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2年第1期 理论与现代化 2012-01 N0.1.2012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Jan.2012 本体论的历史形态与当代视界 臧峰宇 摘要:本体论伴随人类的生活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三种代表性存在方式却遭到现代人的质 疑,以至于人们以为消解本体论十分必要。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改善了人们质疑本体论的现实状况。 由于现代社会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现实问题,又缺乏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本体 论角度重审人类生活的本质规定是必要的。马克思对于本体论的态度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颠 倒”了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他所勾勒的未来社会发展远景具有明显的本体论旨趣。当代哲学本体论开 启了深远的意义视界,关注现代社会与现代人,融合理想指向与人类实践,明晰人文精神的“路标”,使“爱 智慧”的思维方式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本体论:形而上学:历史形态:当代视界: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1-0079-05 如果不探究生活的终极价值,思索人生的意义, 审视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何以可能。由于重塑了本 就无法理解哲学的终极问题。学哲学当然要记住一些 体论的当代境界,当代哲学开放的理论视野成为人们 概念,堂据一些知识,但这些对暂学而言不是最重要 把握自我的精神家园 的,因为它们基本都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哲学所 要思考的是各种具体事物背后的意义问题,也就是 一、本体论曾经以何种方式存在 “应当怎样”的问题。这类问题与“是什么”的问题比较 作为学术概念的“本体论”是德国学者高克兰纽斯 而言更为根本,哲学家将这类问题称作本体论问题。 (Goclenius)1613年在他主编的《哲学词典》中提出束 我们不能直接回答本体论问题,也无法对这类问题加 的。本体论的拉丁文是“ontologia”,“onto”的意思是 以证明,本体论因而被看作缺乏实际意义的宏大叙 “有”、“是”、“存在”或“本体”,“们0a”的意思是关于… 事,造到质疑乃至消解,本体论研究者被看作“没有音 的“科学”、“学问”,所以,本体论也被译为“有论”、“是 乐才能的音乐家”。但是,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 论”或“存在论”。从古至今,关于“ontologia”译名问题 可以被证明,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微观审视中 的争论从没有停止过,但关于本原、本体或本质的哲 清可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感到“不满足”,向 学问题通常被认为属于本体论的范畴。20世纪30年 往更好的明天,这种对理想的向往实则趋向于生活的 代,“本体论“概念从日本引入中国,尽管这种译法并 本质与人生的意义,不白觉地表达了人对世界的本体 不确切,但它比“是论”具有更高乃至更根本的理论指 论诉求。在当今时代,理解本体论问题,前提是了解何 向,较之这种指向,翻译更为准确的“是论“似乎只是 谓本体论以及本体论曾经以何种方式存在,思考曾经 体现了细枝末节。所以,认同“本体论”这个表述的学 的本体论何以被消解,进而在概念辨析和理论比照中 者相对比较多。 作者简介:减峰字(1978),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邮编:100872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 79 理 论 与 现 代 化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2012-01 Jan,2012 2012 年第 1 期 NO.1,2012 如果不探究生活的终极价值,思索人生的意义, 就无法理解哲学的终极问题。学哲学当然要记住一些 概念,掌握一些知识,但这些对哲学而言不是最重要 的,因为它们基本都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哲学所 要思考的是各种具体事物背后的意义问题,也就是 “应当怎样”的问题。这类问题与“是什么”的问题比较 而言更为根本,哲学家将这类问题称作本体论问题。 我们不能直接回答本体论问题,也无法对这类问题加 以证明,本体论因而被看作缺乏实际意义的宏大叙 事,遭到质疑乃至消解,本体论研究者被看作“没有音 乐才能的音乐家”。[1]但是,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 可以被证明,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微观审视中 清晰可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感到“不满足”,向 往更好的明天,这种对理想的向往实则趋向于生活的 本质与人生的意义,不自觉地表达了人对世界的本体 论诉求。在当今时代,理解本体论问题,前提是了解何 谓本体论以及本体论曾经以何种方式存在,思考曾经 的本体论何以被消解,进而在概念辨析和理论比照中 审视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何以可能。由于重塑了本 体论的当代境界,当代哲学开放的理论视野成为人们 把握自我的精神家园。 一、本体论曾经以何种方式存在 作为学术概念的“本体论”是德国学者高克兰纽斯 (Goclenius)1613 年在他主编的《哲学词典》中提出来 的。本体论的拉丁文是“ontologia”,“onto”的意思是 “有”、“是”、“存在”或“本体”“,logia”的意思是关于…… 的“科学”、“学问”,所以,本体论也被译为“有论”、“是 论”或“存在论”。从古至今,关于“ontologia”译名问题 的争论从没有停止过,但关于本原、本体或本质的哲 学问题通常被认为属于本体论的范畴。[2]20 世纪 30 年 代,“本体论”概念从日本引入中国,尽管这种译法并 不确切,但它比“是论”具有更高乃至更根本的理论指 向,较之这种指向,翻译更为准确的“是论”似乎只是 体现了细枝末节。所以,认同“本体论”这个表述的学 者相对比较多。 作者简介:臧峰宇(1978-),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邮编:100872 本体论的历史形态与当代视界 臧峰宇 摘 要:本体论伴随人类的生活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三种代表性存在方式却遭到现代人的质 疑,以至于人们以为消解本体论十分必要。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改善了人们质疑本体论的现实状况。 由于现代社会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现实问题,又缺乏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本体 论角度重审人类生活的本质规定是必要的。马克思对于本体论的态度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颠 倒”了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他所勾勒的未来社会发展远景具有明显的本体论旨趣。当代哲学本体论开 启了深远的意义视界,关注现代社会与现代人,融合理想指向与人类实践,明晰人文精神的“路标”,使“爱 智慧”的思维方式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本体论;形而上学;历史形态;当代视界;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1-0079-05 79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