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苏南地区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高。五市的人口增长弹性系数均处于社会 协调发展级或社会渐进,其中镇江市的人口弹性系数最低,为0.06,其余依次为常州(0.14) 无锡(0.16)、南京(0.19)和苏州(0.24)。人口压力指数(现有人口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 是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反映人口容量 相对富裕:反之,则表明人口容量超出负荷。2007年,常州市人口压力指数为0.77,高于 苏州(0.51)、无锡(0.52)、南京(0.75),低于镇江(0.83),在苏南五市中列第4位,表明 常州市目前的人口压力处于可控范围,但与苏州、无锡、南京相比,人口的可容空间相对较 四、苏南五市人口素质的比较 人口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是决定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上通常用 25岁以上人口中接受大学以上教育的比重来衡量人口的文化素质,2007年,按常住人口测 算常州市为84%,比南京低04个百分点,比无锡、苏州、镇江分别高出0.7个、0.8个和 05个百分点。结合其它相关指标分析可以发现,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聚集了众多的科研院 所和高等院校,其人口文化素质在全省各市中遥遥领先,而常州市人口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 高,尤其是拥有大专以上层次的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为下一阶段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了有 利基础。2007年,常州市常住人口中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年,比2000年 人口普查时提高0.6年。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8.9%,比2000年提高41个百 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比南京低11.1个百分点,比无锡、苏州、镇江分 别高出0.5个、16个和39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学历的人口占16.8%,比2000年提高0.8 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比南京、无锡分别低54个和1.6个百分点, 比苏州、镇江分别高1.2个和1个百分点。在全部就业人口中,常州市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的占10.7%,比2000年提高5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低于南京112 个百分点,比无锡、苏州、镇江分别高出0.8个、2.7个和48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学历的 占18.1%,比2000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比南京、无锡 分别低6.1个和22个百分点,比苏州、镇江分别高1.3个和1.8个百分点。 五、苏南五市人口年龄结构的比较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将 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进而对劳动力供给和就业产生影响:二是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将 引起社会总负担系数变化,进而对社会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近年来,由于外来人口的集聚效 应,大大改变了苏南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比例,劳动力资源有所增加,老龄化进程有所放缓 社会负担也有所减轻,其中又以苏州市最为明显。2007年末,苏州市0-14岁少儿人口所占 比重为115%,比2000年下降29个百分点,比常州、镇江、无锡、南京四市分别低出23 个、1.9个、1.3个、和1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为787%,比2000年上 升27个百分点,比镇江、常州、无锡、南京分别高2.6个、24、16和14个百分点,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9.8%,比2000年上升0.2个百分点,分别比无锡、镇江、南京、常 州低0.8个、0.7个、0.4个和0.1个百分点。2007年,常州市人口总负担系数为31.1%,比 2000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但比苏州、南京、无锡、镇江四市高出4个、1.7个、1.5个和 03个百分点。总负担系数下降,表明常州市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生产积累和经济 发展,也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高峰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常州市 人口总负担系数仍然偏高,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并不明显,社会负担偏重。苏南地区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高。五市的人口增长弹性系数均处于社会 协调发展级或社会渐进,其中镇江市的人口弹性系数最低,为 0.06,其余依次为常州(0.14)、 无锡(0.16)、南京(0.19)和苏州(0.24)。人口压力指数(现有人口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 是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 1 时,反映人口容量 相对富裕;反之,则表明人口容量超出负荷。2007 年,常州市人口压力指数为 0.77,高于 苏州(0.51)、无锡(0.52)、南京(0.75),低于镇江(0.83),在苏南五市中列第 4 位,表明 常州市目前的人口压力处于可控范围,但与苏州、无锡、南京相比,人口的可容空间相对较 小。 四、苏南五市人口素质的比较 人口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是决定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上通常用 25 岁以上人口中接受大学以上教育的比重来衡量人口的文化素质,2007 年,按常住人口测 算常州市为 8.4%,比南京低 0.4 个百分点,比无锡、苏州、镇江分别高出 0.7 个、0.8 个和 0.5 个百分点。结合其它相关指标分析可以发现,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聚集了众多的科研院 所和高等院校,其人口文化素质在全省各市中遥遥领先,而常州市人口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 高,尤其是拥有大专以上层次的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为下一阶段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了有 利基础。2007 年,常州市常住人口中 6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8.9 年,比 2000 年 人口普查时提高 0.6 年。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 8.9%,比 2000 年提高 4.1 个百 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 2.1 个百分点,比南京低 11.1 个百分点,比无锡、苏州、镇江分 别高出 0.5 个、1.6 个和 3.9 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学历的人口占 16.8%,比 2000 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 2.1 个百分点,比南京、无锡分别低 5.4 个和 1.6 个百分点, 比苏州、镇江分别高 1.2 个和 1 个百分点。在全部就业人口中,常州市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的占 10.7%,比 2000 年提高 5.2 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 3 个百分点,低于南京 11.2 个百分点,比无锡、苏州、镇江分别高出 0.8 个、2.7 个和 4.8 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学历的 占 18.1%,比 2000 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 3.1 个百分点,比南京、无锡 分别低 6.1 个和 2.2 个百分点,比苏州、镇江分别高 1.3 个和 1.8 个百分点。 五、苏南五市人口年龄结构的比较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将 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进而对劳动力供给和就业产生影响;二是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将 引起社会总负担系数变化,进而对社会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近年来,由于外来人口的集聚效 应,大大改变了苏南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比例,劳动力资源有所增加,老龄化进程有所放缓, 社会负担也有所减轻,其中又以苏州市最为明显。2007 年末,苏州市 0-14 岁少儿人口所占 比重为 11.5%,比 2000 年下降 2.9 个百分点,比常州、镇江、无锡、南京四市分别低出 2.3 个、1.9 个、1.3 个、和 1 个百分点;15-64 岁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为 78.7%,比 2000 年上 升 2.7 个百分点,比镇江、常州、无锡、南京分别高 2.6 个、2.4、1.6 和 1.4 个百分点,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 9.8%,比 2000 年上升 0.2 个百分点,分别比无锡、镇江、南京、常 州低 0.8 个、0.7 个、0.4 个和 0.1 个百分点。2007 年,常州市人口总负担系数为 31.1%,比 2000 年下降了 2.8 个百分点,但比苏州、南京、无锡、镇江四市高出 4 个、1.7 个、1.5 个和 0.3 个百分点。总负担系数下降,表明常州市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生产积累和经济 发展,也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高峰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常州市 人口总负担系数仍然偏高,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并不明显,社会负担偏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