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发动机原理》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曹建明 并不马上着火 燃烧需要: 物理准备一雾化、吸热、蒸发、扩散、混合 化学准备一分解、氧化(焰前反应) 2一缸內压力脱离压缩线开始急骤增 一般:r;=0.0007~0.003|s];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着火延迟角 尽管着火延迟期τ;很短,但却对燃烧过程、尤其是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影响 很大,因此十分重要。 (二)速燃期2-3 2点开始着火,压力急骤增髙,接近等容燃烧。持续喷油,即随喷随燃。 3一最高压力点。P3=Pma 为表示2一3阶段压力升高的急骤程度,引入概念 压力升高率 △pP3 I kpa/decA I △q3-卯 △P个,Pm→冲击载荷↑,工作粗暴,柴油机寿命↓ △p pPnm↓→做功不利,柴油机性能L △ (三)缓燃期3-4 4一最高温度点。T4=7m=1700~2000C。放热量达70~80% 喷油在这一阶段停止 ⅵ↑,pψ,接近等压燃烧。废气量↑,氧气、燃油量↓丶燃烧ψ。 (四)补燃期4-5 放热量达95~97%。 补燃期在膨胀过程中 补燃期↑→n,,g个,动力性↓冷却水温度↑,排气温度↑,排放差。 所以,应尽量减少补燃。柴油机由于随喷随燃,混合时间短,补燃要比汽 油机严重。 三影响着火延迟期τ的因素 (一)压缩温度T和压力P一直接影响因 P=49~5.1MPA 素 P2,T↑→1 lnr.↑ p=46-49Mp (二)压缩比 e↑→P个,T↑→1 T《发动机原理》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曹建明 ― 37 ― 并不马上着火。 燃烧需要: 物理准备 — 雾化、吸热、蒸发、扩散、混合 化学准备 — 分解、氧化 (焰前反应) 2 — 缸内压力脱离压缩线开始急骤增高。 一般:  i = 0.0007~0.003 [s];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着火延迟角  i 。 尽管着火延迟期  i 很短,但却对燃烧过程、尤其是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影响 很大,因此十分重要。 (二) 速燃期 2-3 2 点开始着火,压力急骤增高,接近等容燃烧。持续喷油,即随喷随燃。 3 — 最高压力点。 p3 = pmax。 为表示 2-3 阶段压力升高的急骤程度,引入概念 压力升高率:   p p p    = − − 3 2 3 2 [ kpa/degCA ]   p  , pmax  → 冲击载荷,工作粗暴,柴油机寿命   p  , pmax  → 做功不利,柴油机性能 (三) 缓燃期 3-4 4 — 最高温度点。 T4 = Tmax = 1700~2000 ℃。放热量达 70~80%。 喷油在这一阶段停止。 V,p,接近等压燃烧。废气量,氧气、燃油量→ 燃烧。 (四) 补燃期 4-5 5 — 放热量达 95~97%。 补燃期在膨胀过程中。 补燃期→  t ,ge ,动力性,冷却水温度,排气温度,排放差。 所以,应尽量减少补燃。柴油机由于随喷随燃,混合时间短,补燃要比汽 油机严重。 三 影响着火延迟期  i 的因素 (一) 压缩温度 Tc 和压力 pc — 直接影响因 素 pc ,Tc  →  i  ln  i  →  i  (二) 压缩比  → pc ,Tc  →  i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