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当政道蔽塞、吏治腐败,则倡导退隐山林、修身养性、著书立说。这种“儒道互补” 的格局既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又使中国知识分子能进能退、能 屈能伸,在立德、立功、立言的广阔空间中施展自己的才华。晋代思想家陶渊明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宁可悠然自在地退隐于山林之中,其《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饮酒》诗等,真乃千古绝唱。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可以遭遇到以下两种人。一种人只具“入世”意识,什 么东西都是拿得起,放不下,甚至把名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们只知道自己 活着,却从来舍不得花点时间去想一想:“我为什么活着?”《儒林外史》中的严 监生,在弥留之中,为了两根灯芯草,竟然不肯断气。《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心狠 手辣,拼命敛财,甚至偷偷地放高利贷,结果却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 头。”这种人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终其一生,就像工蜂或蚂 蚁一样忙忙碌碌。另一种人只具“出世”意识,在道教、佛教、基督教或其他宗教 思想的引导下,他们的全部思想和热情都沉浸在超越世界中,不但“看破红尘”, 甚至把自己的身体也视为“囚禁灵魂的监狱”,最好舍弃自己的生命,或羽化而登 仙,或立地以成佛。虽然这种人不会成为实际生活中的阴险狡猾之徒或好勇斗狠之辈, 但他们对实际生活却毫无贡献,仿佛从来就不是地球村的居民。 在我看来,只有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保持张力意识,才可能避免上面提到的这 两个极端。我自己的座右铭是:“做一些事情,但不要把自己做的事情看得很重要 前面一句话的意思是:既然人生在世,就应该有入世精神,应该努力做好自己想做而 又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决不像普希金笔下的奧涅金,把“无所事事”作为人生的指南 后面一句话的意思是:自知者明,千万不要夸大自己所做的事情。正如杜甫所说:“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出世情怀才能使人高瞻远瞩,谦虚谨慎。作为哲学 研究者,当我走进图书馆,看到前人和同时代人留下的汗牛充栋的著作,感到自己是 如此之渺小。我们知道,牛顿在科学上做出了伟大的发现,但他却谦虚地认为,自己 就像一个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小孩,不过捡起了几片贝壳而已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按照我的理解,从“十五” 到“四十”,主要是对入世的领悟:从“五十”到“六十”主要是对出世的领悟:“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则主要是对入世和出世关系的领悟。在这方面,孔子的人生具 有典范性的意义。 二是品位意识。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动物的生命只有一个维度,人的生命却有 两个维度。虽然人像其他动物一样,也要吃、喝、拉、撒,但这些行为并不是人活着 的最高目的,人的生命的第二个维度就是向精神世界延伸,过有品位的生活。这里说 的“品位”主要是指丰富的精神生活,而品位意识则是对这种精神生活的自觉的认同 和追求 丹麦神学家克尔凯郭尔把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审美,对应 于青年时期,这个时期把审美价值理解为最高价值:第二阶段主要是伦理,对应于中当政道蔽塞、吏治腐败,则倡导退隐山林、修身养性、著书立说。这种“儒道互补” 的格局既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又使中国知识分子能进能退、能 屈能伸,在立德、立功、立言的广阔空间中施展自己的才华。晋代思想家陶渊明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宁可悠然自在地退隐于山林之中,其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饮酒》诗等,真乃千古绝唱。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可以遭遇到以下两种人。一种人只具“入世”意识,什 么东西都是拿得起,放不下,甚至把名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们只知道自己 活着,却从来舍不得花点时间去想一想:“我为什么活着? ”《儒林外史》中的严 监生,在弥留之中,为了两根灯芯草,竟然不肯断气。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心狠 手辣,拼命敛财,甚至偷偷地放高利贷,结果却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 头。”这种人只知 “埋头拉车”,不知 “抬头看路”,终其一生,就像工蜂或蚂 蚁一样忙忙碌碌。另一种人只具 “出世”意识,在道教、佛教、基督教或其他宗教 思想的引导下,他们的全部思想和热情都沉浸在超越世界中,不但 “看破红尘”, 甚至把自己的身体也视为 “囚禁灵魂的监狱”,最好舍弃自己的生命,或羽化而登 仙,或立地以成佛。虽然这种人不会成为实际生活中的阴险狡猾之徒或好勇斗狠之辈, 但他们对实际生活却毫无贡献,仿佛从来就不是地球村的居民。 在我看来,只有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保持张力意识,才可能避免上面提到的这 两个极端。我自己的座右铭是:“做一些事情,但不要把自己做的事情看得很重要。 ” 前面一句话的意思是:既然人生在世,就应该有入世精神,应该努力做好自己想做而 又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决不像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把“无所事事”作为人生的指南。 后面一句话的意思是:自知者明,千万不要夸大自己所做的事情。正如杜甫所说:“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只有出世情怀才能使人高瞻远瞩,谦虚谨慎。作为哲学 研究者,当我走进图书馆,看到前人和同时代人留下的汗牛充栋的著作,感到自己是 如此之渺小。我们知道,牛顿在科学上做出了伟大的发现,但他却谦虚地认为,自己 就像一个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小孩,不过捡起了几片贝壳而已。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按照我的理解,从“十五” 到“四十”,主要是对入世的领悟;从“五十”到“六十”主要是对出世的领悟;“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则主要是对入世和出世关系的领悟。在这方面,孔子的人生具 有典范性的意义。 二是品位意识。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动物的生命只有一个维度,人的生命却有 两个维度。虽然人像其他动物一样,也要吃、喝、拉、撒,但这些行为并不是人活着 的最高目的,人的生命的第二个维度就是向精神世界延伸,过有品位的生活。这里说 的“品位”主要是指丰富的精神生活,而品位意识则是对这种精神生活的自觉的认同 和追求。 丹麦神学家克尔凯郭尔把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审美,对应 于青年时期,这个时期把审美价值理解为最高价值;第二阶段主要是伦理,对应于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