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学时:4 章节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朱敦儒、岳飞 知识点和分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重点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等词人的创作情况 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朱敦儒、张元干词 教学方法:讲授 第一节李清照《词论》和她前期生平与创作 《词论》 1、《词论》(节选):“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 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 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 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 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 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 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 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 要求掌握内容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 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 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 自减矣 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李清照前期生活和创作(以靖康之难为界) 1、前期生活平坦、幸福。18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妻恩爱。他们有共同爱好:收集校勘 金石书画。 2、李清照前期词:3、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 第二节李清照后期生平与创作 、李清照后期生活和创作 1、李清照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 授思路,采用第三节朱敦儒、张元干等词人 的教学方法和一、朱敦儒词1、朱敦儒(1081-119生平。2、朱敦儒不同时期不同词风 辅助手段,板书(3)后期词的隐逸,清疏晓畅,平闲远。 、张元干词 设计 、岳飞等人词 「“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1)、“五音”、“五声”、“六律 体本章思ξ和悶“清浊”等词语的含义。(2)、对苏轼等人的批评。(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 “自是一家”说比较。 主要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上海古精出版社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2002学 时: 4 章节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朱敦儒、岳飞 知识点和分析 方法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重点 难点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等词人的创作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朱敦儒、张元干词 教学方法:讲授 要求掌握内容 第一节 李清照《词论》和她前期生平与创作 一、《词论》 1、《词论》(节选):“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 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 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 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 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 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 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 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 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 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 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 自减矣。” 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二、李清照前期生活和创作(以靖康之难为界) 1、前期生活平坦、幸福。18 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妻恩爱。他们有共同爱好:收集校勘 金石书画。 2、李清照前期词: 3、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 第二节 李清照后期生平与创作 一、李清照后期生活和创作 1、李清照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 教授思路,采用 的教学方法和 辅助手段,板书 设计 第三节 朱敦儒、张元干等词人 一、朱敦儒词 1、朱敦儒(1081-1159)生平。2、朱敦儒不同时期不同词风 (3)后期词的隐逸,清疏晓畅,平淡闲远。 二、张元干词 三、岳飞等人词 本章思考题和习题 “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1)、“五音”、“五声”、“六律”、 “清浊”等词语的含义。(2)、对苏轼等人的批评。(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 “自是一家”说比较。 主要 参考资料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 200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