄根据事态本身的是非曲 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选择社 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 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模式。现在的中俄关系既不同 系没有假想敌和潜在对手。中俄在发展战略协作 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中苏关系,当时两国为争 伙伴关系的同时,双方都努力发展同包括美国在 当马克思主义“正统”而相互指责,也不同于现在 内的西方国家的友好和合作关系。中俄战略协作 的美国,打着“民主”旗号,干涉别国内政。相互尊 关系是透明的、开放的。 重和平等相待体现了民主和包容的精神,在相互 此外,在经贸领域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实行优 交往中,中俄各自保持了自己的尊严,谁也没有屈 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也是中俄新 辱感。 型国家关系的一大特点。 (二)高层交往实现了制度化、机制化。中俄关 总之,经过10多年的共同努力,中俄已经建 系得以顺利发展,这同两国始终保持各个层次、各 立起合作的最佳模式,使两国关系步入平稳发展 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直接有关,特别是领导人之间 的轨道。中俄新型国家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 的高层接触和磋商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深化 根本利益,而且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成为处理邻国 和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已 之间以及大国之间关系的典范。 经建立了两国元首、议长、总理的定期会晤机 制。实践证明,高层交往机制化对推动两国关系 三 推动中俄关系的基 发展具有特殊作用:其一,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 本动力和现实因素 新问题,增强相互信任,其二,登高望远,着眼未 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看待和规划两国关系 (一)基本动力 的发展:其三,克服官僚主义的惰性,为两国关系 所谓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指推 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动中俄关系发展长期起作用的、而不是暂时的和 (三)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国家核心 经常变化的因素。 利益问题时,相互支持。例如,中国支持俄罗斯打 中俄关系发展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有 击车臣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行 它自身的逻辑。历史经验证明,中俄两国“和”则两 动,对俄罗斯加强同独联体国家关系的政策表示 利,“斗”则两败俱伤。两国的精英们已从过去的中 理解和支持。俄罗斯完全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 苏关系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有足够的智慧塑造新 的立场,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型的中俄关系。但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 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础还是两国在发展相互关系时所追求的国家利益。 台湾事务。 首先,中俄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在 (四)树立新的安全观、构筑新的安全结构。在 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两国都集中于国内的 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方面,中俄摈弃了传统思维, 改革和发展。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要振兴俄罗斯, 不再走扩充军事力量、建立军事同盟的老路,而是 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对中国来说,就是要实 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 观,通过实现两国边境地区的军事信任与相互裁 ①两国元首除每年进行互访以外,还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峰 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其他多边场合举行 军,构建非军事化的周边安全结构。中苏、中俄经 会晤。到2006年,两国已经举行了11次总理定期会晤。总理定期 会晤委员会机制越来越完善。委员会下设10个合作分委会,涵盖 过40年的谈判,按照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互 能源、经贸、科技、运输、核能、银行、航天、通信、环保和民用航空 谅互让的精神,终于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 技术等领域。两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除下设教育、文化、卫 生、体有和旅游5个合作分委会外,还设立了媒体、电影和档案合 问题,把过去长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障碍的边界 作工作小组。2004年启动了高层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政府各个部 变成了联结两国人民友谊和合作的纽带。 门的合作机制日臻完善。边境和地方合作机制在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2004年年底,两国之间先后有65对省(市)建立了友好省州 (五)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这 和姊妹城市关系。 5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一) 相互尊重, 平等相待。中俄相互尊重对方 人民的自由选择, 互不干涉内政。中俄两国领导人 反复声明, 每个国家的人民有权从自己的国情出 发, 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 独立自主地选择社 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模式。现在的中俄关系既不同 于上世纪60~ 70 年代的中苏关系, 当时两国为争 当马克思主义“正统”而相互指责; 也不同于现在 的美国, 打着“民主”旗号, 干涉别国内政。相互尊 重和平等相待体现了民主和包容的精神, 在相互 交往中, 中俄各自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谁也没有屈 辱感。 (二) 高层交往实现了制度化、机制化。中俄关 系得以顺利发展, 这同两国始终保持各个层次、各 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直接有关, 特别是领导人之间 的高层接触和磋商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深化 和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已 经建立了两国元首、议长、总理的定期会晤机 制①。实践证明, 高层交往机制化对推动两国关系 发展具有特殊作用: 其一, 及时研究新情况, 解决 新问题, 增强相互信任; 其二, 登高望远, 着眼未 来, 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看待和规划两国关系 的发展; 其三, 克服官僚主义的惰性, 为两国关系 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三) 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国家核心 利益问题时, 相互支持。例如, 中国支持俄罗斯打 击车臣分裂主义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行 动, 对俄罗斯加强同独联体国家关系的政策表示 理解和支持。俄罗斯完全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 的立场, 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台湾事务。 (四) 树立新的安全观、构筑新的安全结构。在 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方面, 中俄摈弃了传统思维, 不再走扩充军事力量、建立军事同盟的老路, 而是 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 观, 通过实现两国边境地区的军事信任与相互裁 军, 构建非军事化的周边安全结构。中苏、中俄经 过40 年的谈判, 按照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本着互 谅互让的精神, 终于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 问题, 把过去长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障碍的边界 变成了联结两国人民友谊和合作的纽带。 (五)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这 既不同于先是结盟, 后是对抗的中苏关系, 也不同 于冷战后继续存在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结盟 关系。在国际事务中, 中俄根据事态本身的是非曲 直, 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没有假想敌和潜在对手。中俄在发展战略协作 伙伴关系的同时, 双方都努力发展同包括美国在 内的西方国家的友好和合作关系。中俄战略协作 关系是透明的、开放的。 此外, 在经贸领域采取多种合作形式, 实行优 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 也是中俄新 型国家关系的一大特点。 总之, 经过 10 多年的共同努力, 中俄已经建 立起合作的最佳模式, 使两国关系步入平稳发展 的轨道。中俄新型国家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 根本利益, 而且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成为处理邻国 之间以及大国之间关系的典范。 三 推动中俄关系的基 本动力和现实因素 (一) 基本动力 所谓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力, 是指推 动中俄关系发展长期起作用的、而不是暂时的和 经常变化的因素。 中俄关系发展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有 它自身的逻辑。历史经验证明, 中俄两国“和”则两 利,“斗”则两败俱伤。两国的精英们已从过去的中 苏关系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 有足够的智慧塑造新 型的中俄关系。但是,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 础还是两国在发展相互关系时所追求的国家利益。 首先, 中俄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 这就是, 在 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两国都集中于国内的 改革和发展。对俄罗斯来说, 就是要振兴俄罗斯, 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 对中国来说, 就是要实 — 57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外 交· ① 两国元首除每年进行互访以外, 还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峰 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其他多边场合举行 会晤。到2006 年, 两国已经举行了11 次总理定期会晤。总理定期 会晤委员会机制越来越完善。委员会下设10 个合作分委会, 涵盖 能源、经贸、科技、运输、核能、银行、航天、通信、环保和民用航空 技术等领域。两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除下设教育、文化、卫 生、体育和旅游5 个合作分委会外, 还设立了媒体、电影和档案合 作工作小组。2004 年启动了高层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政府各个部 门的合作机制日臻完善。边境和地方合作机制在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2004 年年底, 两国之间先后有65 对省(市) 建立了友好省州 和姊妹城市关系

·外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现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达到中等发达 实现了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 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这样,两国的外交面临的中 平不断提高,国力明显增强。 心任务都是要为保证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 在国际舞台上,俄罗斯旗帜鲜明地捍卫自己 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中俄 的国家利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是毗邻而居的核大国,双方如果不能建立睦邻友 从2005年年初开始,俄罗斯开展了关于“主 好关系,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外交任务。俄罗斯通 权民主”的大讨论①。俄罗斯政界和学术界企图用 过同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东部和 “主权民主”这一概念解释俄罗斯现行的内外政策 东南部的稳定。中国通过同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 以及国家的未来走向。从报道的材料来看,“主权 伙伴关系以及通过建立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使 民主”包含这样一些内容:(1)俄罗斯实行民主制 其战略屏障向西延长数千公里。 度,但是俄罗斯的民主化必须符合俄罗斯的历史 其次,中俄都实行市场经济,都实行对外开放 传统和民族特点。普京说,“我们要独立发展民主, 政策,力图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俄在地理上连 不屈从于任何压力②,(2)“主权民主”的核心是 成一片,交通便利。俄罗斯是资源大国,科技大国。 指国家政权的独立性,“确保国家不受外来干涉 中国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市场广阔。中俄两国 独立自主地推行对内和对外政策”(3)由“主权民 在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在区域一体化 主”还引申出“主权经济”、“主权能源”等概念。所 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中俄都需要 谓“主权经济”,是指国家控制全国经济命脉,调节 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市场,所谓“主权能源”,是指不允许外国控制战略 再者,世界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迫使 资源产地,等等。 中俄必须走到一起,相互倚重。冷战结束以后,美 100多年来,关于俄罗斯究竞是属于“西方” 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为了独霸世 还是属于“东方”的争论从未间断过。在这里,作为 界,防止可能同美国并驾齐驱、对美国构成挑战的 文化观念的“西方”和“东方”被截然对立。上世纪 大国出现,在欧洲,通过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 90年代,俄罗斯尽管同西方摩擦不断,有时矛盾 战略空间,通过向独联体国家的渗透,蚕食俄罗斯 还很尖锐,但是在指导思想和政治实践方面,遵循 的势力范围在亚太,美国不断增强军事力量,加 的基本原则还是“选择欧洲”,即用西方的政治经 强美日军事同盟,并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施加压 济模式和价值观作为改革的标准和方向,并最终 力,企图阻止中国的发展。由此可见,俄美关系中 融入“西方文明世界大家庭”。然而,这场改革使俄 有独联体这个难解的“结”,中美关系中有台湾这 罗斯陷入了空前的浩劫。普京上台后不得不改变 个难解的“结”。在这种情况下,中俄发展战略协 这条路线。 作,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并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不久前,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对“欧洲选 形成制约。 择”原则作了新的解释,对俄罗斯文明定位作了新 上面谈到的3个因素将在长时间内存在,影 的界定。他说,“至于俄罗斯的欧洲选择’,我们所 响着中俄关系的发展。 指的是俄罗斯人对欧洲面向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现实因素 的追求。但是,俄罗斯人的追求从来不仅仅局限在 这里所说的“现实因素”,是指进入新世纪以 欧洲。我国几百年来生活在不同文明的接合部,作 后出现的影响中俄关系发展的新因素,其中有的 为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而发展,因此我国在保持 因素过去也曾存在,但是进入新世纪后更加突显 不同文明的和谐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③ 出来了。 1俄罗斯走出困境和内外政策的调整 ①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主权民主"以及下面谈到的“能 普京上台以后,修正了叶利钦时代为使俄罗 源超级大国”的提法是否确切,有不同看法,但是对于这些概念所 涉及的内涵,主流的观点是一致的。 斯“全盘西化”所推行的改革路线,把建设“强大的 ②饿)普京在八国峰会召开前接受记者采访,俄塔社2006 俄罗斯”作为国家战略的中心。通过实施一系列治 年7月12日俄文电。 ③俄)俄外交部长C拉夫罗夫在莫斯科大学谈俄罗斯对 理整顿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和全国政令的统一, 外政策,俄塔社2006年12月11日俄文电。 5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现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然后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这样, 两国的外交面临的中 心任务都是要为保证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 的国际环境, 尤其是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中俄 是毗邻而居的核大国, 双方如果不能建立睦邻友 好关系, 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外交任务。俄罗斯通 过同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实现了东部和 东南部的稳定。中国通过同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 伙伴关系以及通过建立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 使 其战略屏障向西延长数千公里。 其次, 中俄都实行市场经济, 都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 力图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俄在地理上连 成一片, 交通便利。俄罗斯是资源大国, 科技大国。 中国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市场广阔。中俄两国 在经济上互补性强, 合作潜力巨大。在区域一体化 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 中俄都需要 加强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 再者, 世界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迫使 中俄必须走到一起, 相互倚重。冷战结束以后, 美 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为了独霸世 界, 防止可能同美国并驾齐驱、对美国构成挑战的 大国出现, 在欧洲, 通过北约东扩, 挤压俄罗斯的 战略空间, 通过向独联体国家的渗透, 蚕食俄罗斯 的势力范围; 在亚太, 美国不断增强军事力量, 加 强美日军事同盟, 并利用台湾问题, 对中国施加压 力, 企图阻止中国的发展。由此可见, 俄美关系中 有独联体这个难解的“结”, 中美关系中有台湾这 个难解的“结”。在这种情况下, 中俄发展战略协 作, 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并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形成制约。 上面谈到的 3 个因素将在长时间内存在, 影 响着中俄关系的发展。 (二) 现实因素 这里所说的“现实因素”, 是指进入新世纪以 后出现的影响中俄关系发展的新因素, 其中有的 因素过去也曾存在, 但是进入新世纪后更加突显 出来了。 1. 俄罗斯走出困境和内外政策的调整 普京上台以后, 修正了叶利钦时代为使俄罗 斯“全盘西化”所推行的改革路线, 把建设“强大的 俄罗斯”作为国家战略的中心。通过实施一系列治 理整顿措施, 加强了中央政权和全国政令的统一, 实现了政局稳定,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 国力明显增强。 在国际舞台上, 俄罗斯旗帜鲜明地捍卫自己 的国家利益, 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从 2005 年年初开始, 俄罗斯开展了关于“主 权民主”的大讨论①。俄罗斯政界和学术界企图用 “主权民主”这一概念解释俄罗斯现行的内外政策 以及国家的未来走向。从报道的材料来看,“主权 民主”包含这样一些内容: (1) 俄罗斯实行民主制 度, 但是俄罗斯的民主化必须符合俄罗斯的历史 传统和民族特点。普京说,“我们要独立发展民主, 不屈从于任何压力”②; (2)“主权民主”的核心是 指国家政权的独立性,“确保国家不受外来干涉, 独立自主地推行对内和对外政策”; (3) 由“主权民 主”还引申出“主权经济”、“主权能源”等概念。所 谓“主权经济”, 是指国家控制全国经济命脉, 调节 市场; 所谓“主权能源”, 是指不允许外国控制战略 资源产地, 等等。 100 多年来, 关于俄罗斯究竟是属于“西方” 还是属于“东方”的争论从未间断过。在这里, 作为 文化观念的“西方”和“东方”被截然对立。上世纪 90 年代, 俄罗斯尽管同西方摩擦不断, 有时矛盾 还很尖锐, 但是在指导思想和政治实践方面, 遵循 的基本原则还是“选择欧洲”, 即用西方的政治经 济模式和价值观作为改革的标准和方向, 并最终 融入“西方文明世界大家庭”。然而, 这场改革使俄 罗斯陷入了空前的浩劫。普京上台后不得不改变 这条路线。 不久前,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对“欧洲选 择”原则作了新的解释, 对俄罗斯文明定位作了新 的界定。他说,“至于俄罗斯的‘欧洲选择’, 我们所 指的是俄罗斯人对欧洲面向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 的追求。但是, 俄罗斯人的追求从来不仅仅局限在 欧洲。我国几百年来生活在不同文明的接合部, 作 为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而发展, 因此我国在保持 不同文明的和谐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③ — 58 — ·外 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① ② ③ 〔俄〕俄外交部长C. 拉夫罗夫在莫斯科大学谈俄罗斯对 外政策, 俄塔社2006 年12 月11 日俄文电。 〔俄〕普京在八国峰会召开前接受记者采访, 俄塔社2006 年7 月12 日俄文电。 在讨论的过程中, 对于“主权民主”以及下面谈到的“能 源超级大国”的提法是否确切, 有不同看法, 但是对于这些概念所 涉及的内涵, 主流的观点是一致的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外交· 当然,现在说俄罗斯关于“西方”和“东方”的 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也随 争论己经结束,还为时过早。但是,就目前阶段而 之发生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这种变化更加 言,俄罗斯政治精英们的主流思想倾向已经非常 明显。 明确:俄罗斯既不完全属于西方,也不完全属于东 很多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方,俄罗斯就是俄罗斯! 大家熟悉的罗高寿曾13年担任驻华大使,被俄罗 俄罗斯走出困境及其内外政策的调整,对中 斯外交界称之为对华政策的“教父”。他的观点很 俄关系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代表性。他在不久前发表的文章中这样描述中 首先,如前所述,俄罗斯强调,改革和发展必 国的发展前景:“中国正处在变成世界第一经济强 须考虑本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要独立自主 国的道路上”。他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材料 地决定内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这同中国一贯坚 说,“到2020年,按购买力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 持的原则是一致的。这说明,在这些涉及国家发展 总值将超过美国”。即使中国发展速度再低一些, 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中俄两国有了共同语言。 低于每年7%~8%,“中国经济总量也将在2016 这不仅对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进而在改 年超过日本,在2040年赶上美国②。在俄罗斯,越 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相互借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 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迟早要成为超级大国”,并 具有现实的国际意义。要知道,中俄在这方面所坚 成为抗衡美国的主要力量。 持的政治哲学同美国坚持的向国外输出“民主”的 有的俄罗斯学者还从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 政治哲学,是相对立的。俄罗斯学者敏锐地看到了 把中国的改革经验和发展道路概括为同新自由主 这一点:“在与西方的关系中,特别是在涉及自己 义相对立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模式”,认为 的政治和文化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中国可以指望 “中国的发展模式,或者说东亚发展模式,对所有 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因为俄罗斯也遇到了同样的 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因为这种模 问题①。 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③。 此外,过去俄罗斯认定自己的归宿是欧洲,是 对于中国的崛起,有些俄罗斯人表示担心和 “西方文明世界大家庭”的一员,所以在它的对外 害怕,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认为,中国的发展对俄罗 政策中,西方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所处 斯来说是机遇,能够“有力地推动俄罗斯经济的发 的亚洲似乎命中注定永远处于次要位置。当然.俄 展”,有人甚至建议,“我们要抓住邻国飞速发展的 罗斯把欧洲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也有实际的国 契机,把西伯利亚这节车厢挂到正在提速的中国 家利益考虑,例如对外贸易比重的65%以上在欧 列车上④。 洲,引进外资主要也来自这里。但是,意识形态因 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看好中国,对同中国发 素无疑也起了重要作用。人们记得,在俄罗斯曾经 展关系,兴致甚浓。以访华人数为例,1996年来华 有过这样的论调,似乎“民主的”俄罗斯同“不民 人员为60万人次,2005年增加到222万人次。过 主”的中国发展关系,会损害它同西方的关系。而 去眼睛只是盯着西方的大公司也纷纷前来,抢滩 现在情况变了,俄罗斯实行全方位的现实主义外 中国市场。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来华 交,同中国发展关系,不会再受这种意识形态因素 访问如同一股涌动的大潮,人数更多了。3月21日 的干扰了。 “俄罗斯年”开幕前夕,有16架飞机满载着中央和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俄罗斯政局稳定,经济 地方政府官员、工商界的头面人物,飞来中国。这 持续快速发展,从衰败中重新崛起,这不仅有利于 国际力量的平衡和世界战略的稳定,而且有利于 ①俄)牙别尔格尔:《名副其实中国的全球战略》,载《独 立报》2006年6月27日。 中俄两国发展全面和务实的合作关系。 ②饿)H罗高寿:《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和前景》,载莫 2俄罗斯对中国认识的变化 斯科国立因际关系学院一俄罗斯外交部大学《分析报告》,2006 年3月,第1(6)期,第36页。 300年来,俄罗斯在经济、军事、科学和教育 ③俄)B波波夫:《经济奇迹中国模式对抗新自由主义》, 等方面一直走在中国的前面。俄罗斯人习惯于居 载《政治杂志》周刊2006年9月25日。 ④(俄)T帕宁娜《将出现一片中国森林…》,载《俄罗 高临下地看中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 斯报》2006年8月4日,第1版。 5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当然, 现在说俄罗斯关于“西方”和“东方”的 争论已经结束, 还为时过早。但是, 就目前阶段而 言, 俄罗斯政治精英们的主流思想倾向已经非常 明确: 俄罗斯既不完全属于西方, 也不完全属于东 方, 俄罗斯就是俄罗斯! 俄罗斯走出困境及其内外政策的调整, 对中 俄关系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 如前所述, 俄罗斯强调, 改革和发展必 须考虑本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 要独立自主 地决定内外政策, 反对外来干涉。这同中国一贯坚 持的原则是一致的。这说明, 在这些涉及国家发展 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上, 中俄两国有了共同语言。 这不仅对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进而在改 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相互借鉴, 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 具有现实的国际意义。要知道, 中俄在这方面所坚 持的政治哲学同美国坚持的向国外输出“民主”的 政治哲学, 是相对立的。俄罗斯学者敏锐地看到了 这一点:“在与西方的关系中, 特别是在涉及自己 的政治和文化发展道路的问题上, 中国可以指望 得到俄罗斯的支持, 因为俄罗斯也遇到了同样的 问题”①。 此外, 过去俄罗斯认定自己的归宿是欧洲, 是 “西方文明世界大家庭”的一员, 所以在它的对外 政策中, 西方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而中国所处 的亚洲似乎命中注定永远处于次要位置。当然, 俄 罗斯把欧洲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 也有实际的国 家利益考虑, 例如对外贸易比重的 65% 以上在欧 洲, 引进外资主要也来自这里。但是, 意识形态因 素无疑也起了重要作用。人们记得, 在俄罗斯曾经 有过这样的论调, 似乎“民主的”俄罗斯同“不民 主”的中国发展关系, 会损害它同西方的关系。而 现在情况变了, 俄罗斯实行全方位的现实主义外 交, 同中国发展关系, 不会再受这种意识形态因素 的干扰了。 再者, 也是最重要的, 俄罗斯政局稳定, 经济 持续快速发展, 从衰败中重新崛起, 这不仅有利于 国际力量的平衡和世界战略的稳定, 而且有利于 中俄两国发展全面和务实的合作关系。 2. 俄罗斯对中国认识的变化 300 年来, 俄罗斯在经济、军事、科学和教育 等方面一直走在中国的前面。俄罗斯人习惯于居 高临下地看中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进入了 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也随 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最近几年, 这种变化更加 明显。 很多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大家熟悉的罗高寿曾13 年担任驻华大使, 被俄罗 斯外交界称之为对华政策的“教父”。他的观点很 有代表性。他在不久前发表的文章中这样描述中 国的发展前景:“中国正处在变成世界第一经济强 国的道路上”。他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材料 说,“到 2020 年, 按购买力计算, 中国的国内生产 总值将超过美国”。即使中国发展速度再低一些, 低于每年 7%~ 8% ,“中国经济总量也将在 2016 年超过日本, 在2040 年赶上美国”②。在俄罗斯, 越 来越多的人认为, 中国“迟早要成为超级大国”, 并 成为抗衡美国的主要力量。 有的俄罗斯学者还从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 把中国的改革经验和发展道路概括为同新自由主 义相对立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模式”, 认为 “中国的发展模式, 或者说东亚发展模式, 对所有 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因为这种模 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③。 对于中国的崛起, 有些俄罗斯人表示担心和 害怕,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认为, 中国的发展对俄罗 斯来说是机遇, 能够“有力地推动俄罗斯经济的发 展”, 有人甚至建议,“我们要抓住邻国飞速发展的 契机, 把西伯利亚这节车厢挂到正在提速的中国 列车上”④。 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看好中国, 对同中国发 展关系, 兴致甚浓。以访华人数为例, 1996 年来华 人员为60 万人次, 2005 年增加到222 万人次。过 去眼睛只是盯着西方的大公司也纷纷前来, 抢滩 中国市场。2006 年, 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 来华 访问如同一股涌动的大潮, 人数更多了。3 月21 日 “俄罗斯年”开幕前夕, 有16 架飞机满载着中央和 地方政府官员、工商界的头面人物, 飞来中国。这 — 59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外 交· ① ② ③ ④ 〔俄〕Т. 帕宁娜:《将出现一片中国森林……》, 载《俄罗 斯报》2006 年8 月4 日, 第1 版。 〔俄〕В. 波波夫:《经济奇迹: 中国模式对抗新自由主义》, 载《政治杂志》周刊2006 年9 月25 日。 〔俄〕И. 罗高寿:《中俄经贸合作: 发展趋势和前景》, 载莫 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外交部大学《分析报告》, 2006 年3 月, 第1 (6) 期, 第36 页。 〔俄〕Я. 别尔格尔:《名副其实: 中国的全球战略》, 载《独 立报》2006 年6 月27 日

·外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一年,在俄罗斯87个联邦主体中,有80个联邦主 入你们最重要的经济领域。对俄罗斯,至今还保持 体的领导人访问了中国。 陈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④规定的种种限制。③ 3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 俄罗斯同欧盟的谈判步履艰难。同美国关于 俄罗斯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其产 合作开发巴伦支海的什托克曼气田并将液化天然 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 气输往美国的谈判已陷入停顿。 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33%,产量占27%,出口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把目标转向亚洲,首 占30%。随着世界对能源资源争夺的加剧、世界能 先是中国。2006年4月26日,普京在视察托姆斯 源价格飘升,能源的生产和供应便成了突出的国 克时,就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发表重要谈话。他说, 际政治和安全战略问题。俄罗斯及时和巧妙地利 西方以种种借口对俄罗斯进行限制。因此,俄罗斯 用了这种形势,不仅靠出口能源赚取巨额收入,迅 要寻找新的销售市场,要关注正在高速发展的亚 速改善了国内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而且把能源作 太国家,与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的合作将提高西 为政治武器,加强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2004 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活力@。在普京讲话两天以 年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以后,奉行亲西方的和 后,“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输油管道正式开工了。 对俄强硬的政策。2005年1月,俄罗斯以中断天然 当然,俄罗斯重视中国的能源市场并不完全 气供应的方法迫使乌克兰在天然气价格上做出让 是西方压迫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发展同中国的能 步。乌克兰事件促成俄罗斯“能源超级大国”构想 源合作有利可图,前景广阔。据俄罗斯方面预测, 的最终形成①。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 2002~2035年,西欧的石油消费量将从每天的 说得很坦率,“目前,我国的经济潜力可以保持世 1380万桶增加到1490万桶,增幅为8%;而中国 界能源的稳定。在形成欧洲统一能源战略的过程 将从每天的520万桶增加到1420万桶,增幅为 中,我国作用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现在就一目了 120%⑦。目前,俄罗斯向亚太出口的石油仅占其 然了,而且是不容置疑的…这在客观上决定了 出口量的3%,计划2020年增加到33%。如果计划 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新地位②。 能够实现,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将大 俄罗斯中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如同一 大加强。此外,根据中俄签署的合作协议,俄罗斯 股寒流侵袭了主要依靠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欧洲。 公司可以进入中国能源销售和加工领域。俄罗斯 德国外交专家约瑟夫·约非说,“俄罗斯天然气管 工业和能源部部长满意地说,“‘东方部分'在俄罗 道对西欧产生的影响远比其手中的SS-20中程 导弹大得多③。一些欧盟成员国呼吁北约用军事 斯的能源战略中占有特殊地位。更重要的是,俄罗 斯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局限于供应能源 力量保护能源运输的安全。2006年12月北约里加 原料,还包括供应俄罗斯制造的能源设备,供应电 峰会把能源安全列入讨论议程。会议最后文件宣 力和发展基础设施。@的确,所有这些都是俄罗 称,“战略资源运输受阻”是该组织未来10~15年 面临的安全威胁。 斯在同西方的合作中未曾得到过的。 俄罗斯同西方的矛盾不仅表现在能源运输安 全方面,而且表现在具体的经济利益方面。俄罗斯 ①俄)中卢基杨诺夫(《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 《盘点》,载《新时代》周刊2006年8月13日。 是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但是欧洲国家不允 ②饿)俄副总理兼因防部长C伊万诺夫:《因家价值观的 三要素》,载《消息报》2006年7月13日。 许俄罗斯公司进入天然气下游销售领域。俄罗斯 ③美)T.弗里德曼:《真正的冷战》,载《纽约时报》2006年 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对自己不利,所以,在同欧洲 10月25日。 ④巴黎统筹委员会全名“输出管制委员会”,成立于1949年 的谈判中,提出了新的要价,这主要是:(1)要求欧 11月,是美国控制的西方国家政府间的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的机构。 洲允许俄罗斯公司进入天然气销售领域:(2)要求 ⑤饿)普京总统与八国集团主要通讯社领导人的谈话,俄 欧洲取消限制,允许俄罗斯公司进入欧洲最重要 新社2006年6月3日俄文电。 ©俄)·格里尼奥夫:《俄罗斯利用中因可打击西方野 的经济部门。普京亲自出马攻关,他指出,“我们的 心》,载饿)《辰报2006年4月27日。 欧洲朋友提出请求,让我们放他们进入能源领域 ⑦俄)《管道走向何方》,载《生意人报》2006年10月31日。 饿)俄工业和能源部部长B赫里斯坚科:《俄罗斯能源 俄罗斯经济的心脏。那么你们也该放我们进 政策中的‘东方部分》,俄新社2006年10月3日俄文电。 6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一年, 在俄罗斯87 个联邦主体中, 有80 个联邦主 体的领导人访问了中国。 3.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 俄罗斯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13% , 其产 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 居世界第二位。天 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33% , 产量占27% , 出口量 占30%。随着世界对能源资源争夺的加剧、世界能 源价格飙升, 能源的生产和供应便成了突出的国 际政治和安全战略问题。俄罗斯及时和巧妙地利 用了这种形势, 不仅靠出口能源赚取巨额收入, 迅 速改善了国内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而且把能源作 为政治武器, 加强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2004 年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以后, 奉行亲西方的和 对俄强硬的政策。2005 年1 月, 俄罗斯以中断天然 气供应的方法迫使乌克兰在天然气价格上做出让 步。乌克兰事件促成俄罗斯“能源超级大国”构想 的最终形成①。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 说得很坦率,“目前, 我国的经济潜力可以保持世 界能源的稳定。在形成欧洲统一能源战略的过程 中, 我国作用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现在就一目了 然了, 而且是不容置疑的……这在客观上决定了 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新地位”②。 俄罗斯中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 如同一 股寒流侵袭了主要依靠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欧洲。 德国外交专家约瑟夫·约非说,“俄罗斯天然气管 道对西欧产生的影响远比其手中的SS- 20 中程 导弹大得多”③。一些欧盟成员国呼吁北约用军事 力量保护能源运输的安全。2006 年12 月北约里加 峰会把能源安全列入讨论议程。会议最后文件宣 称,“战略资源运输受阻”是该组织未来10~ 15 年 面临的安全威胁。 俄罗斯同西方的矛盾不仅表现在能源运输安 全方面, 而且表现在具体的经济利益方面。俄罗斯 是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 但是欧洲国家不允 许俄罗斯公司进入天然气下游销售领域。俄罗斯 认为, 这种合作模式对自己不利, 所以, 在同欧洲 的谈判中, 提出了新的要价, 这主要是: (1) 要求欧 洲允许俄罗斯公司进入天然气销售领域; (2) 要求 欧洲取消限制, 允许俄罗斯公司进入欧洲最重要 的经济部门。普京亲自出马攻关, 他指出,“我们的 欧洲朋友提出请求, 让我们放他们进入能源领域 ——俄罗斯经济的心脏。那么你们也该放我们进 入你们最重要的经济领域。对俄罗斯, 至今还保持 陈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④ 规定的种种限制。”⑤ 俄罗斯同欧盟的谈判步履艰难。同美国关于 合作开发巴伦支海的什托克曼气田并将液化天然 气输往美国的谈判已陷入停顿。 在这样的背景下, 俄罗斯把目标转向亚洲, 首 先是中国。2006 年4 月26 日, 普京在视察托姆斯 克时, 就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发表重要谈话。他说, 西方以种种借口对俄罗斯进行限制。因此, 俄罗斯 要寻找新的销售市场, 要关注正在高速发展的亚 太国家, 与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的合作将提高西 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活力⑥。在普京讲话两天以 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正式开工了。 当然, 俄罗斯重视中国的能源市场并不完全 是西方压迫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 发展同中国的能 源合作有利可图, 前景广阔。据俄罗斯方面预测, 2002~ 2035 年, 西欧的石油消费量将从每天的 1 380万桶增加到1 490 万桶, 增幅为8% ; 而中国 将从每天的 520 万桶增加到 1 420 万桶, 增幅为 120% ⑦。目前, 俄罗斯向亚太出口的石油仅占其 出口量的3% , 计划2020 年增加到33%。如果计划 能够实现, 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将大 大加强。此外, 根据中俄签署的合作协议, 俄罗斯 公司可以进入中国能源销售和加工领域。俄罗斯 工业和能源部部长满意地说,“‘东方部分’在俄罗 斯的能源战略中占有特殊地位。更重要的是, 俄罗 斯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局限于供应能源 原料, 还包括供应俄罗斯制造的能源设备, 供应电 力和发展基础设施。”⑧ 的确, 所有这些都是俄罗 斯在同西方的合作中未曾得到过的。 — 60 — ·外 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俄〕俄工业和能源部部长В. 赫里斯坚科:《俄罗斯能源 政策中的‘东方部分’》, 俄新社2006 年10 月3 日俄文电。 〔俄〕《管道走向何方》, 载《生意人报》2006 年10 月31 日。 〔俄〕П. 格里尼奥夫:《俄罗斯利用中国可打击西方野 心》, 载〔俄〕《晨报》2006 年4 月27 日。 〔俄〕普京总统与八国集团主要通讯社领导人的谈话, 俄 新社2006 年6 月3 日俄文电。 巴黎统筹委员会全名“输出管制委员会”, 成立于1949 年 11 月, 是美国控制的西方国家政府间的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的机构。 〔美〕T. 弗里德曼:《真正的冷战》, 载《纽约时报》2006 年 10 月25 日。 〔俄〕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С. 伊万诺夫:《国家价值观的 三要素》, 载《消息报》2006 年7 月13 日。 〔俄〕Ф. 卢基杨诺夫《(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 《盘点》, 载《新时代》周刊2006 年8 月13 日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外交· 4俄罗斯同美国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内模仿西方模式,在国际上奉行同西方相同的外 2001年发生九一一事件后,普京立即向布什 交政策。但是,普京上台后,俄罗斯选择了另一条 总统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俄罗斯领空,允许美国 道路,不再听从西方指手画脚。美国对此大为恼 在中亚驻军,并向美国提供有关阿富汗塔利班的 火,指责俄罗斯走上了“极权”和“反民主”的道路, 情报。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北约顺利击溃塔利班, 对外推行“新帝国主义"政策。2006年7月,在圣彼 占领阿富汗全境。普京向美国示好,目的是为了换 得堡“八国集团”峰会前,美国掀起反俄高潮。5 取美国承认俄罗斯“平等的战略伙伴”地位,承认 月4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在立陶宛首都,一方面抨 俄罗斯在独联体的特殊利益。但是,俄罗斯的投入 击俄罗斯对邻国使用能源武器,另一方面攻击俄 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2003年是俄美关系转折 罗斯从“民主”倒退。他说,“在当今的俄罗斯,反对 点。这一年,由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 改革的人们正在伺机颠覆过去10年取得的成果。 俄罗斯当局逮捕有美国背景的尤科斯石油公司总 俄罗斯政府限制了人民的权利③。切尼的讲话在 裁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事件,俄美关系由热变冷。 俄罗斯引起强烈反响。有人把他的讲话同1946年 美国尽管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但是并没有 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关于“铁幕”的讲话相 放松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2004年,美国不顾俄 提并论。众所周知,后者成为持续半个世纪的东西 罗斯的一再反对,接纳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使 方冷战开始的标志。前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J.爱 北约扩展到原苏联领土,直逼俄罗斯的边界。这使 德华兹和前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J.肯普联名发表 俄罗斯进一步认识到,如果说俄罗斯国家安全的 文章,以示两党对俄政策的一致性。他们号召欧盟 现实威胁来自恐怖主义的话,那么主要的外部威 和美国联合起来,对俄罗斯国内政治进程施加影 胁则来自美国领导的北约。 响。“由于明年将举行议会选举,2008年将举行总 2003年年底在格鲁吉亚,2004年年底在乌克 统大选,俄罗斯即将进入重要的政治阶段。现在, 兰,西方国家利用这两个国家的内部矛盾,煽动所 美国和欧盟应该制定明确的标准,我们将根据标 谓“玫瑰革命”和“橙色革命”,建立亲西方的“民主 准判断这一进程是否合法…如果俄罗斯目前的 政权”。新政权要求加入欧盟和北约,对俄罗斯采 政治现实继续发展下去的话,俄罗斯的领导层真 取强硬立场。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是在历史 有可能被境外人士视为是非法的。④对于西方影 上生活在一个国家的“三个斯拉夫兄弟”。乌克兰 响和操纵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的企图,对于那些 首都基辅是俄罗斯文化的发祥地,正像一些中国 要求把俄罗斯从“八国集团”开除出去的呼声,普 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北约接纳乌克兰,等于挖了 京愤怒地回答说“让狗去叫吧,商队照样 俄罗斯的“祖坟”。苏联解体以后,西方通过扩大欧 前进!”⑤ 盟和北约,先是消化了苏联的东欧盟国,后又消化 俄美之间的军备竞赛实际上并没有停止,尽 了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处在独联体的核心地带。 管这种竞赛是不对称的。2001年年底,美国单方 西方的地缘战略思想是:没有乌克兰就不可能形 面宣布退出1972年苏美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 成俄罗斯帝国①。也就是说,只要把乌克兰争取过 约》,开始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企图建立 去,俄罗斯就不可能恢复成像沙皇俄国或苏联那 单方面的绝对军事优势。俄罗斯随着经济情况的 样的世界强国。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加拿大研究所 所长罗戈夫指出,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是俄美 ①美)Z.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 冷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北约接纳乌克兰是企 局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文版,第62页。 图使俄罗斯作为大国永无出头之日,在欧洲被孤 ②俄)C罗戈夫接受《独立报》记者采访的访谈录:《莫斯 科和华盛倾不稳定的伙伴关系》,载《独立报》2006年5月31日。 立起来。这将是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实际上是 ③《切尼批评俄罗斯民主倒退:俄美关系重坠冰河》 故意使俄罗斯回到莫斯科公国的状态,沦为国际 http://www.ce cn/xwzx/gjss/gdxw/200605/08/t20060508- 6894201.shtm 事务中的三流国家②。 ④镁)1爱德华兹、』.肯普:《我们需要对俄罗斯强硬》,载 美国干涉俄罗斯的内政,是俄美关系变冷的 《国际先驱论坛报》2006年7月12日。 ⑤镁)F.奥尔洛夫M.富格雷戈什:《八因集团峰会及俄 深层次原因。美国的期望是,新的俄罗斯应该在国 罗斯的国力》,载《华盛顿季刊》2006年夏季号。 —6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4. 俄罗斯同美国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2001 年发生九一一事件后, 普京立即向布什 总统表示, 愿意向美国提供俄罗斯领空, 允许美国 在中亚驻军, 并向美国提供有关阿富汗塔利班的 情报。在俄罗斯的帮助下, 北约顺利击溃塔利班, 占领阿富汗全境。普京向美国示好, 目的是为了换 取美国承认俄罗斯“平等的战略伙伴”地位, 承认 俄罗斯在独联体的特殊利益。但是, 俄罗斯的投入 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2003 年是俄美关系转折 点。这一年, 由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 俄罗斯当局逮捕有美国背景的尤科斯石油公司总 裁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事件, 俄美关系由热变冷。 美国尽管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 但是并没有 放松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2004 年, 美国不顾俄 罗斯的一再反对, 接纳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 使 北约扩展到原苏联领土, 直逼俄罗斯的边界。这使 俄罗斯进一步认识到, 如果说俄罗斯国家安全的 现实威胁来自恐怖主义的话, 那么主要的外部威 胁则来自美国领导的北约。 2003 年年底在格鲁吉亚, 2004 年年底在乌克 兰, 西方国家利用这两个国家的内部矛盾, 煽动所 谓“玫瑰革命”和“橙色革命”, 建立亲西方的“民主 政权”。新政权要求加入欧盟和北约, 对俄罗斯采 取强硬立场。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是在历史 上生活在一个国家的“三个斯拉夫兄弟”。乌克兰 首都基辅是俄罗斯文化的发祥地, 正像一些中国 学者指出的那样, 如果北约接纳乌克兰, 等于挖了 俄罗斯的“祖坟”。苏联解体以后, 西方通过扩大欧 盟和北约, 先是消化了苏联的东欧盟国, 后又消化 了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处在独联体的核心地带。 西方的地缘战略思想是: 没有乌克兰就不可能形 成俄罗斯帝国①。也就是说, 只要把乌克兰争取过 去, 俄罗斯就不可能恢复成像沙皇俄国或苏联那 样的世界强国。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加拿大研究所 所长罗戈夫指出, 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是俄美 冷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北约接纳乌克兰是企 图使俄罗斯作为大国永无出头之日, 在欧洲被孤 立起来。这将是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实际上是 故意使俄罗斯回到莫斯科公国的状态, 沦为国际 事务中的三流国家”②。 美国干涉俄罗斯的内政, 是俄美关系变冷的 深层次原因。美国的期望是, 新的俄罗斯应该在国 内模仿西方模式, 在国际上奉行同西方相同的外 交政策。但是, 普京上台后, 俄罗斯选择了另一条 道路, 不再听从西方指手画脚。美国对此大为恼 火, 指责俄罗斯走上了“极权”和“反民主”的道路, 对外推行“新帝国主义”政策。2006 年7 月, 在圣彼 得堡“八国集团”峰会前, 美国掀起反俄高潮。5 月4 日, 美国副总统切尼在立陶宛首都, 一方面抨 击俄罗斯对邻国使用能源武器, 另一方面攻击俄 罗斯从“民主”倒退。他说,“在当今的俄罗斯, 反对 改革的人们正在伺机颠覆过去10 年取得的成果。 俄罗斯政府限制了人民的权利”③。切尼的讲话在 俄罗斯引起强烈反响。有人把他的讲话同1946 年 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关于“铁幕”的讲话相 提并论。众所周知, 后者成为持续半个世纪的东西 方冷战开始的标志。前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J. 爱 德华兹和前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J. 肯普联名发表 文章, 以示两党对俄政策的一致性。他们号召欧盟 和美国联合起来, 对俄罗斯国内政治进程施加影 响。“由于明年将举行议会选举, 2008 年将举行总 统大选, 俄罗斯即将进入重要的政治阶段。现在, 美国和欧盟应该制定明确的标准, 我们将根据标 准判断这一进程是否合法……如果俄罗斯目前的 政治现实继续发展下去的话, 俄罗斯的领导层真 有可能被境外人士视为是非法的。”④ 对于西方影 响和操纵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的企图, 对于那些 要求把俄罗斯从“八国集团”开除出去的呼声, 普 京 愤 怒 地 回 答 说:“让 狗 去 叫 吧, 商 队 照 样 前进! ”⑤ 俄美之间的军备竞赛实际上并没有停止, 尽 管这种竞赛是不对称的。2001 年年底, 美国单方 面宣布退出 1972 年苏美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 约》, 开始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 企图建立 单方面的绝对军事优势。俄罗斯随着经济情况的 — 61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外 交· ① ② ③ ④ ⑤ 〔美〕F. 奥尔洛夫、M. 富格雷戈什:《八国集团峰会及俄 罗斯的国力》, 载《华盛顿季刊》2006 年夏季号。 〔美〕J. 爱德华兹、J. 肯普:《我们需要对俄罗斯强硬》, 载 《国际先驱论坛报》2006 年7 月12 日。 《切尼批评俄罗斯民主倒退: 俄美关系重坠冰河》, h ttp: ööwww. ce. cnöxw zxögjssögdxwö200605ö08öt200605082 6894201. sh tm l。 〔俄〕C. 罗戈夫接受《独立报》记者采访的访谈录:《莫斯 科和华盛顿不稳定的伙伴关系》, 载《独立报》2006 年5 月31 日。 〔美〕Z1 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 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中文版, 第62 页

·外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好转,对军事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特别是加快装 的预料。西方对此没有思想准备,正如普京总统所 备能够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白杨-M”陆基 指出的,“对于俄罗斯在经济上如此迅速地康复和 导弹系统和“圆锥-30海基导弹系统。普京总统 恢复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是所有人都有思想 强调,“我们也应当把自己的家,把自己的房子建 准备…有人带着过去的成见看我们,把强大的 筑得很牢固,因为我们看到世界上在发生着什么, 复兴中的俄罗斯视为威胁③。 都看在眼里了。如俗话所说,‘狼同志知道该吃 中国同西方不同,中国欢迎俄罗斯的复兴和 谁',吃起来,谁的话都不听。种种迹象表明,根本 崛起。如前所述,强大富裕的俄罗斯不仅有利于世 不准备听。@ 界力量的平衡,而且有利于中国发展同俄罗斯的 当代国际关系逻辑就是这样,每当俄美关系 全面合作。坦率地说,即使俄罗斯真的走上民族主 出了问题,俄罗斯就要向中国靠拢。美国的霸权行 义的扩张道路,中国也不那么害怕,因为可以断 径及其对俄罗斯内政的干涉,引起俄罗斯民众的 言,它扩张的矛头首先不会指向中国,而是指向俄 普遍不满。“莫斯科回声”电台2005年做的一次民 罗斯认为是自己势力范围的原苏联地区以及企图 意测验显示.74%的听众认为,俄罗斯应该与中国 控制这一地区的外部势力。当然,这样说是极而言 结盟,对抗美国的霸权②。 之,是从最坏的方面设想的,绝不意味着中国希望 以上介绍的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俄罗斯方面出 出现这种局面。 现的影响中俄关系发展的因素。下面简要谈谈中 国方面出现的与此相关的因素。 四问题解析 跨入新世纪,中国在过去10年改革开放成就 中俄关系在顺利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 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问题和挑战。其中,两个最大的问题是:第一,两国 宏伟目标。对中国来说,200~2020年是重要的 经贸关系发展滞后,第二,在俄罗斯存在“中国威 战略机遇期。为了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 胁论”。 的国际环境,中国制定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 (一)关于两国经贸关系滞后问题。中俄关系 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 前进要靠两个“轮子”一个是政治,一个是经济。 俄罗斯既是大国,又是中国的邻国,所以在中国的 政治这个“轮子”很坚固,经济这个“轮子”却很脆 外交战略中处于“关键”和“首要”的地位,其重要 弱。经贸关系滞后制约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性进一步提高了。 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中国继续实行扩大开放的政策。 两国经贸合作的规模很小。例如,2005年中 扩大开放就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 俄贸易额为291亿美元,而俄罗斯当年对外贸易 程。在参与经济区域化安排方面,中国选择了“两 总额为3704亿美元,中俄贸易在其中仅占8%。中 翼战略”在南面和东面,致力于发展“10+1”“10 国当年对外贸易总额为14221亿美元,中俄贸易 +3”的合作:在北面和西面,致力于发展上海合作 仅占2%。2005年中俄贸易额只相当于当年中美 组织范围内的合作。由此可见,俄罗斯作为上海合 贸易额(21163亿美元)的138%,相当于中日贸 作组织的支柱力量,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地 易额(18441亿美元)的158%。 位也提高了。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原料和能源短缺的制 再从相互投资来看,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 引进外资总额达6224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对华投 约。俄罗斯是资源大国,在调整能源战略中,把目 标转向中国,这正是中国所期望的。 ①饿)俄罗斯联邦总统国情咨文.2006年5月10日 进入新世纪,美国对华政策虽然有所调整,但 http://president krem lin ru/appears/2006/05/10/1357- 是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和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没有改 type63372ype63374type82634-105546shm1 ②镁)欧文·马修斯、安娜·涅姆佐娃《西伯利亚的恐惧 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也需要向俄罗斯靠近。 和憎恨》,载《新闻周刊》2006年3月27日。 俄罗斯在短短几年里摆脱了长达近20年的 ③饿)普京总统2006年6月27日在俄罗斯驻外使节会议 上的讲话,htp:/president krem lin ru/appears//2006/s/h0/ 动荡,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其速度之快,出乎人们 1357-ype63372ype63374ype82634-105546shml 62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好转, 对军事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 特别是加快装 备能够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白杨- M ”陆基 导弹系统和“圆锥- 30”海基导弹系统。普京总统 强调,“我们也应当把自己的家, 把自己的房子建 筑得很牢固, 因为我们看到世界上在发生着什么, 都看在眼里了。如俗话所说,‘狼同志知道该吃 谁’, 吃起来, 谁的话都不听。种种迹象表明, 根本 不准备听。”① 当代国际关系逻辑就是这样, 每当俄美关系 出了问题, 俄罗斯就要向中国靠拢。美国的霸权行 径及其对俄罗斯内政的干涉, 引起俄罗斯民众的 普遍不满。“莫斯科回声”电台2005 年做的一次民 意测验显示, 74% 的听众认为, 俄罗斯应该与中国 结盟, 对抗美国的霸权②。 以上介绍的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俄罗斯方面出 现的影响中俄关系发展的因素。下面简要谈谈中 国方面出现的与此相关的因素。 跨入新世纪, 中国在过去10 年改革开放成就 的基础上, 提出了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宏伟目标。对中国来说, 2001~ 2020 年是重要的 战略机遇期。为了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 的国际环境, 中国制定了“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 要,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 俄罗斯既是大国, 又是中国的邻国, 所以在中国的 外交战略中处于“关键”和“首要”的地位, 其重要 性进一步提高了。 进入新世纪, 中国继续实行扩大开放的政策。 扩大开放就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 程。在参与经济区域化安排方面, 中国选择了“两 翼战略”: 在南面和东面, 致力于发展“10+ 1”、“10 + 3”的合作; 在北面和西面, 致力于发展上海合作 组织范围内的合作。由此可见, 俄罗斯作为上海合 作组织的支柱力量, 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地 位也提高了。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原料和能源短缺的制 约。俄罗斯是资源大国, 在调整能源战略中, 把目 标转向中国, 这正是中国所期望的。 进入新世纪, 美国对华政策虽然有所调整, 但 是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和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没有改 变。在这种背景下, 中国也需要向俄罗斯靠近。 俄罗斯在短短几年里摆脱了长达近 20 年的 动荡, 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其速度之快, 出乎人们 的预料。西方对此没有思想准备, 正如普京总统所 指出的,“对于俄罗斯在经济上如此迅速地康复和 恢复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不是所有人都有思想 准备……有人带着过去的成见看我们, 把强大的 复兴中的俄罗斯视为威胁”③。 中国同西方不同, 中国欢迎俄罗斯的复兴和 崛起。如前所述, 强大富裕的俄罗斯不仅有利于世 界力量的平衡, 而且有利于中国发展同俄罗斯的 全面合作。坦率地说, 即使俄罗斯真的走上民族主 义的扩张道路, 中国也不那么害怕, 因为可以断 言, 它扩张的矛头首先不会指向中国, 而是指向俄 罗斯认为是自己势力范围的原苏联地区以及企图 控制这一地区的外部势力。当然, 这样说是极而言 之, 是从最坏的方面设想的, 绝不意味着中国希望 出现这种局面。 四 问题解析 中俄关系在顺利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着许多 问题和挑战。其中, 两个最大的问题是: 第一, 两国 经贸关系发展滞后; 第二, 在俄罗斯存在“中国威 胁论”。 (一) 关于两国经贸关系滞后问题。中俄关系 前进要靠两个“轮子”: 一个是政治, 一个是经济。 政治这个“轮子”很坚固, 经济这个“轮子”却很脆 弱。经贸关系滞后制约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的发展。 两国经贸合作的规模很小。例如, 2005 年中 俄贸易额为 291 亿美元, 而俄罗斯当年对外贸易 总额为3 704 亿美元, 中俄贸易在其中仅占8%。中 国当年对外贸易总额为14 221 亿美元, 中俄贸易 仅占2%。2005 年中俄贸易额只相当于当年中美 贸易额(2 116. 3 亿美元) 的13. 8% , 相当于中日贸 易额(1 844. 1 亿美元) 的15. 8%。 再从相互投资来看, 截至 2005 年年底, 中国 引进外资总额达6 224 亿美元, 其中俄罗斯对华投 — 62 — ·外 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① ② ③ 〔俄〕普京总统2006 年6 月27 日在俄罗斯驻外使节会议 上 的 讲 话, h ttp: ööp resident. k rem lin. ruöappearsö2006ö05ö10ö 13572type63372type63374type826342105546. sh tm l. 〔美〕欧文·马修斯、安娜·涅姆佐娃:《西伯利亚的恐惧 和憎恨》, 载《新闻周刊》2006 年3 月27 日。 〔俄〕俄罗斯联邦总统国情咨文, 2006 年 5 月 10 日, h ttp: ööp resident. k rem lin. ruöappearsö2006ö05ö10ö13572 type63372type63374type826342105546. sh tm l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外交· 资(1405亿美元)仅占02%:俄罗斯引进外资总 于,他们还不习惯看到二三十年前比自己贫穷的 额为965亿美元,中国对俄投资(105亿美元)仅 中国人现在逐渐富裕起来,不习惯中国人不把俄 占其中的11%。 罗斯当成老大哥,而看作为莫名其妙的总是不能 中俄贸易结构落后,同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 把日子过好的怪人。我们很习惯于把韩国人和日 展水平很不相称。在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构成 本人看作是办事认真的有钱人,但却不想把中国 中,虽然机电产品呈上升趋势,但传统的纺织服装 人看作是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对这种历史转折 类产品依然占很大比重。在俄罗斯的出口结构中, 的愤愤不平引起了俄罗斯的恐惧,担心中国的人 原材料超过了60%,而且呈上升趋势,机电产品的 口扩张吞并俄罗斯的领土,担心购买俄罗斯武器 比重逐年下降。 的中国会反对我们,把俄罗斯挤出中亚等等。这些 中俄双方都认识到,经贸关系滞后是当前两 担心也是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一些地方政治家煽动 国关系中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必 起来的,他们不能改善居民的生活,需要找一个替 然影响两国的政治关系。令人欣慰的是,中俄双方 罪羊。煽风点火的还有一些居心不良的专家和民 都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共同采取重大 族主义的政治家,他们靠廉价的排外情绪来捞分, 措施,努力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如前所述,中俄经 甚至主张加强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恨不得关闭俄 贸关系己经走出困境,迎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中边界…对中国的恐惧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但是,把主客观条件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把两国 在俄罗斯,如同在欧美和日本一样,长期以 经贸合作水平提高到与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 来,人们习惯于一个贫弱的中国,对于中国的迅速 适应的高度,还需要双方密切协作,加倍努力。 崛起没有思想准备,并由此引起某种担心和恐惧。 (二)关于“中国威胁论”。俄罗斯的“中国威胁 尽管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己经发生重大变化, 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但是惯性思维依然存在。有意思的是,目前俄罗斯 有些人对中国的迅速发展感到恐惧,担心中 的振兴在西方也引起了类似的反应。 国的崛起会使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不利于俄罗斯 从战略态势来看,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国家,俄 的变化,打破东亚地缘政治的平衡,使俄罗斯在同 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很长时间处于战略收缩状态, 中国的合作中变成“小伙伴”。 现在刚刚走上振兴的道路。许多俄罗斯人还没有 有些人对中俄人口数量对比失衡表示忧虑。 摆脱由于国家解体和衰退所引发的心痛,总是以 俄远东地区面积6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己减少 怀疑和警惕的眼光观察外部世界。所以,要消除 到670万,而对面的中国东北三省就有1亿人口。 他们担心中国移民大量涌入西伯利亚和远东,甚 “中国威胁论”,一方面取决于中国,中国要以自己 至超过当地的俄罗斯人,实现中国对俄罗斯领土 的行为来证明,它的发展对俄罗斯不仅不是威胁 “事实上的占领”。 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俄罗 有些人对发展同中国的经济合作怀有顾虑, 斯,俄罗斯人要克服心理失衡,做到以平常心对待 担心俄罗斯会变成中国的“资源附庸”,大量的中 邻国的发展和强大。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 国商品涌入俄罗斯,将挤垮俄罗斯的民族工业。 应该承认,对于“中国威胁论”的产生,中国方 有些人认为,中国同俄罗斯在中亚存在竞争, 面也有一定的责任。例如,某些中国人在俄罗斯过 担心中国在中亚影响进一步扩大会损害俄罗斯的 期滞留、不文明的经商行为等,给“中国威胁论”者 利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会妨碍俄罗斯主导的 提供了口实。此外,西方的挑拨和煽动也起了推波 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组织的发展,等等。 助澜的作用。 关于俄罗斯“中国威胁论"”产生的原因,这个 关于“中国威胁论”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笔者 问题比较复杂,有中俄关系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原 认为,一方面要看到“中国威胁论”会对中俄关系 因,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俄罗斯自身的原因。对此, 的发展产生某种影响,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这种影 俄罗斯学者曾进行过很多分析,有些分析相当深 刻。这里不妨援引一段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亚历山 ①饿)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 大·卢金的一段文章:“俄罗斯人傲慢的原因在 心主任亚·卢金:《面向中国》,载《生意人报》2006年11月9日。 —6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资(14. 05 亿美元) 仅占0. 2% ; 俄罗斯引进外资总 额为965 亿美元, 中国对俄投资(10. 5 亿美元) 仅 占其中的1. 1%。 中俄贸易结构落后, 同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 展水平很不相称。在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构成 中, 虽然机电产品呈上升趋势, 但传统的纺织服装 类产品依然占很大比重。在俄罗斯的出口结构中, 原材料超过了60% , 而且呈上升趋势, 机电产品的 比重逐年下降。 中俄双方都认识到, 经贸关系滞后是当前两 国关系中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必 然影响两国的政治关系。令人欣慰的是, 中俄双方 都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并共同采取重大 措施, 努力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如前所述, 中俄经 贸关系已经走出困境, 迎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但是, 把主客观条件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 把两国 经贸合作水平提高到与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 适应的高度, 还需要双方密切协作, 加倍努力。 (二) 关于“中国威胁论”。俄罗斯的“中国威胁 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些人对中国的迅速发展感到恐惧, 担心中 国的崛起会使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不利于俄罗斯 的变化, 打破东亚地缘政治的平衡, 使俄罗斯在同 中国的合作中变成“小伙伴”。 有些人对中俄人口数量对比失衡表示忧虑。 俄远东地区面积 600 多万平方公里, 人口已减少 到670 万, 而对面的中国东北三省就有1 亿人口。 他们担心中国移民大量涌入西伯利亚和远东, 甚 至超过当地的俄罗斯人, 实现中国对俄罗斯领土 “事实上的占领”。 有些人对发展同中国的经济合作怀有顾虑, 担心俄罗斯会变成中国的“资源附庸”, 大量的中 国商品涌入俄罗斯, 将挤垮俄罗斯的民族工业。 有些人认为, 中国同俄罗斯在中亚存在竞争, 担心中国在中亚影响进一步扩大会损害俄罗斯的 利益,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会妨碍俄罗斯主导的 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组织的发展, 等等。 关于俄罗斯“中国威胁论”产生的原因, 这个 问题比较复杂, 有中俄关系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原 因, 但是, 更重要的还是俄罗斯自身的原因。对此, 俄罗斯学者曾进行过很多分析, 有些分析相当深 刻。这里不妨援引一段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亚历山 大·卢金的一段文章:“俄罗斯人傲慢的原因在 于, 他们还不习惯看到二三十年前比自己贫穷的 中国人现在逐渐富裕起来, 不习惯中国人不把俄 罗斯当成老大哥, 而看作为莫名其妙的总是不能 把日子过好的怪人。我们很习惯于把韩国人和日 本人看作是办事认真的有钱人, 但却不想把中国 人看作是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对这种历史转折 的愤愤不平引起了俄罗斯的恐惧, 担心中国的人 口扩张吞并俄罗斯的领土, 担心购买俄罗斯武器 的中国会反对我们, 把俄罗斯挤出中亚等等。这些 担心也是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一些地方政治家煽动 起来的, 他们不能改善居民的生活, 需要找一个替 罪羊。煽风点火的还有一些居心不良的专家和民 族主义的政治家, 他们靠廉价的排外情绪来捞分, 甚至主张加强在远东的军事力量, 恨不得关闭俄 中边界……对中国的恐惧是凭空想象出来的。”① 在俄罗斯, 如同在欧美和日本一样, 长期以 来, 人们习惯于一个贫弱的中国, 对于中国的迅速 崛起没有思想准备, 并由此引起某种担心和恐惧。 尽管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但是惯性思维依然存在。有意思的是, 目前俄罗斯 的振兴在西方也引起了类似的反应。 从战略态势来看, 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国家, 俄 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很长时间处于战略收缩状态, 现在刚刚走上振兴的道路。许多俄罗斯人还没有 摆脱由于国家解体和衰退所引发的心痛, 总是以 怀疑和警惕的眼光观察外部世界。所以, 要消除 “中国威胁论”, 一方面取决于中国, 中国要以自己 的行为来证明, 它的发展对俄罗斯不仅不是威胁, 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机遇;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俄罗 斯, 俄罗斯人要克服心理失衡, 做到以平常心对待 邻国的发展和强大。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 应该承认, 对于“中国威胁论”的产生, 中国方 面也有一定的责任。例如, 某些中国人在俄罗斯过 期滞留、不文明的经商行为等, 给“中国威胁论”者 提供了口实。此外, 西方的挑拨和煽动也起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 关于“中国威胁论”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笔者 认为, 一方面要看到“中国威胁论”会对中俄关系 的发展产生某种影响, 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这种影 — 63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外 交· ① 〔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 心主任亚·卢金:《面向中国》, 载《生意人报》2006 年11 月9 日

·外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响估计过高。理由是:第一,上世纪90年代,俄罗 供给”转向“有限剩余”。2005年和2006年沿海发 斯的“中国威胁论”要比现在风靡得多,但那时也 达地区连续两年出现“民工荒”和“技工荒”,就是 未能阻挡中俄关系发展的主流。本文开头谈到的 劳动力短缺的征兆。这样看来,中俄开展劳务合作 中俄关系连续上三个台阶,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最有利的时机也就在最近1015年期间。按照“中 而且每次升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自俄方的主 国威胁论”鼓吹者的逻辑,中俄只能坐失良机了。 动。第二,某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物,有的己 需要说明,这里所说的劳务合作是指根据正 经成了历史的过客,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了 式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跨国经济 原来的观点。那些继续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多 活动,同“移民”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物。 为无名之辈,影响有限。第三,在俄罗斯,“中国威 中国向海外移民己有1300年的历史。华人分 胁论”从一开始就受到著名专家、学者和某些政府 布在世界五大洲168个国家和地区,总共4106万 官员的批判。所以,在谈到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 人。其中,东南亚10个国家的华人最多,超过 时,绝不要忘记,在俄罗斯,同中国保持睦邻友好 3000万:其次是美洲,人数超过600万。华人在美 关系始终是舆论的主流。 国己成为第一大少数民族,1999年人数达到306 (三)关于“中国移民”问题。在俄罗斯的“中国 万,还不包括数十万在那里学习和经商的中国人。 威胁论”中,“中国移民”是被炒得最热的问题。众 加拿大总人口2800万,其中华人接近150万。世 所皆知,俄罗斯劳动力短缺,中国劳动力有富余, 界华人经济总量估计为25万亿美元0.90%以上 中俄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但 的华人加入当地国籍,融入当地社会,对住在国的 是,由于在俄罗斯舆论中,中国的“人口问题”被宣 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美国政府在 传为俄罗斯面临的潜在威胁,所以中国学者在写 旧金山附近专门为华人建立了纪念碑,一是为了 文章或发言时,对这个问题往往噤若寒蝉,甚至在 彪炳华人对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二是为华人曾 内部研讨会上也忌讳谈这个问题,唯恐言辞不慎, 经受到歧视和虐待表示忏悔和道歉。2006年6月, 被“中国威助论”的鼓吹者抓住把柄,从而影响两 加拿大政府对一个世纪以前曾对华人征收“人头 国关系发展的大局。 税”的歧视做法公开表示道歉。在东南亚、美国、 中国经济持续27年保持高速发展,首先得益 加拿大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 于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俄罗斯没有这个条件,要 明,海外华人成为中国的“第五纵队”。无论是对 实现中国这样的高速增长,看来是不大可能。以远 近邻,还是对远邻,中国政府从未把境外华人作 东为例,俄罗斯要保持远东的稳定和发展,阻止人 为自己的扩张工具。100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这 口进一步外流,并把西部的居民吸引到这里来,就 样的事。 必须改善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此,就要把这 华人对俄罗斯的发展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里的基础设施、农业和服务行业搞上去。要知道, 例如,100多年前,沙俄政府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 做好这些事,仅仅有货币资本不行,还必须投入大 路,曾在中国北方招募几十万华工。第一次世界大 量的人力资源。由于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俄罗 战期间,正是由于华工的辛勤劳动,从圣彼得堡通 斯不愿从国外大量引进劳动力,解决劳动力短缺 往摩尔曼斯克的铁路才得以顺利建成。直到上世纪 问题。所以,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政府关于开 30年代,远东曾有100多万中国人和朝鲜人。当时 发和振兴远东的宏伟纲领至今成效甚微。 这里非常繁荣。可是,后来在苏联的华人越来越少 中俄开展劳务合作,首先有利于俄罗斯,同时 了。据统计,在苏联后期,总共只有68万华人②。须 也有利于中国。但是,应该指出,中俄开展大规模 知,这其中还包括1962年中苏关系紧张时,从新 劳务合作的机会,俄罗斯从中国大量引进劳动力 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 ①关于海外华人的数量及其经济总量,各种统计差别很 大。这里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3年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公布的 是从2000年起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劳动年龄人 材料。 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据专家估计,到2013年左 ②《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华侨华人统计数据”,2002年4 月17日,htp:/Kww.hm.com.cn/hode2/nodel16/hode119/ 右将降到零。目前,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己从“无限 node158/node849/userobject6ai42622 hmmI 6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响估计过高。理由是: 第一, 上世纪90 年代, 俄罗 斯的“中国威胁论”要比现在风靡得多, 但那时也 未能阻挡中俄关系发展的主流。本文开头谈到的 中俄关系连续上三个台阶, 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而且每次升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自俄方的主 动。第二, 某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物, 有的已 经成了历史的过客, 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了 原来的观点。那些继续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 多 为无名之辈, 影响有限。第三, 在俄罗斯,“中国威 胁论”从一开始就受到著名专家、学者和某些政府 官员的批判。所以, 在谈到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 时, 绝不要忘记, 在俄罗斯, 同中国保持睦邻友好 关系始终是舆论的主流。 (三) 关于“中国移民”问题。在俄罗斯的“中国 威胁论”中,“中国移民”是被炒得最热的问题。众 所皆知, 俄罗斯劳动力短缺, 中国劳动力有富余, 中俄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合作潜力巨大。但 是, 由于在俄罗斯舆论中, 中国的“人口问题”被宣 传为俄罗斯面临的潜在威胁, 所以中国学者在写 文章或发言时, 对这个问题往往噤若寒蝉, 甚至在 内部研讨会上也忌讳谈这个问题, 唯恐言辞不慎, 被“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抓住把柄, 从而影响两 国关系发展的大局。 中国经济持续27 年保持高速发展, 首先得益 于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俄罗斯没有这个条件, 要 实现中国这样的高速增长, 看来是不大可能。以远 东为例, 俄罗斯要保持远东的稳定和发展, 阻止人 口进一步外流, 并把西部的居民吸引到这里来, 就 必须改善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此, 就要把这 里的基础设施、农业和服务行业搞上去。要知道, 做好这些事, 仅仅有货币资本不行, 还必须投入大 量的人力资源。由于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俄罗 斯不愿从国外大量引进劳动力, 解决劳动力短缺 问题。所以,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 政府关于开 发和振兴远东的宏伟纲领至今成效甚微。 中俄开展劳务合作, 首先有利于俄罗斯, 同时 也有利于中国。但是, 应该指出, 中俄开展大规模 劳务合作的机会, 俄罗斯从中国大量引进劳动力 的可能性, 是很有限的。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 但 是从2000 年起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劳动年龄人 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 据专家估计, 到 2013 年左 右将降到零。目前,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已从“无限 供给”转向“有限剩余”。2005 年和2006 年沿海发 达地区连续两年出现“民工荒”和“技工荒”, 就是 劳动力短缺的征兆。这样看来, 中俄开展劳务合作 最有利的时机也就在最近10~ 15 年期间。按照“中 国威胁论”鼓吹者的逻辑, 中俄只能坐失良机了。 需要说明, 这里所说的劳务合作是指根据正 式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跨国经济 活动, 同“移民”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物。 中国向海外移民已有1 300 年的历史。华人分 布在世界五大洲168 个国家和地区, 总共4 106 万 人。其中, 东南亚 10 个国家的华人最多, 超过 3 000万; 其次是美洲, 人数超过600 万。华人在美 国已成为第一大少数民族, 1999 年人数达到 306 万, 还不包括数十万在那里学习和经商的中国人。 加拿大总人口2 800 万, 其中华人接近150 万。世 界华人经济总量估计为2. 5 万亿美元①。90% 以上 的华人加入当地国籍, 融入当地社会, 对住在国的 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美国政府在 旧金山附近专门为华人建立了纪念碑, 一是为了 彪炳华人对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是为华人曾 经受到歧视和虐待表示忏悔和道歉。2006 年6 月, 加拿大政府对一个世纪以前曾对华人征收“人头 税”的歧视做法公开表示道歉。在东南亚、美国、 加拿大以及世界其他地方, 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 明, 海外华人成为中国的“第五纵队”。无论是对 近邻, 还是对远邻, 中国政府从未把境外华人作 为自己的扩张工具。1 000多年来, 从未发生过这 样的事。 华人对俄罗斯的发展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例如, 100 多年前, 沙俄政府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 路, 曾在中国北方招募几十万华工。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 正是由于华工的辛勤劳动, 从圣彼得堡通 往摩尔曼斯克的铁路才得以顺利建成。直到上世纪 30 年代, 远东曾有100 多万中国人和朝鲜人。当时 这里非常繁荣。可是, 后来在苏联的华人越来越少 了。据统计, 在苏联后期, 总共只有6. 8 万华人②。须 知, 这其中还包括 1962 年中苏关系紧张时, 从新 — 64 — ·外 交·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① ② 《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华侨华人统计数据”, 2002 年 4 月 17 日, h ttp: ööwww. h sm. com. cnönode2önode116önode119ö node158önode849öuserobject6ai42622. h tm l 关于海外华人的数量及其经济总量, 各种统计差别很 大。这里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3 年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公布的 材料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