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于在上海商业文化中生存的文人,而是一群学者型的非职业化作家。他们既反对左翼 文学将文学从属于政治的文艺观,又反对海派将文学商业化的功利主义,是维护文学 纯艺术性立场的理想主义者 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萧乾、芦焚、林徽因、凌叔华等人,另外 文艺理论批评家有朱光潜、李健吾。京派文学的主要文艺阵地有:1930年5月创刊于北 平的《骆驼草》,接续《语丝》的余续;天津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由沈从文主 编,成为京派文学开展期的重要文艺刊物,其1936年颁发的大公报文艺奖获奖人多为 京派文学代表;1934年靳以、卞之琳与巴金、郑振铎合办《文学季刊》、《水星》 等;1937年5月京派刊物《文学杂志》创刊,由朱光潜主编,一如既往的标榜京派文 学“自由生发、自由讨论”的原则。 京派小说孕育成长于五四小说,同时又不同于五四小说。五四小说的主体构成为 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和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京 派作家既继承了乡土小说的乡村题材,又善用创造社身边小说的抒情笔法。但在自身 的发展演变中,他们逐渐淡化了乡土小说的现实性而向梦幻乡土延伸,淡化了身边小 说的浪漫性而专注于悲悯人生的描绘,淡化了创造社小说的主观言说而专注于情境氛 围的诗意抒写。这三者的浑然融合构成了京派小说独特的风格内涵。 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是在西方 现代主义文学直接影响下发生的。它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表作家主要有刘呐 鸥、穆时英、施蛰存。“新感觉”是左翼文学对这个上海现代派文学的定名,来源于 20年代崛起于日本的文学流派“新感觉派”,代表人物有川端康成,片冈铁兵等人 日本新感觉文学不愿单纯描写外部现实,而是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 的感觉印象投进客体中去,以创造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创造所谓由“感觉”构成 的“新现实”。新感觉派重视文学形式上的创新,即从直觉,主观感受出发来革新小 说技巧 5、东北作家群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一批东北青年作家,离开哈尔滨,陆续流亡到关内 许多人后来又汇聚左翼文学的大本营一一上海,他们之中有的并未正式加入“左于在上海商业文化中生存的文人,而是一群学者型的非职业化作家。他们既反对左翼 文学将文学从属于政治的文艺观,又反对海派将文学商业化的功利主义,是维护文学 纯艺术性立场的理想主义者。 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萧乾、芦焚、林徽因、凌叔华等人,另外 文艺理论批评家有朱光潜、李健吾。京派文学的主要文艺阵地有:1930年5月创刊于北 平的《骆驼草》,接续《语丝》的余续;天津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由沈从文主 编,成为京派文学开展期的重要文艺刊物,其1936年颁发的大公报文艺奖获奖人多为 京派文学代表;1934年靳以、卞之琳与巴金、郑振铎合办《文学季刊》、《水星》 等;1937年5月京派刊物《文学杂志》创刊,由朱光潜主编,一如既往的标榜京派文 学“自由生发、自由讨论”的原则。 京派小说孕育成长于五四小说,同时又不同于五四小说。五四小说的主体构成为 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和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京 派作家既继承了乡土小说的乡村题材,又善用创造社身边小说的抒情笔法。但在自身 的发展演变中,他们逐渐淡化了乡土小说的现实性而向梦幻乡土延伸,淡化了身边小 说的浪漫性而专注于悲悯人生的描绘,淡化了创造社小说的主观言说而专注于情境氛 围的诗意抒写。这三者的浑然融合构成了京派小说独特的风格内涵。 4、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是在西方 现代主义文学直接影响下发生的。它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表作家主要有刘呐 鸥、穆时英、施蛰存。“新感觉”是左翼文学对这个上海现代派文学的定名,来源于 20年代崛起于日本的文学流派“新感觉派”,代表人物有川端康成,片冈铁兵等人, 日本新感觉文学不愿单纯描写外部现实,而是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 的感觉印象投进客体中去,以创造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创造所谓由“感觉”构成 的“新现实”。新感觉派重视文学形式上的创新,即从直觉,主观感受出发来革新小 说技巧。 5、东北作家群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一批东北青年作家,离开哈尔滨,陆续流亡到关内, 许多人后来又汇聚左翼文学的大本营——上海,他们之中有的并未正式加入“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