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7年第6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No.6,2017 (总第202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otal No, 202 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6-010004 “六十而耳顺”的释义 谭若丽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历代学者对《论语》为政篇中“六十而耳顺”一句的注解多有不间,甚至差异巨大。将多种解释 对照分析,得出此句中“耳”字乃传抄过程中的衍字,并在出土文献中找到相关资料,为此观点 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论语;存在;虚词;衍文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志码]A 《论语》为政篇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程树德作的《论语集释》,杨树达作的《论语疏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证》,杨伯峻作的《论语译注》等,由此形成了庞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是孔子对自己大完整的解读体系。翻阅现存《论语》相关的著 一生的简要总结。杨伯峻《论语译注》将此句译作中对“六十而耳顺”的集解与注释,发现诸多 为:“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学者争论的焦点在于“耳”这一字的有无及释义 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上。如:多数学者认为“耳”字在《论语》原文中 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是存在的,并从“耳”作为人体的感官器官的功 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能作用延展开来。 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121在注《论语集解》是由曹魏时期的名士何晏等采 释“耳顺”两字时,说:“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集孔安国、包咸、郑玄、马融、王肃、周生烈、陈群 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译者姑且等汉魏名家古注编撰而成。此书所引诸家注解 作如此讲解。” 现皆已亡佚,今人无法再一睹其貌,故此书就成 “耳顺”一词本为常用之语,为何很难解释?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论语》注本。细读《论语 《论语》是语录体经典著作,自西汉起,历代学者集解》可窥见其成书的时代关于《论语》的理解 对它不断进行注释和研究,且出现了诸多关乎与诠释,可以称为研究《论语》必不可缺的参 《论语》注释的著作。如,古有魏晋何晏等撰有考书 《论语集解》,宋朱熹作的《论语集注》;后有近人 《论语集解》此段引郑玄注曰:“耳顺,闻其 收稿日期]2017-0607 [作者筒介]谭若丽(1981-),女,山东莱芜人,助理研究员,吉林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典诗词、东北文学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 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ces Database2 0 1 7年 第 6 期 ( 总 第 2 0 2 期 )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哲 社 版 )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 6,2017 Total No. 202 文章编号:1003-6121 (2017)06-0100-04 六十而耳顺”的释义 谭 若 丽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吉 林 长 春 130012) [ 摘 要 ] 历 代 学 者 对 《论 语 》为 政 篇 中 “ 六十而耳顺 ” 一 句 的 注 解 多 有 不 同 ,甚 至 差 异 巨 大 。将 多 种 解 释 对 照 分 析 ,得 出 此 句 中 “ 耳 ” 字 乃 传 抄 过 程 中 的 衍 字 ,并 在 出 土 文 献 中 找 到 相 关 资 料 ,为此观点 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关 键 词 ] 论 语 ;存 在 ;虚 词 ;衍文 [ 中图分类号 ] H131 [ 文献标志码 ] 斄 《论 语 》为政篇有“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三十 而 立 ,四 十 而 不 惑 ,五 十 而 知 天 命 ,六 十 而 耳 顺 , 七 十 而 从 心 所 欲 ,不 逾 矩 。”之 语 ,是孔子对自己 一 生 的 简 要 总 结 。杨伯峻《论 语 译 注 》将此句译 为 椇 我 十 五 岁 ,有 志 于 学 问 ;三 十 岁 ,(懂 礼 仪 ) 说 话 做 事 都 有 把 握 ;四 十 岁 ,(掌握了各 种 知 识 ) 不 致 迷 惑 ;五 十 岁 ,得 知 天 命 ;六 十 岁 ,一听别人 言 语 ,便 可 以 分 别 真 假 ,判 明 是 非 ;到 了 七 十 岁 , 便 随 心 所 欲 ,任 何 念 头 不 越 出 规 矩 。”椲椵213在注 释“耳顺”两 字 时 ,说 椇 这 两 个 字 很 难 讲 ,企图把 它 讲 通 的 也 有 很 多 人 ,但 都 觉 牵 强 。译者姑且 作 如 此 讲 解 。” “耳顺”一 词 本 为 常 用 之 语 ,为何很难 解 释 ? 《论 语 》是 语 录 体 经 典 著 作 ,自西汉起,历代学者 对 它 不 断 进 行 注 释 和 研 究 ,且出现了 诸 多 关 乎 《论 语 》注 释 的 著 作 。如 ,古 有 魏 晋 何 晏 等 撰 有 《论 语 集 解 》,宋朱熹作的《论 语 集 注 》后有近人 程 树 德 作 的 《论 语 集 释 》,杨 树 达 作 的 《论语疏 证 》,杨 伯 峻 作 的 《论 语 译 注 》等 ,由此形成了庞 大 完 整 的 解 读 体 系 。翻阅现存《论 语 》相关的著 作中对“六 十 而 耳 顺 ”的 集 解 与 注 释 ,发现诸多 学者争论的焦点在于“耳 ”这一字的有无及释义 上 。如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耳 ”字 在 《论 语 》原文中 是 存 在 的 ,并 从 “耳 ”作 为 人 体 的 感 官 器 官 的 功 能作用延展开来。 《论 语 集 解 》是由曹魏时期的名士何晏等采 集 孔 安 国 、包 咸 、郑 玄 、马 融 、王 肃 、周 生 烈 、陈群 等汉魏名家古注编撰而成。此书所引诸家注解 现 皆 已 亡 佚 ,今 人 无 法 再 一 睹 其 貌 ,故此书就成 为 现 存 最 早 最 完 整 的 《论 语 》注 本 。细 读 《论语 集 解 》可 窥 见 其 成 书 的 时 代 关 于 《论 语 》的理解 与 诠 释 ,可 以 称 为 研 究 《论 语 》必 不 可 缺 的 参 考 书 。 《论 语 集 解 》此 段 引 郑 玄 注 曰 :“耳 顺 ,闻其 [收稿日期] 2017-06-07 [ 作者简介] 谭若丽(1981-棭女,山东莱芜人,助理研究员,吉林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典诗词、东北文学研究。 100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