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德国殖民者利用图西族国王对当地进行间接统治,并把社会达尔文主义移植到非洲,杜 撰了“含米特假说”,认为图西族是优等民族,而胡图族和特瓦族是劣等民族,利用图西国王 加强在殖民 的统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其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卢旺达和布隆迪成为比 利时的委任统治地。 比利时强化图西人的统治,将卢旺达的统治阶层更换为清一色的图西人。1959年,45 个首领中有43个是图西人,559个下级首领中有549个是图西人,在某些地区83%的法官、 地方官和兽医都由图西人控制】 20世纪50年代后,比利时政府转而支持胡图 ,1959年两族发生冲突,大量图西人进 亡国外,胡图人疯狂迫害图西人,图西人在国外成立武装流亡组织,对抗升级。1962年6 月,联合国大会结束了比利时在中非的托管,同年7月1日,卢旺达宣布独立。 1973年7月,哈比亚利马纳带领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卡伊班达政权,成立第二共和 国并自任总统。他拒绝流亡国外的图西族难民回国的要求,引起了难民的不满。 1979 难民在乌干达成 以图 西族为主的卢旺达全国统一联盟 198 年改名“卢旺 达爱国阵线”,目标是抗击卢旺达政府,要求回国。1990年,发动了卢旺达内战。在国内列 的重重压力下,卢旺达政府与卢旺达爱国阵线进行了多次谈判。交战双方于1993年8月4 日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取得了一致,达成了《阿鲁沙和平协议》,同意停火。 (二)卢肝达大居杀 1994年4月, 卢旺达总统、胡图人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飞 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机场被不明飞弹击落,两位总统和其他机上人员全部遇难。随即, 旺达总统卫队(胡图族为主)与卢旺达爱国阵线(图西族为主)在基加利市区爆发激烈冲突 规模不断扩大,烈度不斯升级,蔓延至全国,演变成一场胡图族极端分子对图西族人的疯狂 杀饿。卢旺达大屠杀惨剧便由此展开。 从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约有100万人被屠杀,其中94%是图西人,约占卢旺达 总人口的17 7月,卢旺达爱国前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人 政府。1994年7月官布推翻前政府,成立过渡政府,宜布内战结束并执政至今。 (三)卢旺达军事法庭及其审判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的规定及联合国安理会《第995(1994)号决议》的精神,国 达国际刑事法 ninal Court for R 并批准了《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规约》(CTR Statue)。目的是起诉在199 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凡在卢旺达境内对犯有种族灭绝和其他严重破坏国际 人道主义法负有责任的人卢旺达公民。 自1995年11月卢旺达刑庭提出了第一项起诉以来,刑庭已对22名被告作出判决,其 中9名被判处终身监禁。到2004年年底,刑庭审结和审理中的案件将涉及80名被告。目前 有21人在押候审 2003年8月,安理会通过第1503号决议,要求卢旺达刑庭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落实“完 成战略“",即在2004年底完成所有的调查和起诉,2008年底完成所有案件的一审,2010年 完成上诉案件的审理。 (四)占肝达悲剧的分折与思考 国家恐怖主义的典 国家由于不法行为需要承担国际责任的主观要件是:不法行为归因于国家,是由政府主 导或指使,因此,需要追究卢旺达政府的法律责任。 胡图族政权实施国家恐怖主义的作法,包括:通过意识形态灌输和媒体宜传为大屠杀制德国殖民者利用图西族国王对当地进行间接统治,并把社会达尔文主义移植到非洲,杜 撰了“含米特假说”,认为图西族是优等民族,而胡图族和特瓦族是劣等民族,利用图西国王 加强在殖民地的统治。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其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卢旺达和布隆迪成为比 利时的委任统治地。 比利时强化图西人的统治,将卢旺达的统治阶层更换为清一色的图西人。 1959 年,45 个首领中有 43 个是图西人,559 个下级首领中有 549 个是图西人,在某些地区 83%的法官、 地方官和兽医都由图西人控制。 20 世纪 50 年代后,比利时政府转而支持胡图族,1959 年两族发生冲突,大量图西人逃 亡国外,胡图人疯狂迫害图西人,图西人在国外成立武装流亡组织,对抗升级。1962 年 6 月,联合国大会结束了比利时在中非的托管,同年 7 月 1 日,卢旺达宣布独立。 1973 年 7 月,哈比亚利马纳带领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卡伊班达政权,成立第二共和 国并自任总统。他拒绝流亡国外的图西族难民回国的要求,引起了难民的不满。 1979 年,难民在乌干达成立以图西族为主的“卢旺达全国统一联盟”,1987 年改名“卢旺 达爱国阵线”,目标是抗击卢旺达政府,要求回国。1990 年,发动了卢旺达内战。在国内外 的重重压力下,卢旺达政府与卢旺达爱国阵线进行了多次谈判。 交战双方于 1993 年 8 月 4 日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取得了一致,达成了《阿鲁沙和平协议》,同意停火。 (二)卢旺达大屠杀 1994 年 4 月,卢旺达总统、胡图人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飞 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机场被不明飞弹击落,两位总统和其他机上人员全部遇难。随即,卢 旺达总统卫队(胡图族为主)与卢旺达爱国阵线(图西族为主)在基加利市区爆发激烈冲突, 规模不断扩大,烈度不断升级,蔓延至全国,演变成一场胡图族极端分子对图西族人的疯狂 杀戮,卢旺达大屠杀惨剧便由此展开。 从 4 月 6 日到 7 月初的 100 天,约有 100 万人被屠杀,其中 94%是图西人,约占卢旺达 总人口的 1/7。 7 月,卢旺达爱国前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人 政府。1994 年 7 月宣布推翻前政府,成立过渡政府,宣布内战结束并执政至今。 (三)卢旺达军事法庭及其审判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的规定及联合国安理会《第 995 (1994)号决议》的精神,国 际社会决定设立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for Rwanda, ICTR)(筒称“卢 旺达刑庭”) , 并批准了《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规约》(ICTR Statue)。目的是起诉在 1994 年 1 月 1 日至 1994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凡在卢旺达境内对犯有种族灭绝和其他严重破坏国际 人道主义法负有责任的人卢旺达公民。 自 1995 年 11 月卢旺达刑庭提出了第一项起诉以来,刑庭已对 22 名被告作出判决,其 中 9 名被判处终身监禁。到 2004 年年底,刑庭审结和审理中的案件将涉及 80 名被告。目前 有 21 人在押候审。 2003 年 8 月,安理会通过第 1503 号决议,要求卢旺达刑庭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落实“完 成战略”,即在 2004 年底完成所有的调查和起诉,2008 年底完成所有案件的一审,2010 年 完成上诉案件的审理。 (四)卢旺达悲剧的分析与思考 1、国家恐怖主义的典型 国家由于不法行为需要承担国际责任的主观要件是:不法行为归因于国家,是由政府主 导或指使,因此,需要追究卢旺达政府的法律责任。 胡图族政权实施国家恐怖主义的作法,包括:通过意识形态灌输和媒体宣传为大屠杀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