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本体论的历史形态与当代视界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94.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2012年第1期 理论与现代化 2012-01 N0.1.2012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Jan.2012 本体论的历史形态与当代视界 臧峰宇 摘要:本体论伴随人类的生活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三种代表性存在方式却遭到现代人的质 疑,以至于人们以为消解本体论十分必要。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改善了人们质疑本体论的现实状况。 由于现代社会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现实问题,又缺乏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本体 论角度重审人类生活的本质规定是必要的。马克思对于本体论的态度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颠 倒”了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他所勾勒的未来社会发展远景具有明显的本体论旨趣。当代哲学本体论开 启了深远的意义视界,关注现代社会与现代人,融合理想指向与人类实践,明晰人文精神的“路标”,使“爱 智慧”的思维方式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本体论:形而上学:历史形态:当代视界: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1-0079-05 如果不探究生活的终极价值,思索人生的意义, 审视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何以可能。由于重塑了本 就无法理解哲学的终极问题。学哲学当然要记住一些 体论的当代境界,当代哲学开放的理论视野成为人们 概念,堂据一些知识,但这些对暂学而言不是最重要 把握自我的精神家园 的,因为它们基本都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哲学所 要思考的是各种具体事物背后的意义问题,也就是 一、本体论曾经以何种方式存在 “应当怎样”的问题。这类问题与“是什么”的问题比较 作为学术概念的“本体论”是德国学者高克兰纽斯 而言更为根本,哲学家将这类问题称作本体论问题。 (Goclenius)1613年在他主编的《哲学词典》中提出束 我们不能直接回答本体论问题,也无法对这类问题加 的。本体论的拉丁文是“ontologia”,“onto”的意思是 以证明,本体论因而被看作缺乏实际意义的宏大叙 “有”、“是”、“存在”或“本体”,“们0a”的意思是关于… 事,造到质疑乃至消解,本体论研究者被看作“没有音 的“科学”、“学问”,所以,本体论也被译为“有论”、“是 乐才能的音乐家”。但是,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 论”或“存在论”。从古至今,关于“ontologia”译名问题 可以被证明,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微观审视中 的争论从没有停止过,但关于本原、本体或本质的哲 清可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感到“不满足”,向 学问题通常被认为属于本体论的范畴。20世纪30年 往更好的明天,这种对理想的向往实则趋向于生活的 代,“本体论“概念从日本引入中国,尽管这种译法并 本质与人生的意义,不白觉地表达了人对世界的本体 不确切,但它比“是论”具有更高乃至更根本的理论指 论诉求。在当今时代,理解本体论问题,前提是了解何 向,较之这种指向,翻译更为准确的“是论“似乎只是 谓本体论以及本体论曾经以何种方式存在,思考曾经 体现了细枝末节。所以,认同“本体论”这个表述的学 的本体论何以被消解,进而在概念辨析和理论比照中 者相对比较多。 作者简介:减峰字(1978),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邮编:100872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 79

理 论 与 现 代 化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2012-01 Jan,2012 2012 年第 1 期 NO.1,2012 如果不探究生活的终极价值,思索人生的意义, 就无法理解哲学的终极问题。学哲学当然要记住一些 概念,掌握一些知识,但这些对哲学而言不是最重要 的,因为它们基本都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哲学所 要思考的是各种具体事物背后的意义问题,也就是 “应当怎样”的问题。这类问题与“是什么”的问题比较 而言更为根本,哲学家将这类问题称作本体论问题。 我们不能直接回答本体论问题,也无法对这类问题加 以证明,本体论因而被看作缺乏实际意义的宏大叙 事,遭到质疑乃至消解,本体论研究者被看作“没有音 乐才能的音乐家”。[1]但是,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 可以被证明,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微观审视中 清晰可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感到“不满足”,向 往更好的明天,这种对理想的向往实则趋向于生活的 本质与人生的意义,不自觉地表达了人对世界的本体 论诉求。在当今时代,理解本体论问题,前提是了解何 谓本体论以及本体论曾经以何种方式存在,思考曾经 的本体论何以被消解,进而在概念辨析和理论比照中 审视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何以可能。由于重塑了本 体论的当代境界,当代哲学开放的理论视野成为人们 把握自我的精神家园。 一、本体论曾经以何种方式存在 作为学术概念的“本体论”是德国学者高克兰纽斯 (Goclenius)1613 年在他主编的《哲学词典》中提出来 的。本体论的拉丁文是“ontologia”,“onto”的意思是 “有”、“是”、“存在”或“本体”“,logia”的意思是关于…… 的“科学”、“学问”,所以,本体论也被译为“有论”、“是 论”或“存在论”。从古至今,关于“ontologia”译名问题 的争论从没有停止过,但关于本原、本体或本质的哲 学问题通常被认为属于本体论的范畴。[2]20 世纪 30 年 代,“本体论”概念从日本引入中国,尽管这种译法并 不确切,但它比“是论”具有更高乃至更根本的理论指 向,较之这种指向,翻译更为准确的“是论”似乎只是 体现了细枝末节。所以,认同“本体论”这个表述的学 者相对比较多。 作者简介:臧峰宇(1978-),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邮编:100872 本体论的历史形态与当代视界 臧峰宇 摘 要:本体论伴随人类的生活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三种代表性存在方式却遭到现代人的质 疑,以至于人们以为消解本体论十分必要。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改善了人们质疑本体论的现实状况。 由于现代社会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现实问题,又缺乏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本体 论角度重审人类生活的本质规定是必要的。马克思对于本体论的态度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颠 倒”了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他所勾勒的未来社会发展远景具有明显的本体论旨趣。当代哲学本体论开 启了深远的意义视界,关注现代社会与现代人,融合理想指向与人类实践,明晰人文精神的“路标”,使“爱 智慧”的思维方式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本体论;形而上学;历史形态;当代视界;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1-0079-05 79

本体论研究致力于追寻人生的本原和生活的意 构为科学的努力都可以从这种转换的思维中找到渊 义,与形而上学研究具有共同的理论台趣,这种亲缘 源,这种努力实则混淆了哲学与知识的界限,使科学 性可以从形而上学的源头获得清渐的认识。通常认 与哲学的差异表现为价值判断,即正确的哲学可以等 为,巴门尼德用"is”、“being和“tobe”这三个词来说明 同于利学的哲学,可以证明“第一知识”的真实,但是 “存在”。“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是巴门尼德 这种证明无法使本体论体现动态的理想表达,按照科 关于存在的经典表述。就此,巴门尼德从现存世界中 学知识来判析,本体论的问题极易陷入僵化、静止的 分离出意义世界,在有形的现象世界之上思考无形的 思维境遇。 本质世界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告诉我们: 第二种存在方式体现为将本体论融解在科学之 “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据柏拉图记 中,这种融解使本体论或者以科学知识的方式表达, 载,苏格拉底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向巴门尼德请教过问 或者为科学知识所消解。原因在于现代生活的节奏使 题,那时的巴门尼德是学识渊博的老者。这很像中国 人们来不及深思本体论层面的间题,就要做出选择。 的孔子问道于老子。巴门尼德开启了本体论的思维方 在快餐式的交往与操作层面,本体论似乎变得“无 式,但没有提出“木体”这个概念。第一个提出这个概 用”,“拒斥”与“否定”本体论的努力此起彼伏。这种消 念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说:“本体亦即 解、拒斥与否定忽视了本体论不可消逝的理由,即任何 怎是。”意思是本体乃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的 消解本体论的努力都必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形而上的旨 终极成因。大家知道,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逝世后创 趣。扬弃以往本体论的弊端之后,不可能同时消解哲学 建了吕克昂学园,形成了哲学史上著名的道逼学派 的形而上旨趣,哲学不可能完全消解在科学之中。 (Peripatetics)。“公元前1世纪,吕克昂学园的主持人 存在于科学之前可以被看作本体论的第三种存 安德罗尼科在编辑整理亚里士多德遗稿时”,将亚里 在方式,这种方式开始于海德格尔的思考,海德格尔 士多德有关存在、木体笔的论术置于《物理学》之后, 为此做词源学考证,他认为本体论是在科学之前发生 “直译可作在物理学后的那些篇章”。为物理学 作用的,即人们在追寻理想生活的过程中致力于实践 (physics)附加前缀介词“Meta”构成“形而上学 求索。对本体论的规定只能面对事实本身,科学知识 Metaphysics,大家知道,“physics"是物理学,“mcta 当然不能涵盖这个规定,本体论实则在为人们敞开澄 意思是“在…之上”或“在…之后”,意为物理学之 明之境的过程中照亮了生活世界的希望。先于科学知 后,即在事物的意义层面把握其性质与机制。20世纪 识的本体论不关注具体的努力,往往从“无”中生 初,严复先生参照“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 “有”,“有”当然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但实践的动力 器”(《易·系辞上》,将其译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 来白于“无”。我们现在可以想象很多美好的事情,希 关于存在、本体之类问题的学问。将本体论系统化的 望这些想象中的事情早日成为现实,如果不是安想或 学者沃尔夫(W伊认为,形而上学可以被划分为“宇 白日梦,我们的想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引导我们走 宙论“和“本体论”,前者类似于今天人们所说的世界 向未来。当这些想象中的事情实现之后,我们又要想 观,后者类似于恩格斯所说的“哲学基本问题”。在比 象更美好的事情,继续从“无”中生有。在这个意义上 较宽泛的语境中,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把捏本体论的 本体论就是人文精神、哲学境界或终极关怀。确立生 历史形态。本体论大致有过三种存在方式,分别为科 活世界的理想理应先于科学知识,因为追寻理想是人 学之科学、生成于科学之中的学问以及存在于科学之 超越自身的重要前提条件。 前的学问。 上述从宽泛的角度米理解本体论的历史形态,关 第一种存在方式意味着本体论是科学之科学,本 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在更深入的阅读与思考中讲 体论被看作科学的母体,成为“第一知识”,“第一知 步确认本体论的发展脉络。之所以从本体论的角度束 识”看起来好像提高了本体论的位置,实则使本体论 理解形而上学,因为作为“存在者之学"的本体论关注 降低到知识层面,被理解为确定性的知识而不是生成 “在世界中存在”的人,如果追湖至巴门尼德对形而 性的思维。这种转换的影响至今未曾泯灭,将哲学建 学的理解,可以看到他也是通过对本体论的研究来确认

本体论研究致力于追寻人生的本原和生活的意 义,与形而上学研究具有共同的理论旨趣,这种亲缘 性可以从形而上学的源头获得清晰的认识。通常认 为,巴门尼德用“is”、“being”和“to be”这三个词来说明 “存在”。“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是巴门尼德 关于存在的经典表述。就此,巴门尼德从现存世界中 分离出意义世界,在有形的现象世界之上思考无形的 本质世界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告诉我们: “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3]据柏拉图记 载,苏格拉底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向巴门尼德请教过问 题,那时的巴门尼德是学识渊博的老者。这很像中国 的孔子问道于老子。巴门尼德开启了本体论的思维方 式,但没有提出“本体”这个概念。第一个提出这个概 念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说:“本体亦即 怎是。”意思是本体乃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的 终极成因。大家知道,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逝世后创 建了吕克昂学园,形成了哲学史上著名的逍遥学派 (Peripatetics)。“公元前 1 世纪,吕克昂学园的主持人 安德罗尼科在编辑整理亚里士多德遗稿时”,将亚里 士多德有关存在、本体等的论述置于《物理学》之后, “直译可作在物理学后的那些篇章”。[4] 为物理学 (physics) 附加前缀介词“Meta”构成“形而上学” (Metaphysics),大家知道,“physics”是物理学,“meta” 意思是“在……之上”或“在……之后”,意为物理学之 后,即在事物的意义层面把握其性质与机制。20 世纪 初,严复先生参照“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 器”《( 易·系辞上》),将其译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 关于存在、本体之类问题的学问。将本体论系统化的 学者沃尔夫(Wolff)认为,形而上学可以被划分为“宇 宙论”和“本体论”,前者类似于今天人们所说的世界 观,后者类似于恩格斯所说的“哲学基本问题”。在比 较宽泛的语境中,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把握本体论的 历史形态。本体论大致有过三种存在方式,分别为科 学之科学、生成于科学之中的学问以及存在于科学之 前的学问。 第一种存在方式意味着本体论是科学之科学,本 体论被看作科学的母体,成为“第一知识”,“第一知 识”看起来好像提高了本体论的位置,实则使本体论 降低到知识层面,被理解为确定性的知识而不是生成 性的思维。这种转换的影响至今未曾泯灭,将哲学建 构为科学的努力都可以从这种转换的思维中找到渊 源,这种努力实则混淆了哲学与知识的界限,使科学 与哲学的差异表现为价值判断,即正确的哲学可以等 同于科学的哲学,可以证明“第一知识”的真实,但是, 这种证明无法使本体论体现动态的理想表达,按照科 学知识来判断,本体论的问题极易陷入僵化、静止的 思维境遇。 第二种存在方式体现为将本体论融解在科学之 中,这种融解使本体论或者以科学知识的方式表达, 或者为科学知识所消解。原因在于现代生活的节奏使 人们来不及深思本体论层面的问题,就要做出选择。 在快餐式的交往与操作层面,本体论似乎变得“无 用”“,拒斥”与“否定”本体论的努力此起彼伏。这种消 解、拒斥与否定忽视了本体论不可消逝的理由,即任何 消解本体论的努力都必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形而上的旨 趣。扬弃以往本体论的弊端之后,不可能同时消解哲学 的形而上旨趣,哲学不可能完全消解在科学之中。 存在于科学之前可以被看作本体论的第三种存 在方式,这种方式开始于海德格尔的思考,海德格尔 为此做词源学考证,他认为本体论是在科学之前发生 作用的,即人们在追寻理想生活的过程中致力于实践 求索。对本体论的规定只能面对事实本身,科学知识 当然不能涵盖这个规定,本体论实则在为人们敞开澄 明之境的过程中照亮了生活世界的希望。先于科学知 识的本体论不关注具体的努力,往往从“无”中生 “有”,“有”当然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但实践的动力 来自于“无”。我们现在可以想象很多美好的事情,希 望这些想象中的事情早日成为现实,如果不是妄想或 白日梦,我们的想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引导我们走 向未来。当这些想象中的事情实现之后,我们又要想 象更美好的事情,继续从“无”中生有。在这个意义上, 本体论就是人文精神、哲学境界或终极关怀。确立生 活世界的理想理应先于科学知识,因为追寻理想是人 超越自身的重要前提条件。 上述从宽泛的角度来理解本体论的历史形态,关 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在更深入的阅读与思考中进一 步确认本体论的发展脉络。之所以从本体论的角度来 理解形而上学,因为作为“存在者之学”的本体论关注 “在世界中存在”的人,如果追溯至巴门尼德对形而上 学的理解,可以看到他也是通过对本体论的研究来确认 80

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的,这种存在是在思想中产生的, 因为“形而上学是人的本性”,网本体论的思考与人的 而这种思想的存在方式在当今时代具有独特的形态。 形而上存在方式紧密相关,它始终从人作为理相性右 在的角度立意,因而不可或缺。本体论固然不能为项 二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何以可能 碎的问题提供确定性的解决方案,固然通过对概念的 本体论在现代社会遭到了亚厉的批评。本体论的 归纳系统地理解日常牛活世界的常态,但它并不是 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因为人们发现了现 假问题”,因为它不缺少对社会问题的终极关怀。本 存生活背后的意义世界,现实的事情从而成为思想的 体论对理想生活的确认使人们深思。黑格尔说,“人成 事情,这种不能忽视的“颠倒”“切断了同现实世界的 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人 联系而成为决定现实世界的·理今·。在这一·面到 如何“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并在他者的“尊敏”中“自 中,形而上学得以产生与创制。“对这种“颠倒”的“顿 视”呢?可能要经过艰难的求素,确认高远的追求与言 倒”,同样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人们质疑本体 尚的人格,可能要放弃眼前的功利,这对奔波忙碌的 论的期待何以证明,这种质疑大概是本体论白产生以 现代人而言可能有些要求过高,理解本体论的难度也 来遭遇的最大危险,因为这种质疑几乎是无法消释 在这里。 的,正如对这种质疑的质疑也无法消释一样。因为生 在这个意义上,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更多地体现为 成的事情“在路上“,无法形成确定性的答案。为此,哲 哲学的精神境界。是否愿意理解本体论,思素哲学的 学家致力于使哲学从“颠倒”的世界回归日常生活, 终极命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否还有理想 “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 生活态度的标志。面对纷繁变化的现代社会,物质生 放作准备”,同时保持形而上的理论旨趣,在这方面 产的发展并非同时带动精神生活的发展,毋庸置疑 做出最重要理论贡献的当属卡尔·马克思。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是,后者的发展并非是在前者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马克思看到,人与人的关系以 发展过程中顺理成章的事情。人在物质生活中有很多 “资本“为纽带,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往往体现在货币的 选择,当人们失去了高尚的精神追求,就会产生很多 兑换中,一旦影响盈利,温情之类表达则变得一文不 棘手的问题,甚至陷入精神危机中不能自拔,人类不 值。诚然,“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 得不正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是否超过了制造问题 所创造的生产力,比时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 的能力。 还要多,还要大”,人类衣食住行比以往更为便捷与 著名雕塑家罗丹的名作《地狱门》浮雕上的图案 主富,阳生活在资本统治年代的人们缺多理想的生活 来自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地狱门》的亮点 方式,人们的精神陷入危机。这种情景在卓别林演绎 也是罗丹作品的里程碑,雕塑中的男子以思想的方式 的《摩登时代》中得到生动的展示,这部卓别林表演的 审视悲剧的意境成为人文精神的象征,这种对人类的 最后一部无声景影片以该谐的方式表达了悲剧性的主 同情具有理性的力量。哲学对问题的提问与解答务必 题,呈现了经济危机对工人造成的生存恐慌和精神摧 通过沉思(contemplation,使感性的抒情化为冷静的 残。为此,必须有·个更好的社会取而代之。与前资本 思素与限深的言说。本体论的些代形态不可可缺失文和 主义社会相比较,资本主义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但人 精神境界,尽管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比以往更现实,但 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必须有一个后资本主 这种现实并非使暂学溶解于日常生活中,成为某种手 义时代,这种思路符合黑格尔“正反合”的逻辑。在物 段,而是使当代哲学获得生成的根基,在生成的过程 质生产领域,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层面寻找解决问题 中把握时代的主题,着眼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根本解 的答案,而在精神生活领域,马克思从哲学层面论证 决,解析造成各种问题的终极原因,探究杨弃各种 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纯粹思辨 尚的现实路径。 终止的地方,开始了实践的思考方式,对当代的本体 本体论的当代开形可以留或现代人的吉神闲感 论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启示。 摆脱当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价值 本体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出场与在场唐留疑 诉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形面上学的追寻 81 o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的,这种存在是在思想中产生的, 而这种思想的存在方式在当今时代具有独特的形态。 二、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何以可能 本体论在现代社会遭到了严厉的批评。本体论的 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因为人们发现了现 存生活背后的意义世界,现实的事情从而成为思想的 事情,这种不能忽视的“颠倒”“切断了同现实世界的 联系而成为决定现实世界的‘理念’。在这一‘颠倒’ 中,形而上学得以产生与创制。”[5]对这种“颠倒”的“颠 倒”,同样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人们质疑本体 论的期待何以证明,这种质疑大概是本体论自产生以 来遭遇的最大危险,因为这种质疑几乎是无法消释 的,正如对这种质疑的质疑也无法消释一样。因为生 成的事情“在路上”,无法形成确定性的答案。为此,哲 学家致力于使哲学从“颠倒”的世界回归日常生活, “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 放作准备”,[6]同时保持形而上的理论旨趣,在这方面 做出最重要理论贡献的当属卡尔·马克思。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马克思看到,人与人的关系以 “资本”为纽带,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往往体现在货币的 兑换中,一旦影响盈利,温情之类表达则变得一文不 值。诚然,“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 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 还要多,还要大”,[7]人类衣食住行比以往更为便捷与 丰富,但生活在资本统治年代的人们缺乏理想的生活 方式,人们的精神陷入危机。这种情景在卓别林演绎 的《摩登时代》中得到生动的展示,这部卓别林表演的 最后一部无声影片以诙谐的方式表达了悲剧性的主 题,呈现了经济危机对工人造成的生存恐慌和精神摧 残。为此,必须有一个更好的社会取而代之。与前资本 主义社会相比较,资本主义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但人 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必须有一个后资本主 义时代,这种思路符合黑格尔“正反合”的逻辑。在物 质生产领域,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层面寻找解决问题 的答案,而在精神生活领域,马克思从哲学层面论证 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纯粹思辨 终止的地方,开始了实践的思考方式,对当代的本体 论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启示。 本体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出场与在场毋庸置疑, 因为“形而上学是人的本性”,[8]本体论的思考与人的 形而上存在方式紧密相关,它始终从人作为理想性存 在的角度立意,因而不可或缺。本体论固然不能为琐 碎的问题提供确定性的解决方案,固然通过对概念的 归纳系统地理解日常生活世界的常态,但它并不是 “假问题”,因为它不缺少对社会问题的终极关怀。本 体论对理想生活的确认使人们深思。黑格尔说,“人应 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9]人 如何“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并在他者的“尊敬”中“自 视”呢?可能要经过艰难的求索,确认高远的追求与高 尚的人格,可能要放弃眼前的功利,这对奔波忙碌的 现代人而言可能有些要求过高,理解本体论的难度也 在这里。 在这个意义上,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更多地体现为 哲学的精神境界。是否愿意理解本体论,思索哲学的 终极命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否还有理想 生活态度的标志。面对纷繁变化的现代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并非同时带动精神生活的发展,毋庸置疑,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是,后者的发展并非是在前者 发展过程中顺理成章的事情。人在物质生活中有很多 选择,当人们失去了高尚的精神追求,就会产生很多 棘手的问题,甚至陷入精神危机中不能自拔,人类不 得不正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是否超过了制造问题 的能力。 著名雕塑家罗丹的名作《地狱门》浮雕上的图案 来自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地狱门》的亮点, 也是罗丹作品的里程碑,雕塑中的男子以思想的方式 审视悲剧的意境成为人文精神的象征,这种对人类的 同情具有理性的力量。哲学对问题的提问与解答务必 通过沉思(contemplation),使感性的抒情化为冷静的 思索与艰深的言说。本体论的当代形态不可缺失这种 精神境界,尽管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比以往更现实,但 这种现实并非使哲学溶解于日常生活中,成为某种手 段,而是使当代哲学获得生成的根基,在生成的过程 中把握时代的主题,着眼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根本解 决,解析造成各种问题的终极原因,探究扬弃各种弊 端的现实路径。 本体论的当代形态可以超越现代人的精神困惑, 摆脱当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价值 诉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形而上学的追寻——即 81

人的最终的命运 一本身就包含着极大满足的可能 理由,在本体论的思想光照中成就我们的人生。 性,确定在某些欢愉的瞬间,也包含着完满。这种完满 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开讲辞中 性绝不依存于任何可公式化的知识、教义和信条,而 强调精神的力量及其广泛深邃的作用,他指出,“哲学 是依存于人的本质的一种历史性的实现。"本体论的 所要反对的,一方面是精神沉陷在日常急迫的兴超 当代形态在对日常生活的微视审视中“趋向干想彗” 中,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浅薄。精神一旦为这些空疏 走过以往本体论的“路标”,印证“道”与“器”的唇齿相 浅薄的意见所占据,理性便不能追寻它自身的目的 依,实际上提供了开放的视阈,直指人的本质及其在 因而没有活动的余地。当人们感到努力以寻求实体州 现代社会的存在样态,因而,现代人对本体论的质疑 的内容的必要性,并转而认为只有且实:体性内容的东 并非抛弃人类生活的形而上指向,而只是否定本体论 西才有效力时,这种空疏浅薄的意见必会消逝无踪。 以往的存在样式,或者说,本体论的当代形态当然地 但是在这种实体性的内容里,我们看见了时代,我们 绽放在当代哲学的思想图景中。在这个意义上,也有 又看见了这样一种核心的形成,这核心向政治、伦理 学者将本体论的当代形态称为后本体论,实则对当代 宗教、科学各方面广泛的开展,都已付托给我们的时 哲学本体论视域的重新开启。司 代了。我们的使命和任务就是在这青卷化和强有力的 毋庙置疑,本体论的当代形态对人的本质的关注 实体性基础上培养其暂学的发展。”心黑格尔在这 体现了自身的内在精神,实则为形而上的生活理想辩 里提醒人们避免陷入空泛浅薄的琐碎生活中,而应高 护。“形而上学要构建当代意义上的哲学,应当在学理 扬哲学的时代精神,把握人生的根本意义。 论证上,精神支柱的理论构建上以及新文化价值观的 我们可以从名种角度理解本体论的意义视界。比 塑造上来为形而上学身体力行地辩护。为形而上学辩 如在语言世界中,我们能够看到,所有的语言修辞都 护,是为尚未在场而将来应当实现的在场'辩护”。四 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赋予。白描式的情景同 与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相比,确立木体论的当代形 样表达了意义视界,我们看纪录片的时候。认为画面 态并不容易,因为现代社会“以一种反讽的方式,通过 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实的,比如 一只勇猛的美洲豹在 袖象地行使一种越来越不透明的科学体系的主权,满 展示自己的雄姿。但是,为什么要拍摄美州豹?选择在 足了已丧失殆尽的一和全的要求”,可以说,本体论 哪里拍摄?如何拍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反映了拍摄 的当代形态是在宙视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的时程中显 者的意识,因而这样的真实都是经过人为意识过滤 现其不可或缺的合法性依据的。确认了本体论的当代 的,即使标注“零度真实”或“纯粹客观”,都将在本体 形态,领悟了本体论与形而上学的内在关联之后,我 论的审视中遣到意义的质疑,这种意义恰恰印证了人 们要进一步理解本体论的当代视界。 的主体性存在方式。 三、如何理解本体论的当代视界 本体论的当代视界为人们摆脱现实困惑提供了 理想的实践路径。在这个意义上,本体论的当代形态 理解生活的意义视界,是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 呈现的意义视界以乎是对以往状态的延续,但这种延 重要标志所在。人们的生活往往处于从现实到理想的 续与以往的存在样式具有明显的差别。当代哲学家走 过程中,理想的生活始终召唤着现实的生活。相对昨 出书斋式的理论自信,在考察与研究社会实际的过程 天而言,今天的生活已经完成了从现实到理想的飞 中使这种“解释世界”的自信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现 跃:相对明天来说,今天的生活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抵 实。从这个角府理解木体论的当代形态,口可见它并非 达理想的生活,还需要踏实地努力。我们今天畅想明 确定性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开放的、实践的理想规 天的生活,而明天的生活尚未到来,这样的畅想似乎 定。这种规定使人们摩免米失于现代社会的物质旋汤 显得有些不真实,但正是这样的畅想使我们不断趋向 中不能自拔,一旦奔波的脚步偏离理想生活的目的,进 于自己向往的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生活 失的脚步往往走向理想生活的反面,当代哲学本体论 的向往,都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意义视界。在纷繁变幻 旨在勾勒超越日常生活的理想图景,提升现代人的生 的当代生活中,我们要深思生活中所作所为的意义和 活品位,使之获得超越自我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契机 012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人的最终的命运——本身就包含着极大满足的可能 性,确定在某些欢愉的瞬间,也包含着完满。这种完满 性绝不依存于任何可公式化的知识、教义和信条,而 是依存于人的本质的一种历史性的实现。”[10]本体论的 当代形态在对日常生活的微观审视中“趋向于智慧”, 走过以往本体论的“路标”,印证“道”与“器”的唇齿相 依,实际上提供了开放的视阈,直指人的本质及其在 现代社会的存在样态,因而,现代人对本体论的质疑 并非抛弃人类生活的形而上指向,而只是否定本体论 以往的存在样式,或者说,本体论的当代形态当然地 绽放在当代哲学的思想图景中。在这个意义上,也有 学者将本体论的当代形态称为后本体论,实则对当代 哲学本体论视域的重新开启。[11] 毋庸置疑,本体论的当代形态对人的本质的关注 体现了自身的内在精神,实则为形而上的生活理想辩 护。“形而上学要构建当代意义上的哲学,应当在学理 论证上、精神支柱的理论构建上以及新文化价值观的 塑造上来为形而上学身体力行地辩护。为形而上学辩 护,是为尚未在场而将来应当实现的‘在场’辩护”。[12] 与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相比,确立本体论的当代形 态并不容易,因为现代社会“以一种反讽的方式,通过 抽象地行使一种越来越不透明的科学体系的主权,满 足了已丧失殆尽的一和全的要求”,[13]可以说,本体论 的当代形态是在审视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的过程中显 现其不可或缺的合法性依据的。确认了本体论的当代 形态,领悟了本体论与形而上学的内在关联之后,我 们要进一步理解本体论的当代视界。 三、如何理解本体论的当代视界 理解生活的意义视界,是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 重要标志所在。人们的生活往往处于从现实到理想的 过程中,理想的生活始终召唤着现实的生活。相对昨 天而言,今天的生活已经完成了从现实到理想的飞 跃;相对明天来说,今天的生活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抵 达理想的生活,还需要踏实地努力。我们今天畅想明 天的生活,而明天的生活尚未到来,这样的畅想似乎 显得有些不真实,但正是这样的畅想使我们不断趋向 于自己向往的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生活 的向往,都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意义视界。在纷繁变幻 的当代生活中,我们要深思生活中所作所为的意义和 理由,在本体论的思想光照中成就我们的人生。 1818 年 10 月 22 日,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开讲辞中 强调精神的力量及其广泛深邃的作用,他指出,“哲学 所要反对的,一方面是精神沉陷在日常急迫的兴趣 中,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浅薄。精神一旦为这些空疏 浅薄的意见所占据,理性便不能追寻它自身的目的, 因而没有活动的余地。当人们感到努力以寻求实体性 的内容的必要性,并转而认为只有具实体性内容的东 西才有效力时,这种空疏浅薄的意见必会消逝无踪。 但是在这种实体性的内容里,我们看见了时代,我们 又看见了这样一种核心的形成,这核心向政治、伦理、 宗教、科学各方面广泛的开展,都已付托给我们的时 代了。我们的使命和任务就是在这青春化和强有力的 实体性基础上培养其哲学的发展。”[9](32- 33)黑格尔在这 里提醒人们避免陷入空泛浅薄的琐碎生活中,而应高 扬哲学的时代精神,把握人生的根本意义。 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本体论的意义视界。比 如在语言世界中,我们能够看到,所有的语言修辞都 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赋予。白描式的情景同 样表达了意义视界,我们看纪录片的时候,认为画面 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实的,比如一只勇猛的美洲豹在 展示自己的雄姿。但是,为什么要拍摄美洲豹?选择在 哪里拍摄?如何拍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反映了拍摄 者的意识,因而这样的真实都是经过人为意识过滤 的,即使标注“零度真实”或“纯粹客观”,都将在本体 论的审视中遭到意义的质疑,这种意义恰恰印证了人 的主体性存在方式。 本体论的当代视界为人们摆脱现实困惑提供了 理想的实践路径。在这个意义上,本体论的当代形态 呈现的意义视界似乎是对以往状态的延续,但这种延 续与以往的存在样式具有明显的差别。当代哲学家走 出书斋式的理论自信,在考察与研究社会实际的过程 中使这种“解释世界”的自信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现 实。从这个角度理解本体论的当代形态,可见它并非 确定性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开放的、实践的理想规 定。这种规定使人们避免迷失于现代社会的物质旋涡 中不能自拔,一旦奔波的脚步偏离理想生活的目的,迷 失的脚步往往走向理想生活的反面,当代哲学本体论 旨在勾勒超越日常生活的理想图景,提升现代人的生 活品位,使之获得超越自我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契机。 82

本体论的当代视界不再呈现正襟危坐的姿态,不 2俞宜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程式化地圈定刻板的框架,而是努力解决当前问题以 2005.14-19 确立理想存在的理论景观。这样的景观来自于现实而 B德)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1卷即贺脑,王太庆 高于现实,高于现实的部分并非遥不可及,抵达现实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67 的理想又具有可行的操作方式。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注 4苗力田.古希腊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园 重对现实问题的把握,实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搭建桥 社,1989.487 梁,“这是因为人在现象世界中,不满足于停留于现有 5陆杰荣,形而上学与境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的暂时',总是借助于理性能力寻找一个在现象世界 版社,2006.19. 背后的“超现存'的世界,并以这种超现存的‘世界'作 [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北京:人民出版社 为‘理想范本'以规定人的活动,导引人的追求,实现 1979.128. 7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L北京:人民出板社 人的超城。m璃可以说,人的理相与其取实:追求是 致的,这种一致在本体论的当代图景中清晰可见。如 1995.27 [8〔德)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 果将本体论的方法确定化,就遮被了本体论的开放视 信,2000.140. 野,当代哲学本体论的方法同样是开放的。当代哲学 9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本体论的发展印证了人的发展,它不为人的发展提供 108036 具体的“技巧”,而使人们逐渐养成“爱智慧“的品质, 10德)亚斯贝尔斯.智慧之路M柯锦华等译.北京 阐明实我的可行性与大致方向,同时开启了人们微观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53. 考察的思想图景,对人类超越现存的实践提供了理想 口1峰字后木体论的视域开启与系统建构马克用 的指引。 主义与现实,2011,(2 12陆杰荣,藏峰字.形而上学的“规定“与其未米指向 社会科学辑刊,2003,(④。 专考文献: 13〔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付德 洪谦.逻辑经验主义叫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35 根译.南京:译林出版杜,2001.28 On the Historical Patterns and Contemporary Vision of Ontology Zang Fengyu Abstract:The ontology has a long history accompanied by the practice of human's life.Its three representative ways of existence have been questioned,so it is necessary to dispel it.Confirming the contemporary form of ontology improved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that people questioned it.The material prosperity of moder society produces a lot of practical problems and lacks efective means to solve such problems,so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nature of human life from the onto- logical point of view.The attitude of Marx's ontolog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ur sense.He "reversed"the historical existence of ontology and outlined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apparent ontological purport.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ontology reaches significant horizon.care about modern society and modern people,integrates ideal with human practice,and clears the"signpostofhumn spirit which leads the thinking mode of"philsophia"tobe enriched and de Keywords:Ont ped in the proccss of changing the world" Metaphy 责任编辑:王之刚 83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

Abstract: The ontology has a long history accompanied by the practice of human’s life. Its three representative ways of existence have been questioned, so it is necessary to dispel it. Confirming the contemporary form of ontology improved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that people questioned it. The material prosperity of modern society produces a lot of practical problems and lacks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such problems, so it is necessary to re- examine the nature of human life from the ont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attitude ofMarx's ontolog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ur sense. He “reversed”the historical existence of ontology and outlined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apparent ontological purport.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ontology reaches significant horizon, care about modern society and modern people, integrates ideal with human practice, and clears the“signpost”of human spirit, which leads the thinking mode of“philosophia”to be enriched and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interpreting the world”and“changing the world”. Keywords: Ontology; Metaphysics; Historical patterns; Contemporary vision; Spiritual homeland 责任编辑:王之刚 本体论的当代视界不再呈现正襟危坐的姿态,不 程式化地圈定刻板的框架,而是努力解决当前问题以 确立理想存在的理论景观。这样的景观来自于现实而 高于现实,高于现实的部分并非遥不可及,抵达现实 的理想又具有可行的操作方式。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注 重对现实问题的把握,实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搭建桥 梁,“这是因为人在现象世界中,不满足于停留于现存 的‘暂时’,总是借助于理性能力寻找一个在现象世界 背后的‘超现存’的世界,并以这种超现存的‘世界’作 为‘理想范本’以规定人的活动,导引人的追求,实现 人的超越。”[5](139)可以说,人的理想与其现实追求是一 致的,这种一致在本体论的当代图景中清晰可见。如 果将本体论的方法确定化,就遮蔽了本体论的开放视 野,当代哲学本体论的方法同样是开放的。当代哲学 本体论的发展印证了人的发展,它不为人的发展提供 具体的“技巧”,而使人们逐渐养成“爱智慧”的品质, 阐明实践的可行性与大致方向,同时开启了人们微观 考察的思想图景,对人类超越现存的实践提供了理想 的指引。 参考文献: [1]洪谦. 逻辑经验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35. [2] 俞宣孟. 本体论研究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4-19. [3]〔德〕黑格尔. 哲学史演讲录第 1 卷[M]. 贺麟,王太庆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67. [4]苗力田. 古希腊哲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89. 487. [5]陆杰荣. 形而上学与境界[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6.1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12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77. [8]〔德〕海德格尔. 路标[M]. 孙周兴译. 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0. 140. [9]〔德〕黑格尔. 小逻辑[M]. 贺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36. [10]〔德〕亚斯贝尔斯. 智慧之路[M]. 柯锦华等译.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53. [11]臧峰宇. 后本体论的视域开启与系统建构[J]. 马克思 主义与现实,2011,(2). [12]陆杰荣,臧峰宇. 形而上学的“规定”与其未来指向 [J]. 社会科学辑刊,2003,(4). [13]〔德〕哈贝马斯. 后形而上学思想[M]. 曹卫东,付德 根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8. On the Historical Patterns and Contemporary Vision of Ontology Zang Fengyu 83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